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英氏祖孙三代一门三俊。英敛是《大公报》创办人,他是满族人,天主教友,世居北京。他学识修养均佳,亦为辅仁大学的创始人,在中国新闻界、教育界素有地位。英敛很开明,他把儿子英千里送到英国留学。英千里毕业于伦敦大学。英千里教友精通英、法、西班牙等国文字,保持中国人本色。抗战期间,英千里参加抗日地下活动,曾被日寇逮捕。抗战胜利后任北平市教育局长。40年代末期,英千里去台湾,夫人及儿女留在大陆。英千里在台湾主持台湾大学外文系,著名的台湾作家白先勇、陈若曦、余光中、於黎

  • 标签: 英敛之 《大公报》 台湾大学 伦敦大学 陈若曦 外文系
  • 简介:僧肇大师(公元384~414)乃什公得意门生,为使人们彻底明了般若空义而造《不真空论》来阐发本怀,由此学人对般若空义有了实质性的认识,从而奠定了空宗于东土成立的基础;同时僧肇大师因其《不真空论》而被称为“东土解空第一”。可见本论的意义所在。

  • 标签: 僧肇大师 佛法 佛理 佛学思想
  • 简介:基督教中国化,严格地说是中国的基督教必须中国化,也即中国的基督教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中国的基督教不可能'国外化'或'西化',正如国外的基督教也不需要中国化一样。有人对中国的基督教需要中国化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似乎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以后就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就没有基督教的'个性'了。基督教中国化的路程事实上已经有一个世纪了,只是今天还没有将这一重大的事工做好,所以还需要我们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首先,基督教要在中国发展,必须要立稳根基,要让中国的老百姓接受这样的团体,要能够适应中国悠久的文化。基督教中国化需要完成的几项重要事情就是:政治上认同、社会上适应和文化上融合。基督教中国化,既是中国基督教的义务,也是中国基督教的使命。什么时候基督教中国化的文章做好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就变得正常了、合理了,什么时候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了,基督教在中国才有发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空间。

  • 标签: 基督教中国化
  • 简介:陈水扁对媒体说,他名字的“水”字,是一位“尼姑”帮他取的。但他说出“尼姑”一词,遭到台湾佛教界广大比丘尼的抗议,抗议阿扁不要使用带有歧视色彩的“尼姑”称谓,应正确称为“比丘尼”或“尼师”。目前大众媒体与部分民众,对尼众动辄称‘尼姑’,其实隐藏着歧视特殊族群的意味。从文化脉络意义而言,由于中国过往家族中心文化,

  • 标签: 陈水扁 姓名 佛教 “尼姑”
  • 简介:范仲淹(898-1052)字希文,谥“义正”,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按宋代封谥的礼制,道德博洽日文,经天纬地日义,内外宾服日正,文正是对大臣最高的谥号。

  • 标签: 范仲淹 佛教 儒家思想 寺僧 教义 佛经
  • 简介:读了2003年第3期《台州佛教》署名隆盎,题为“伏惑事一心不乱是往生的最低条件”一文,使我获益匪浅,钦佩不已。对一心不乱鞭辟入理的诠解,扫尽了有关一心不乱念佛往生的种种误解、歧见,诚为近时以修学念佛法门一盏指路明灯。

  • 标签: 佛教 教义思想 性格修养 三昧事
  • 简介:徵(1571—1644),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陕西泾阳人。16岁补弟子员,24岁中举人,52岁考上进士。寻补广平推官、扬州推官,在登抚孙元化推荐下,任山东按察司佥事,监辽海军务。嗣因登州游击孔有德等叛,登州失陷,元化被执,徵只身逃归。1643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入关,罗致缙绅,在李自成的特使面前,徵坚决不从,引佩刀自誓,由其子永春代为应命,乡人以身赎者百人。永春得以平安回家。徵与西洋传教士多有交往,且因性好格物穷理,与教士所言相契,由崇信科学而皈依天主教,洗名斐理伯,成为虔诚的天主教教友,其超性生活颇为充实,值得称道。

  • 标签: 性生活 王徵 发明家 机械 明代 农民起义军
  • 简介:全林道长在道教担任神职领导工作多年。1953年,他任鞍山市民主青年联合会委员。1952年,任辽宁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1984年,任鞍山市道教协会副会长。1985年,任千山五龙宫监院。1990年,被选为鞍山市旧堡区政协委员。恢复千山庙宇,保护名胜古迹1985年王道长接管五龙宫时,大殿中殿漏雨严重,经过大修才不漏雨。几年来,他在一无钱、二无人的情况下,进行了艰苦建设。1986年,开始塑真武大帝等9尊神像,并把大殿彩画一新。1987年,在河北订制了大型汉白玉观音像等,又把观音殿彩绘一新。1988年,新建后院(坤道院)7间,新修月亮门,接管鎏金庵,修石

  • 标签: 五龙宫 王全 道教协会 林道 青年联合会 旧堡区
  • 简介:藏传佛教是藏族的主要信仰,其内部宗派林立。蒙元时期,出于对藏传佛教的政治需要。诸与各派之间建立了供养关系,其关系的建立与实质对蒙元帝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最终导致了蒙元帝国宗教政策的变化。

