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模式”提出比较早,但以往不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笔者是不主张“中国模式”这一提法的,而主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提法。原因有三:第一,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些模式,没有一个是成功的;第二,国外学者提“中国模式”实质是对中国发展的认识和评价,对这种认识和评价我们可以关注和参考,但不必追风;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发展道路是我国的根本道路,这个道路仍处于探索过程中,远没有成熟为一种模式,所以,不必冠以“中国模式”。

  • 标签: 模式 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简介:<正>由齐平、杨洛主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思考》(以下简称《思考》),是以重庆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情况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专著,是一本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书。从国务院决定对重庆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起算,不到两年时间,《思考》一书就与读者见面了。它凝结了作者、编者和出版

  • 标签: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科学院 相对独立 哲学思考 社会生活 综合改革
  • 简介:周恩来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革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丰富而又珍贵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学的系列理论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周恩来经济思想宏伟博大,本文仅从周恩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分配制度理论、开放发展理论等五个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进行探讨研究。

  • 标签: 周恩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历史贡献
  • 简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保证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内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与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完善发展的理念,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最终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

  • 标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制度体系 成熟定型
  • 简介: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的奇迹。在这一奇迹的背后,却长期存在着对经济学理论滞后的批评。另一方面,当中国上升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以后,有的西方学者又来抢夺中国经济成就的理论话语权与解释权,

  •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 学术成果 学习 体系 经济学理论
  • 简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收录了毛泽东自1949年9月至1976年7月这26年间的4068篇文献,总计字数502.1万。这些文献包括三大类别:手稿,经毛泽东审定过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经毛泽东审定用毛泽东的名义所发的文稿。它们少量曾公开发表,较多的在党内不同范围内印发过,亦有一部分未曾印发过。尽管还有不少未经毛泽东审定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未曾收编入,但这部卷帙浩繁的文稿像是一本流年簿,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活动史迹,他的亲力亲为、所思所虑,他的大量国务活动及党务活动,他的个人交往及应酬。从文稿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清晰脉络。

  • 标签: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 导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收录了毛泽东自1949年9月至1976年7月这26年间的4068篇文献,总计字数502.1万。本篇是对《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至十册进行导读。从文稿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

  • 标签: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八至十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收录了毛泽东自1949年9月至1976年7月这26年间的4068篇文献,总计字数502.1万。本篇是对《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至十三册进行导读。从这些文稿,可以看出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努力。

  • 标签: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当代中国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的重大政治命题。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三个基本要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理念,不能把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也不能把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依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路径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形势下推进中国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更加注重,一个突出"和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三个统一起来"和"四个善于"的战略部署中。"党主法治",即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模式,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法治国家建设的新模式,也是符合目前中国国情和中国政治传统的一种中国式法治模式,是今天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唯一可行的模式。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核心理念 推进路径
  • 简介: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自此,学界对“党的执政方式”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 标签: 党的执政方式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中国特色 十六届四中全会 价值 解读
  • 简介:在打开全新战略道路的艰难战斗历程中,以近半个世纪的深厚历史经验为基础上,邓小平理论应运而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启动大变动、新觉醒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关键在于“三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沿着邓小平打开的全新战略道路,迈向新的高度。对于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老党、大党来说,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实事求是的革命风格是我们全部事业成败的头等重大问题。我们要以高度的自觉,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思想武器,作为基本立场和方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新战略道路 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到底是社会主义,习近平在2013年的“一五”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所以。要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及其前进方向,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及其前进方向问题。同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步清晰、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认识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其前进的方向、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同时.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把握好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长期性 前进方向
  • 简介:本文从下面三个方面阐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一、《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言书”;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它的发展创新;三、《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传统理论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理论形态。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传统理论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当代理论形态
  • 简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前景的纲领性描述,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凝练表达。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总体性的历史理论,其根本的立脚点是作为“人类史前史”终结同时又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人类”新开端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感性意识”及其理论表达,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核心所在。

  • 标签: 共产主义学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理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人的自由发展 人类社会
  • 简介:增强理论自信是新时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行的重要任务和理论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其生成和延展的自身逻辑结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的耦合互动作用是其理论逻辑;党的顶层设计和人民群众主体的有机统一是其主体逻辑;回应时代之问和迎接改革挑战的现实诉求是其现实逻辑;生成、服务并接受实践检验的应然逻辑是其实践逻辑;在历史经验和比较鉴别中增强理论自信是其历史逻辑。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逻辑梳理和阐释,为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共产党 理论自信 逻辑结构
  • 简介: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政治勇气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从深层次系统地揭示了执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表明我们党开始站在执政党的高度认识和解决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这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 标签: 邓小平同志 执政党 服务型 政治勇气 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