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要解决贫困问题,必然要强调如何综合运用各种要素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体系。"抓好党建就是抓生产力",党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委引领脱贫方向,支部引导脱贫措施,念好"治字经";党员带领脱贫行动,群众主动脱贫致富,念好"做字经";基础设施齐头并进,民生改善统筹推进,念好"善字经"。

  • 标签: 党建+ 精准扶贫 观胜镇
  • 简介:运用软件stata12.0对“中国企业青年价值观问卷调查”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证实企业青年的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户籍状况、收入水平、本人职位等个体因素,对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数据分析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搞好青年职工教育、培训,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等,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 标签: 企业青年 职业价值观 个体因素 能力本位
  • 简介:2016年11月11日,由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深圳市社会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当前港澳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耿世栋、肖莉,以及来自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社会主义学院研究港澳问题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27篇,分别对“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一带一路与港澳统战工作”、香港青年问题及统战工作、香港本土主义和“港独”、青年本土势力进入立法会对香港政治生态的影响、粤港澳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耿世栋代表学院做了讲话。

  • 标签: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粤港澳合作 系统 “一国两制” 统战工作 青年问题
  • 简介:失效的疫苗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公众对政府公信力失去应有的信任。本文以山东非法疫苗案为案例分析,此次案件为重大的公共安全风险事件,涉及面广,性质恶劣,不仅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也暴露出疫苗质量监管和使用管理不到位、对非法经营行为发现和查处不及时、一些干部不作为、监管和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公开透明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对完善政府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关于信息发布公开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公共安全信息 泄露 政府信用
  • 简介: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风险交流活动延伸至社会化媒体环境中。然而,在食品风险交流领域,现有文献更多关注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发展有效的风险交流策略,很少有人深入讨论风险交流媒介,尤其是社会化媒体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影响。实际上,社会化媒体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蕴涵着难得的机遇,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工具推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有效交流,培育公众风险感知,提高食品安全政策决策质量,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制机制,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最迫切的课题。

  • 标签: 社会化媒体 风险沟通 食品安全
  • 简介:通过对福建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研及分析发现,"载体不强、动力不足、指导不力、主体不专"是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因此,要通过完善体制,改善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建设;提高理论水平,消除非公企业主的顾虑;理清关系,加强上级党委的政治领导;培养人员,加强党员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 标签: 非公有制企业 党建工作 党组织建设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消除或减少扶贫机制中的信息不对称。以精准扶贫和大数据之间的耦合性为研究视角,通过提取精准扶贫的逻辑维度和大数据的4V维度,应用耦合性分析验证精准扶贫机制是否满足大数据的4V特征,采取专家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尝试构建了融合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扶贫3类耦合机制,构建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信息平台。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与大数据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性,但人工化的数据采集和简单化的数据分析制约了二者之间的耦合程度;(2)相较于行政主导下的精准扶贫机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扶贫耦合机制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提升了精准扶贫绩效,揭示了精准扶贫机制由政府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演化趋势。本文构建的耦合机制以及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可以为担负扶贫攻坚任务的其他省区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大数据技术 精准扶贫 信息不对称 机制创新
  • 简介:通过对浙江省部分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现状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浙江省一线职工每月最低工资收入均值和月平均收入均值均低于全部职工,略高于外省务工人员;一线职工的工资增长共决制度日益形成;月薪酬均值方面,外企独占鳌头,港澳台及私营企业分列二三位;国企社会保障综合水平最高;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比,尚有不小差距。推进浙江省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正常增长,需要政府(包括立法部门)、工会、行业协会及企业共同努力。

  • 标签: 一线职工 工资收入 工会
  • 简介:基于红色文化传播形态的理论研究,本文应用福建省武夷山市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工程的调查资料,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形态及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分析了红色文化品牌传播的特点与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红色文化 传播形态 品牌传播 武夷山
  • 简介:本文以广西钦州灵山县“北鹿南养”特色养殖产业为例,从产业选择精准、受益人口精准、经营模式精准和支持方式精准的“四个精准”策略维度解决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扶贫如何“精准%以期为民族地区才利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提供借鉴.

  • 标签: 特色产业 精准扶贫
  • 简介:政治效能感是指公民个人认为其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过程能够产生影响力的感觉或信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中学生的政治效能感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当代中学生的政治效能感较高,学生干部的政治效能感明显高于普通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在中学生的教育引导中应加强对于家庭、学校民主氛围的营造,多给予中学生参与决策、管理活动的机会,增加中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与信心,引领中学生建构正确的政治参与观。

