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肿瘤的治疗模式日趋个体化,选用精准的治疗方案,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三阴性乳腺癌异质性较高,即使是同样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不同类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也不完全一样。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对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表型不尽相同,提示其分子表型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化疗反应及预后不同的原因。本文介绍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有助于选择有效的靶向药物,以期在提高疗效和延长生存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靶向发病机制中关键分子的治疗策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除生物制剂外,银屑病小分子靶向药物日益受到关注,以磷酸二酯酶4、Janus激酶、酪氨酸激酶2等为主要靶分子,越来越多的候选药物在研究中观察到较好的疗效,部分药物已获批用于临床,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Janus激酶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2抑制剂 小分子药物
  • 简介:摘要近年来,分子氢的研究迅速发展,其已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凋亡等作用。分子氢也被应用于多种动物疾病模型,包括急性和慢性病。随着社会发展,肾脏疾病日益成为影响数百万人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且发病率逐渐增加。饮用氢水和吸入氢气以及使用含氢透析液透析等,均可作为安全经济的治疗手段对肾脏疾病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透析患者预后,抑制肾结石的形成,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缓解急性肾损伤,甚至可以减轻药物肾毒性,预防肾脏肿瘤形成。本文旨在综述分子氢在治疗各种肾脏疾病方面的相关作用。

  • 标签: 肾疾病 分子氢 炎症 氧化反应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负性共刺激分子是一类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对免疫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具有负性调控作用。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很多免疫细胞表面的负性共刺激分子发生了显著改变,与机体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病程进展具有一定关系。因此,负性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能够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负性共刺激分子 PD-1 免疫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濮阳市2019年8月份的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方法利用胶体金法检测登革病毒IgM/IgG抗体和NS1抗原,利用PCR方法扩增E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利用MegaX软件进行E基因编码蛋白序列的比对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经过临床确诊和实验室确诊,共有81例登革热病例,其中17例为当地农民到柬埔寨和泰国务工的输入性病例,64例为本土病例。E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起疫情的病原为登革热病毒1型,与越南株高度同源。本土疫情发生后,登革病毒E基因发生了核苷酸位点突变,突变位点可稳定传播。结论濮阳本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系与国外输入病例相关联的一起由登革1型病毒引起的本地暴发,基因测序显示输入性病原在本地流行后发生了较为稳定且可传播的核苷酸突变。

