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ThomsonDataAnlyzer(TDA)软件,对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文献数据库中收录1899~2010年间湿地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作者关键词词频次数100次以上关键词,以及高频词出现年代,并将百年湿地研究划分为5个时间段,分析各个时间段内在研究中出现最多10个关键词,以及百年湿地研究文献平均年发文量最多10个关键词及其共词关联度,以期发现国际湿地研究内容及热点。结果表明,湿地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大量研究始于1990年;湿地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功能等是湿地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建模是研究主要方法;美国该研究领域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研究湿地科学第二大国。

  • 标签: 湿地 文献计量 SCIE数据库
  • 简介:极端气候事件是定时间尺度上发生不同于气候系统平均状态气候突变.早第三纪最热事件(PETM),第四纪中国黄土高原古土壤S4、S5记录暖湿事件,砂黄土L9、L15记录干冷事件等都是轨道时间尺度上发生极端气候事件.末次冰消期YD冷事件、全新世9次冷事件是千—百年尺度上发生极端气候事件.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出现于地球气候系统不同冷暖背景,它们成因机制和表现形式很多不确定性.20世纪以来发生干旱、洪水、飓风、雪灾、沙尘暴等极端气候事件,无法用持续增加温室气体变化来解释.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随"全球变暖"而增加结论也存在定程度不确定性.因此,简单地将现代极端气候事件统统归因于"气候变暖"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深入研究各个时间尺度上发生极端气候事件波动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有助于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极端气候事件发展趋势.

  • 标签: 极端气候事件 全球变暖 时间尺度 周期性 不确定性
  • 简介:于2009年9月和2010年5月,朱鹮(Nipponianippon)重要游荡区之湑水河下游城固段,对食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将湑水河城固段约30km长河道分成上段、中段和下段,并随机选取7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采用五点取样法,设置5个1m×1m样方,并取地表以下10cm土样,河岸滩涂调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采用样线捕尽法来调查鱼类,样线长度为100m。两个季节共采集到鱼类30,小型无脊椎动物24和两栖类蝌蚪2各河道段,不同季节鱼类物种组成和质量密度显著差异,小型无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和数量密度也有显著差异。总体上,湑水河下游城固段食物非常丰富,是朱鹮游荡期理想觅食地,但是,河流污染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对朱鹮觅食造成不利影响。

  • 标签: 朱鹮 食物丰富度 湑水河
  • 简介:底层土壤有机碳库占土壤总碳库50%以上,但控制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酶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林表层(0~1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微生物生长对策差异.结果显示,相对于表层土壤,底层土壤易利用碳含量更高,表层土壤微生物更趋向于K对策,而底层土壤微生物则更趋向于r对策.

  • 标签: 杉木林 有机碳分解 土壤微生物 生长对策 土壤易利用碳
  • 简介: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铅(Pb)和镉(Cd)及其复合胁迫对黄菖蒲(Irispseudacorus)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将黄菖蒲幼苗培养于250mL培养瓶中,以1/2Hoagland营养液预培养7d后,然后进行500mg/LPb、25mg/LCd和500mg/LPb+25mg/LCd复合胁迫处理,28d后测定幼苗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00mg/LPb和25mg/LCd+500mg/LPb胁迫,黄菖蒲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与对照相比都显著下降,所有处理地下部干重与对照处理相比都显著下降;在所有处理,幼苗叶绿素a含量都下降;500mg/LPb和25mg/LCd+500mg/LPb处理,幼苗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都不显著;500mg/LPb和25mg/LCd+500mg/LPb处理,幼苗根和叶中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增加,但是25mg/LCd处理,幼苗根和叶中POD活性和叶中MDA含量都显著减少。Pb和Cd可以有效诱导黄菖蒲幼苗Pro合成,能提高黄菖蒲幼苗抗性。