  • 标签: 当代中学生 政治效能感 学生干部 比较分析
  • 简介: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测度。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级市政府的治理现代化程度从某种层面上表征了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本文以内地所有292个设区地级市为样本,建立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标准离差与指标测度2016年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3个主要特征:一是,我国东、中、西、东北等区域之间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推进程度不均衡,各地差异明显,从高到低排列,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呈现东部一中部一西部一东北的分布趋势;二是,个别来自中部及西部的地级市,其治理现代化水平很高,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大亮点;三是,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需要综合施策:既要积极借鉴东部等地区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共性经验,又要充分发挥治理现代化水平较高地级市的示范作用,还要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 标签: 地方政府治理 地级市 治理现代化 测度与分析
  • 简介:自从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被提出以来,国内多地在不同程度上对该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理论基础与实际绩效却探讨不足。公民参与理论和民主治理理论均强调现代公民基本价值与多元主体的平等参与,兼备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三社联动”机制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十分适宜且有益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推动“三社联动”机制的创新实践,应当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贯穿公民参与和民主治理的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尤其应瞄准其核心价值,做好顶层设计,政府自觉放权、放手,积极培育和激发社会活力,扩展居民参与;强化对“三社联动”的财政与政策支持,让“三社”放心、大胆地进行创新实践,全面实现我国城市社区的善治。

  • 标签: 社区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者 三社联动 理论基础 社区建设
  • 简介:对广东青年职业学院2012年—2016年5年间录取生源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分析,总结发现生源整体情况良好,呈现生源数量稳中有降、生源质量较好及生源结构趋于优化等特征,提出强化团青办学特色,突出优势发展;紧贴经济社会需求,打造团青专业;善用团青多方资源,优化招生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团青人才等改善生源情况的策略。

  • 标签: 团青 高职院校 生源特征
  • 简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也需要社会组织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而后者取决于合理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构建“资源相互依赖性—组织自主性”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划分为寄生、共栖、非对称性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四种类型,其中对称性互惠共生是社会系统中组织间关系的高级形态,是共生关系演化的最终发展趋势。政府与社会组织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表征为社会组织的高自主性和其与政府资源相互依赖性的增强。在构建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平衡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

  • 标签: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组织 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 共生理论
  • 简介:企业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由于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超大城市z市Y区企业外迁不断增多。企业外迁意味着迁出地区税源的流失,影响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此背景下,聚焦Y区政府企业外迁风险管控治理问题,梳理国内外关于政府风险管理、政府竞争和企业迁移的相关文献,调研总结Y区政府企业外迁风险管控的现状以及Y区政府风险管控面临的困境,从外部和内部风险因素两个维度探析Y区政府企业外迁风险管控成效不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Z市及Y区改善企业外迁治理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政府风险管控 政府竞争 企业外迁风险 风险因素 风险治理 基层政府
  • 简介: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苏联解体是苏共领导人对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背弃、对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放弃、新闻舆论媒体的倒戈与西方"和平演变"合力作用的结果。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加强领导层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舆论宣传工具,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加强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苏联解体 领导权 理论创新
  • 简介:作为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一种有效实践形式,参与式预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程中合乎逻辑地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近年来,各地在积极试点参与式预算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温岭模式、无锡模式、盐津模式、顺德模式等实践模式,为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促进了地方财政预算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进程。然而,当前各地参与式预算在协商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政府主导下的非均衡参与、监督缺位下的软性约束、地方创新下的非常态、单一支撑体系下的难持续的掣肘等问题,亟需推动协商主体从政府主导向纳税人主导、协商程序从软性约束到科学规范、协商制度从地方多样到宏观建构、协商条件从单一支撑到体系建构的转变,以努力提升我国地方参与式预算协商民主的科学化水平。

  • 标签: 参与式预算 协商民主 财政民主
  • 简介:当下中国正面临着广泛的、弥漫式的"总体性信任危机"的困扰。它的产生既与西方社会的信任危机有着相同的现代性逻辑,同时背后也潜藏着一个"中国式的问题"。对此,我们只有在转型中国加速网络化的背景下,才能有效探寻到该问题的根源和本质。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的信任危机与其说是源自特殊主义取向的文化传统,不如说是源自时空流变中的文化脱序,而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当然,网络社会的崛起还在"网络人"之间发展出了一种话语信任机制,重构了中国人传统的差序信任结构,由此而形成的强大认同力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信任危机 现代性 时空流变 网络社会 话语信任
  • 简介:本文以公众的价值观变迁及其与政治信任关系为核心议题,旨在考察当代中国公众在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后,其价值观是否出现转型?这种转型是否以及在哪些领域对公众的政治信任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以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中国大陆的五波数据(1989—2014)为样本,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代际差异"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当代中国不同世代群体的政治价值观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于其政治信任的影响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公众价值观的"后物质主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代际递增"与"时代递增"的趋势;公众的政治信任水平则呈现出"代际递减"的特征;伦理价值观的"后物质主义"对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年轻群体的政治信任具有一定意义的侵蚀作用。本文的研究证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公众价值观的变迁可以作为解释当代中国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政治信任下降的文化变量,这一发现将扩大政治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视域。然而,由于研究视角集中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公众价值观变迁,本文并未将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与全面政治动员对公众价值观以及政治信任的影响纳入研究范围,这一问题值得在后续的研究中深入探讨。

  • 标签: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政治信任 代际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