  • 标签: 登革热病毒 基因型 诊断 分子溯源
  • 简介:摘要甲状旁腺癌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发生及发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诸多难点问题。本文综述近年来甲状旁腺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 标签: 甲状旁腺癌 分子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抗胶质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一)细胞实验:(1)取对数生长期的U251MG、SHG-44细胞,分别分为姜黄素组与对照组、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与H19 siRNA组、阴性对照siRNA+姜黄素组与H19 siRNA+姜黄素组、H19 siRNA+阴性对照抑制物组与H19 siRNA+miR-491-5p抑制物组、H19 siRNA+阴性对照抑制物+姜黄素组与H19 siRNA+miR-491-5p抑制物+姜黄素组、miR-491-5p模拟物+空白质粒+姜黄素组与miR-491-5p模拟物+同源盒基因A9(HOXA9)过表达质粒+姜黄素组,各组细胞分别予10 μmol/L姜黄素或阴性对照siRNA、H19 siRNA转染或miRNA抑制物、miR-491-5p抑制物共转染或miR-491-5p模拟物+空白质粒、miR-491-5p模拟物+HOXA9过表达质粒共转染等不同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19、miR-491-5p、HOXA9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平板克隆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数,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OXA9蛋白的表达水平。(2)取对数生长期的293T细胞,分别分为阴性对照模拟物+野生型H19组与miR-491-5p模拟物+野生型H19组、阴性对照模拟物+野生型HOXA9 3'-UTR组与miR-491-5p模拟物+野生型HOXA9 3'-UTR组,各组细胞分别予阴性对照miRNA模拟物、miR-491-5p模拟物与野生型H19、野生型HOXA9 3'-UTR质粒载体共转染等不同处理。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二)病例标本实验: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手术切除且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胶质瘤的30例组织标本(胶质瘤组)及同期行内减压术获得的3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正常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标本中H19、miR-491-5p、HOXA9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标本中HOXA9蛋白的表达水平。(三)裸鼠实验:将24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shRNA组、H19 shRNA组、阴性对照shRNA+姜黄素、H19 shRNA+姜黄素组,每组6只,分别腹腔注射稳定转染阴性对照shRNA、H19 shRNA的U251MG细胞以及次日注射60 mg/kg剂量姜黄素。分别于饲养第7、11、15、19、23、27天时测量各组大鼠的肿瘤体积,并采用q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19、miR-491-5p、HOXA9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OXA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一)细胞实验:(1)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相比、H19 siRNA组与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前者U251MG、SHG-44细胞中H19、HOXA9 mRNA和HOXA9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491-5p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19 siRNA+miR-491-5p抑制物组与H19 siRNA+阴性对照抑制物组相比,前者U251MG、SHG-44细胞中HOXA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相比、H19 siRNA组与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H19 siRNA+姜黄素组与阴性对照siRNA+姜黄素组相比,前者U251MG、SHG-44细胞培养72 h时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克隆形成数明显降低,细胞迁移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19 siRNA+miR-491-5p抑制物+姜黄素组与H19 siRNA+阴性对照抑制物+姜黄素组相比、miR-491-5p模拟物+HOXA9过表达质粒+姜黄素组与miR-491-5p模拟物+空白质粒+姜黄素组相比,前者U251MG、SHG-44细胞培养72 h时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明显升高,细胞迁移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R-491-5p模拟物+野生型H19组与阴性对照模拟物+野生型H19组相比、miR-491-5p模拟物+野生型HOXA9 3'-UTR组与阴性对照模拟物+野生型HOXA9 3'-UTR组相比,前者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病例标本实验:胶质瘤组与正常组相比,前者标本中H19、HOXA9 mRNA和HOXA9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491-5p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裸鼠实验:饲养第27天时,H19 shRNA组与阴性对照shRNA组相比、H19 shRNA+姜黄素组与阴性对照shRNA+姜黄素组相比,前者肿瘤体积明显降低,肿瘤组织中miR-491-5p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19 mRNA、HOXA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通过长链非编码RNA H19/miR-491-5p/HOXA9轴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姜黄素 神经胶质瘤 长链非编码RNA H19 miR-491-5p 同源盒基因A9 细胞特性
  • 简介:摘要针对高原部队缺氧现象,为更好的满足部队战斗要求,对军用车载制氧设备进行性能优化和检测,有效的提升制氧效率,从而满足当前高原部队对氧气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分子筛变压吸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从试验装置、试验方式、结果分析三个方面,对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的应用实践进行解析,并结合变压吸附制氧机结构分析结果,探究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发展方向。通过在本文的探究下,可以给相关领域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分子筛 变压吸附制氧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复杂且病理机制尚未完整揭示,至今仍是一个医学难题。越来越多的学术观点认为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脊髓损伤有着独特的分子病理机制,即使是在相同的损伤类型情况下,患者个体遗传背景、基础疾病的差异也会影响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对脊髓受损组织的表达谱测序分析,可以揭示脊髓损伤由急性期、亚急性期发展到慢性期的全部病理学机制动态发展过程,为精准干预脊髓损伤特定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笔者就基因表达谱分析和基因表达调控及翻译后修饰方面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进行阐述,并对未来脊髓损伤分子病理机制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思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学,分子 基因表达谱 单细胞测序
  • 简介:摘要随着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及检出率日益增高,甲状腺结节的分子标记物在鉴别结节的性质,术前诊断及患者预后都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归纳关于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检测手段在甲状腺结节诊治中的更新进展,结论表明甲状腺结节的单个致病分子的研究较为成熟,多分子联合检测手段可提高诊断精确率,同时提供更加可靠的分子依据,指导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尽管其还未能替代"金标准-病理诊断",但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管理和治疗,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分子检测
  • 简介:摘要遗传学病因在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分子尸检可协助明确SIDS的遗传学病因。分子尸检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二代测序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检测方法。既往通过分子尸检明确的SIDS遗传学病因主要分布于心脏离子通道病、心肌病、代谢性疾病、线粒体疾病等。同时分子尸检也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肌病是一种与遗传高度相关的异质性心血管疾病,分子遗传检测已成为心肌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心肌病的传统诊疗模式。了解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和基因检测方面的相关知识,对心肌病的精准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骼强度下降、骨微结构退变、骨骼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随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研究转向骨质疏松相关分子发病机制及针对性治疗药物研究。本文重探讨骨质疏松的相关分子发病机制及目前临床相关治疗方式,为目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致病机制分子研究及治疗上作一综述。

  • 标签: 骨质疏松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分子标志物在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复发监测等中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各种实验室技术分子标志物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如何选择适宜的实验技术和恰当的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是临床实践中的关注热点。