  • 标签: 藏传佛教 蒙古诸王
  • 简介:各位戒子:借此法坛,我宣讲一下道士出家目的和我们受戒后的努力方向,与大众共同商讨。一、人有三品(一)上品之人,就是经中所称的“上士”。这种人天性善良,道根深厚,不教自知。对社会共同的秩序、规范自觉地去遵守,好的事情自觉地去做,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中品之人,就是经中所称的“中士”。这类人与道有缘,自具善根,但不脱俗念,常存烦脑妄想。这种人在道可以修持成仙,在俗亦可以立功、立德、立言。(三)下品之人,就是经中所称的“下士”。这类人的最大弱点:是非反复,自私自

  • 标签: 修持 诸恶莫作 善根 法坛 立德 持戒
  • 简介:在被掳前的先知那里,很明显的一点是,约很少被提到,阿摩司知道拣选的概念,但是没有提到约的问题。何西阿关注婚姻的主题,他仅有两次提到了违约。《弥迦书》、《那鸿书》、《西番雅书》和《哈巴谷书》根本就没有提到约的事情。

  • 标签: 《耶利米书》 基督教 教义思想 “约”
  • 简介:最早的菩萨戒法梵网经,据说是因卢舍那佛为妙海王及其王子千人,受菩萨戒法而来。这是最早的菩萨受戒法。我们人间有此戒本,是由舍那菩萨修行此戒而成佛之后,在莲花胎藏世界之中,为了利乐一切众生的缘故,所以自己把

  • 标签: 菩萨戒 一切众生 戒法 胎藏 成佛 舍那
  • 简介:教会法典大于同法这种说法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也没有理论基础。二者不宜进行比较,也没有谁大谁小的说法。为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应认清法律的几个层面。第一是神律,神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团体、个人没有删除或取消它的权力和自由,只有遵守的责任和义务。神律自有人类以来它就已存在,它和人与生俱来,是神刻在人心中的法律,人们习惯称之为良心。

  • 标签: 法典 教会法 国家法律 首先 责任和义务 权力
  • 简介:路德宗最重要的改革人物首推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除了路德外,第二号人物当推梅兰希顿(PhilipMelanchthon,1497-1560)。路德的改革成功,离不开梅兰希顿,同样,梅兰希顿的才华也借助路德展示出来。“他们两人一生相敬相爱,相辅相成。路德可比

  • 标签: 梅兰希顿 路德 神学思想 基督教 救恩论
  • 简介:“瑜伽教”,其前身为瑜伽行派,是古印度佛教的一个学派,其理论于唐代传入中国。嗣后,于唐宋间流传福建,与民间巫、道溶合,形咸亦道亦佛的宗教形态。宋代道士白玉蟾对其宗教形态曾作了专门介述,并以瑜伽教称之。瑜伽教形成的过程,是佛教密宗在民间流行中不断地被世俗化的过程。在理论上它认同“三教原来是一家”,迎合社会潮流而被社会广泛接受;在形式上,它和盘地接受民间巫、道的道坛形式,并与民众社会生活产生密切联系,而被作为与道教  灾驱妖之功能相同的“佛家伏魔之一法”,出现于民众宗教生活中;瑜伽教的产生与流行还与其教派的信仰人物的本地化有很大关系。各地民间信仰人物的不断 入,使产生了如“张萧刘连”、“刘萧章”、“张萧吴”等以张圣君为首的瑜伽教信仰圈,使瑜伽教在各个社区的宗教活动更贴近民众生活;此外,瑜伽教在形成与流行中,不但受到道化的影响,同样它对福建民间道教也产生了很大的辐射,使得民问道坛中无处不存在瑜伽教的影响。

  • 标签: 瑜伽教 密宗 闾山教 巫道 民间信仰
  • 简介:1、痛楚的问题作为气候变化恶果,谁是致死第一人?这个问题,不像其在二十多年前是纯理论的。对干旱或暴风雨的千百万受害者来说,这已经是每日生死攸关的问题了。凭有限的资源去遏止气候恶化,这对数千位先行的决策者来说是一个痛楚的问题。而且,因为气候变暖导致的死亡不是一种自然灾害,而是人为祸——世界共同体基于此而达成共

  • 标签: 气候变化 伦理观 公平 世界共同体 自然灾害 气候变暖
  • 简介:佛教由印度起源后弘传世界各地。其在中国传承派别大致有三,即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三传佛教虽同系佛陀正法,然其教理、典籍、仪式(仪轨)等殊异甚大。佛教从教义上可分为大乘和小乘,汉传和藏传为大乘,南传为小乘,故我们从大小乘之别上可观出小乘殊异性。而佛教从传承方式上又可分为显乘和密乘,南传和汉传属于显乘,而藏传独属于密乘,故我们从显密乘之别上可观藏传佛教殊异性。汉传佛教则是大乘显宗,其同南传皆为显乘,异于南传小乘;其同藏传皆为大乘,异于藏传密乘。

  • 标签: 南传 汉传 藏传 大乘 小乘
  • 简介:恩洋先生作为内学院欧阳竞无大师座下弟子,可以说是现代佛学界中一位专治唯识学的学者。恩洋唯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传承于护法、玄奘系唯识学,并且以唯识学来融摄一切佛法。恩洋以唯识学作为工具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和冲击,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 标签: 恩洋 唯识学
  • 简介:2005年2月22日下午,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培生、市人大侨民宗委主任李明轩、副主任耀义等一行七人莅临白云观视察。市道协史孝进会长、白云观管委会主任姚树良分别向领导介绍了上海道教情况和白云观历史。培生副主任赞扬了上海道教为创建和谐社会所作的贡献,对白云观新观建设表示了肯定,并表扬了黄浦区区委、区府在旧区改造中合理安置白云观和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

  • 标签: 人大 副主任 民族宗教工作 侨民 视察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