  • 标签: 黄菖蒲 淡水湿地 胁迫 生理反应
  • 简介:Cultivat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humanactivitiesaffectingthegrasslandecosystembesidesgrazing,butitsimpactsonsoiltotalorganiccarbon(C),especiallyontheliableorganicCfractionshavenotbeenfullyunderstoodyet.Inthispaper,theroleofcroppinginsoilorganicCpoolofdifferentfractionswasinvestigatedinameadowstepperegioninInnerMongoliaofChina,andtherelationshipsbetweendifferentCfractionswerealsodiscussed.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concentrationsofdifferentCfractionsatsteppeandcultivatedlandalldecreasedprogressivelywithsoildepth.Aftertheconversionfromsteppetospringwheatfieldfor36years,totalorganiccarbon(TOC)concentrationatthe0to100cmsoildepthhasdecreasedby12.3%to28.2%,andTOCofthesurfacesoilhorizon,especiallythoseof0-30cmdecreasedmoresignificantly(p<0.01).The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andmicrobialbiomasscarbon(MBC)atthedepthof0-40cmwerefoundtohavedecreasedby66.7%to77.1%and36.5%to42.4%,respectively.IntheS.baicalensissteppe,theratiosofsoilDOCtoTOCvariedbetween0.52%and0.60%,andthoseinthespringwheatfieldwereonlyintherangeof0.18%-0.20%.Themicrobialquotients(qMBs)inthespringwheatfield,varyingfrom1.11%to1.40%,werealsolowerthanthoseintheS.baicalensissteppe,whichwereintherangeof1.50%-1.63%.ThechangeofDOCwasmuchmoresensitivetocultivationdisturbance.SoilTOC,DOC,andMBCweresignificantlypositivecorrelatedwitheachotherintheS.baicalensissteppe,butinthespringwheatfield,thecorrelativitybetweenDOCandTOCandthatbetweenDOCandMBCdidnotreachthesignificancelevelof0.05.更多还原

  • 标签: TEMPERATE GRASSLAND cultivation soil total ORGANIC
  • 简介:以福建省公路交通情况为基本资料,通过运用ArcGIS网络分析功能,从时间距离角度,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对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可达性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可达性区域等级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第、二、三阶梯可达性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福建省不同地区交通可达性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可达性 网络分析 福建省公路 节点 时间矩阵
  • 简介:2008-2010年,鱼类资源调查基础上,分析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鱼类物种5目11科42属49,其中本区土著5目10科38属45,包括中国特有种4,中国易危5,冷水8,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土著种群落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32,鲤科(Cyprinidae)鱼类29,觞亚科(Gobioninae)鱼类13;古北界北方区黑龙江亚区黑龙江分区物种为22;源于东部平原和北方平原生态类群鱼类27;适应于江湖缓流环境和淡水定居生活鱼类33;草上产卵和水层产卵繁殖鱼类37;杂食性和初级肉食性种类28,它们均相对占优势。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嫩江鱼类群落物种结构Jaccard系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18和0.838;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和常见分别为14和25;物种多度格局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些结果表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与嫩江密切相关,鱼类区系复杂,物种组成与生态类型多样;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但仍面临着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尚占有定比例而导致群落结构脆弱潜在威胁。保持嫩江鱼类群落结构稳定,对维护和发展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 标签: 鱼类群落 土著种 区系组成 物种多样性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简介:植物排放甲烷(CH4)来源尚存很大争议,而光照和紫外辐射胁迫可能是植物排放CH4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亚热带常见树种米槠、木荷、浙江桂、罗浮栲、杉木、马尾松和柑橘7树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控制实验研究光照和增强紫外辐射对树木叶片CH4排放影响.结果表明:7树木叶片平均CH4排放速率光照条件(21.176ng·CH4·g^-1DW·h^-1)是黑暗条件(9.699ng·CH4·g^-1DW·h^-1)2.2倍,光照对不同树木叶片CH4排放速率影响具有显著差异;高UV-B辐射强度处理,除浙江桂和柑橘外,其他5树木CH4排放速率均显著高于低UV—B辐射强度处理CH4排放速率;树种及其与光照或UV辐射交互作用对树木叶片CH4排放速率都具有显著影响,光照或增强UV辐射强度对排放速率较低树木种类排放CH4促进作用更强.