  • 标签: 肿瘤 分子 指标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Gitelman综合征是由位于染色体16q13的SLC12A3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10∶40 000,SLC12A3基因编码噻嗪类敏感的钠氯共同转运体(sod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s, NCC),介导Na+和Cl-的重吸收。该综合征以低钾性碱中毒、低镁血症和低尿钙为特征,基因型与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超过500种基因突变,并对其中的一些突变进行了功能学分析。本文综述了Gitelman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和功能学研究,对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Gitelman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标签: Gitelman综合征 钠氯共同转运体 SLC12A3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例罕见弱D型献血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E、C、c和e 5个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D抗原;用PCR特异性扩增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并测序分析其编码序列。用PCR扩增检测融合Rh盒子以分析RHD基因杂合性。结果抗人球试验显示2例献血者样本均为D弱阳性。RHD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1号样本第2外显子存在208 C>T杂合突变,第9外显子存在1227G>A杂合突变;2号样本第5外显子存在779 A>G纯合突变。1号样本为RHD+/RHD+型,2号样本为RHD+/RHD-杂合型,与测序结果一致。根据Rhesus Base的命名规则,1号样本为弱D122型,2号样本为弱D149型。结论献血者初筛D阴性样本,进一步做D抗原阴性确认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将有利于安全输血。

  • 标签: Rh血型 弱D型 突变
  • 简介:摘要淋巴瘤种类繁多,分类复杂,一直是病理诊断工作中的难点。近几年,随着新的分子检测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人们对淋巴瘤的认识逐渐深入,特别是在淋巴瘤的组织学分类和分子遗传学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新的分类、关键的分子改变及分子分型的提出,有助于淋巴瘤的精准诊断、风险分层、预后评估及精准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两种相对生物效应模型计算的生物剂量,并与传统临床质子放疗生物剂量相比较。方法使用粒子模拟工具(TOPAS)分别在水箱和两例患者模体(脑部和前列腺)计算物理剂量、剂量平均LET (dose averaged 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d)和径迹平均LET (track averaged 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t)的全空间分布,并根据两种不同机制相对生物效应模型计算生物剂量DoseLETd和DoseLETt,计算传统临床质子生物剂量(Dose1.1)时取相对生物效应为1.1。在水箱中对比3种生物剂量的差异,在患者模体中为了量化3种方法的差异,根据物理剂量大小选取3个点(D1、D2、D3)的生物剂量相比较。结果水箱中DoseLETd和DoseLETt随水深度变化表现趋势一致,在质子束射程末端均高于Dose1.1。在患者模体中,DoseLETd和DoseLETt最大差异为10.08 cGy,相对差异<5%。DoseLETd和DoseLETt与Dose1.1相比,在脑部肿瘤靶区最大差异分别为71.97和61.91 cGy,相对差异<25%;在前列腺肿瘤靶区内最大差异分别为25.95和19.96 cGy,相对差异<12%;但在靶区外差异很小,脑部和前列腺肿瘤靶区外最大差异分别为5.99和9.92 cGy,相对差异<5%。结论基于LETd和LETt的两种相对生物效应模型计算的生物剂量在水箱和患者模体差异很小,但与传统临床质子放疗生物剂量相比时在高剂量区有很大的差异。

  • 标签: 蒙特卡罗 质子 生物剂量 平均传能线密度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是全球儿童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快速精准诊断感染致病原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患儿预后至关重要。分子生物技术,特别是核酸检测技术的更新和进步极大推动了病原生物学精准检测的发展。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测序技术、基于基因编辑的病原检测技术等不仅拓展了病原核酸检测的通量,还显著提高了检测灵敏性,已逐渐成为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手段。现对不同核酸分子检测技术方法、检测时间、检测效能及潜在卫生经济学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以期明确不同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的适宜策略,为临床医师的遴选提供参考。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分子检测 卫生经济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游离DNA单分子标签检测(cell-free DNA barcode-enabled single-molecule test, cfBEST)技术用于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无创产前诊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7月至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前诊断的4例诊断为PAH基因热点突变的苯丙酮尿症家系。采用cfBEST技术进行检测,设计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引物,计算孕妇血浆游离DNA突变频率和胎儿基因型,并将cfBEST技术的检测结果与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比较。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cfBEST技术检测发现,家系1中c.603T>G和c.842+2T>A位点的突变频率为48.40%(291/601)和9.70%(61/628),胎儿2个位点均为杂合突变型,为PKU患者。家系2中c.1238G>C和c.842+2T>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3.70%(786/1 798)和0%(0/1 550),胎儿2个位点均为野生型,非PKU患者,亦非携带者。家系3中,c.1045T>G和c.728G>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4.00%(930/2 112)和0%(0/705),胎儿2个位点均为野生型,非PKU患者,亦非携带者。家系4中,c.755G>A和c.728G>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5.40%(743/1 637)和4.50%(28/849),胎儿位点分别为野生型和杂合突变型,为携带者。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与cfBEST技术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家系1选择引产,其余3个家系选择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其新生儿筛查苯丙氨酸水平均<120 μmol/L,生后1、3、6月龄电话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cfBEST技术有望应用于PKU PAH基因的无创产前诊断,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 标签: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非侵入性产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