  • 标签: 光照 紫外辐射 叶片 CH4排放速率 树木种类 亚热带
  • 简介:运用ArcGIS软件解译大伙房水库汇水区卫星影像数据,结合行政区划图确定汇水区3条主要河流两岸1000m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评估范围,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农村生活污染负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为8420.28t/a,其中,生活污水污染负荷占总量99.40%。农村生活污染对流域水质贡献率为27.84%,所排放污染物对河流贡献率大小依次是氨氮(34.95%)、总磷(27.81%)、化学需氧量(25.53%)和总氮(23.08%),农村生活污染已成为大伙房水库汇水区水体污染重要源。

  • 标签: 大伙房水库汇水区 农村生活 污染负荷 “3S”技术 排污系数法
  • 简介:湿地与周边水文系统通过复杂水文过程相互联系和影响,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研究湿地与周边水文系统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对湿地保护和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以美国奥克弗诺基(Okefenokee)流域为案例,构建包含沼泽地表水、沼泽地下水、高地地表水和高地地下水4个水文子系统流域水文网络模型,采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中效用、控制和单位元分析研究水文单元间作用关系。控制分析结果显示,高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子系统对沼泽地表水和地下水子系统支持程度达到100%。无论是沼泽还是松林高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高度相互依赖和互补性。效用分析结果表明,沼泽地表水和高地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互利水文关系。而单位元分析结果显示,沼泽地下水深层渗漏和高地松树生态系统蒸散过程是袭夺流域湿地系统水资源重要环。上述结果表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水文单元之间作用过程、描述水文单元之间直接和间接水文关系,可以用于流域湿地水资源管理。

  • 标签: 奥克弗诺基 沼泽 湿地 水文关系 生态网络分析
  • 简介:以安庆沿江农田不同退耕还湖方式——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和湿地自然恢复区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水田和旱地土壤作为参照,研究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18a(1991~2009年)后,湿地自然恢复区,湿地土壤(深度为0~30cm)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减小;由水田退耕18a湿地亚表层土壤(深度为15~30cm)脲酶活性和表层土壤(深度为0~15cm)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湿地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退耕还湖18a后,进行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减小,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由水田退耕18a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脲酶活性、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而其亚表层土壤蔗糖酶、表层土壤磷酸酶、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天然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已退耕还湖湿地和参照农田土壤。退耕还湖后,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及其历史利用方式影响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湿地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水文条件变化是导致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退耕还湖 湿地土壤 微生物碳 土壤酶活性 安庆
  • 简介:为了完善松嫩平原西部油田区盐碱化湿地中微生物生态学状况和生态功能研究,对松嫩平原西部6个油田区湿草甸土壤中石油烃含量、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pH、含水量、电导率以及土壤微生物平板计数和微生物群落BiologEcoplate代谢活性进行测定,揭示油田区湿草甸非生物因子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石油污染湿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代谢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代谢活性随石油烃含量增加而增大,当石油烃含量为5603mg/kg时,二者都达到了峰值;石油烃促进了油田区湿草甸土壤微生物生长,使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增强,提高了微生物对底物碳源利用能力;土壤其他非生物因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代谢强度影响各异;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都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总磷含量呈负相关。

  • 标签: 湿草甸土壤 石油烃 石油污染 微生物数量 Biolog测定 松嫩平原西部
  • 简介: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对碱蓬盐沼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影响与氮输入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增加,尽管对于碱蓬盐沼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和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情况,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 简介:以福州市晋安河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采集区内地表径流样品,通过分析径流水样中全氮、全磷浓度,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分析地表径流中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氮是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质,全磷除少部分地段超标外,总体上不构成污染;全氮、全磷半方差函数用球状模型拟合最好,空间分布表现为各向同性;地表径流中全氮污染主要集中于管理条件落后居民区、餐饮业集中娱乐场所以及非城市主干道路.地表径流中全磷主要分布餐饮业集中区域及管理落后住宅小区.福州城市地表径流氮磷污染主要来自于居民日常生活排污.

  • 标签: 城市地表径流 氮磷污染 空间分布 克里格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