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CT检查中的医疗照射与职业照射水平,为建立CT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7至12月,收集2017年杭州市内16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点医院的CT设备信息及与CT操作相关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当量,并利用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收集2742名受检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同时使用CT长杆电离室测量头部CT标准剂量模体的CTDIvol和DLP,并比较实测值与显示值的差别。基于调查数据计算儿童(<5岁、5~<10岁、10~<15岁组,共1158名)和成人(≥15岁组,共1584名)受检者不同检查部位CTDIvol和DLP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四分位数,并将CTDIvol(P75)和DLP(P75)与国外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16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点医院共有40台CT设备[进口设备占92.5%(37/40)]。杭州市内省级、市级、县级监测点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个人年剂量当量分别为0.12、0.24、0.47 mSv。儿童组中,CT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的CTDIvol(P75)分别为48.8、11.3、13.1 mGy,DLP(P75)分别为655.5、269.2、348.5 mGy·cm;成人组中,CT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的CTDIvol(P75)分别为54.8、10.5、12.9 mGy;DLP(P75)分别为757.0、308.0、724.9 mGy·cm,2组各部位CTDIvol(P75)、DLP(P75)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39.529,均P<0.05)。杭州市CT受检者各年龄组间(<5岁、5~<10岁、10~<15岁和≥15岁组)头部、胸部和腹部的CTDIvol(χ2=24.334、10.573、22.723)、DLP(χ2=62.981、51.640、57.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国家儿童CT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0~40、1.5~6.5、2.5~6.0 mGy和240~650、12~115、27~800 mGy·cm;其他国家成人CT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CTDIvol和DLP分别为30~85、9~22、12~31 mGy和935.6~1360、346.5~610、600~1325 mGy·cm。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杭州成人CT受检者的CTDIvol(P75)和DLP(P75)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儿童CT受检者的CTDIvol(P75)和DLP(P75)则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杭州市CT检查所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儿童CT受检者医疗照射水平较其他国家偏高。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受检者 容积CT剂量指数 剂量长度乘积 诊断参考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职工体检队列,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选取无高血糖的3 937例本院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收集基线资料。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每年体检时进行随访,共随访7年。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360 μmol/L、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四组,分别计算总体人群及不同性别四组间高血糖累积发病率。以是否发生高血糖作为结局指标,尿酸水平为观察指标,尿酸<360 μmol/L为参照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为混杂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前后分别构建Cox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男性人群、女性人群不同尿酸水平与高血糖发病的关系。结果总人群中各组高血糖 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7%、34.0%、38.8%、43.8%(Z=148.94,P<0.01),其中男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3.4%、29.9%、34.7%、35.8%(Z=11.17,P<0.01);女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4.2%、42.5%、52.2%、65.0%(Z=141.84,P<0.01)。以尿酸<360 μmol/L为参照,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影响后,总人群中,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73(1.39~2.15)、1.86(1.42~2.45)、1.95(1.34~2.85)倍(均P<0.05);女性职工中,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2.18(1.62~2.94)、3.41(2.24~5.20)、3.02(1.69~5.40)倍(均P<0.01)。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医务人员高血糖发病风险增高,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女性医务人员中。

  • 标签: 尿酸 高血糖 队列研究 Cox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血清及脑脊液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PM患儿60例(PM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腰椎穿刺指征但最终诊断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和脑脊液PGR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和脑脊液PGRN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PM组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42.61 ± 4.79)ng/L比(26.13 ± 4.26)ng/L、(58.46 ± 3.74)mg/L比(1.34 ± 0.37)mg/L、(7.48 ± 0.24)μg/L比(0.31 ± 0.06)μg/L;脑脊液:(3.52 ± 0.43)ng/L比(1.47 ± 0.36)ng/L、(23.06 ± 0.67)mg/L比(2.17 ± 0.45)mg/L、(4.13 ± 0.25)μg/L比(0.18 ± 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与CRP、PCT均呈正相关(血清:r = 0.517和0.546,P<0.01;脑脊液:r = 0.541和0.528,P<0.01)。60例PM患儿中,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16例。预后不良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血清:(48.78 ± 4.65)ng/L比(34.15 ± 5.12)ng/L、(67.15 ± 3.84)mg/L比(47.02 ± 4.23)mg/L、(8.46 ± 0.35)μg/L比(6.23 ± 0.31)μg/L;脑脊液:(3.93 ± 0.49)ng/L比(3.12 ± 0.37)ng/L、(27.62 ± 0.74)mg/L比(18.53 ± 0.81)mg/L、(4.97 ± 0.28)μg/L比(3.24 ± 0.3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脑脊液PGRN评估PM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 CI 0.818~0.824)和0.913(95% CI 0.910~0.916),灵敏度为81.23%和89.46%,特异度为72.34%和79.58%,PGRN截断值为41.53和3.54 ng/L。结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水平明显升高,其与PM患儿预后关系密切,为评估PM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脑膜炎 儿童 预后 颗粒蛋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智力发育水平与感知觉训练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63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评估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实施常规治疗及感知觉训练,分析患儿智力发育水平与感知觉训练效果的关系。结果163例脑瘫患儿经感知觉训练后治愈0例,显效31例,有效97例,无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53%;感知觉训练无效患儿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及智力测试发育商(DQ)评分均低于训练有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脑瘫患儿治疗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DQ评分均是感知觉训练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智力发育水平影响感知觉训练效果的风险因子OR值高于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结论脑瘫患儿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及智力发育水平均与感知觉训练效果密切相关,其中智力发育水平对感知觉训练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

  • 标签: 脑瘫 智力 感知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吕振 李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 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功能重建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科学所,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所,北京 100068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鼠不同水平脊髓损伤后盆底肌纤维类型及电镜下形态学观察,为脊髓损伤盆底肌张力异常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雌性成年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骶髓上脊髓损伤组(SS组)、骶髓下脊髓损伤组(SC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脊髓离断法分别制作骶髓上和骶髓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耻尾肌Ⅰ型肌纤维含量、HE染色和电镜下形态学变化。结果SS组和SC组大鼠的Ⅰ型肌纤维含量分别为(12612.4±795.0)和(4963.0±1526.3)像素,显著低于对照组[(30625.8±1257.0)像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0,P<0.05),且SC组的Ⅰ型肌纤维含量显著低于SS组(P<0.05)。HE染色中,SS组肌纤维走形迂曲、细胞核增生严重,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而SC组肌纤维严重断裂,排列紊乱,细胞核呈球状改变伴轻度增生。电镜下,SS组肌小节溶解、断裂严重,但肌小节结构保留,伴轻度线粒体增生;SC组肌小节溶解、断裂更严重,完全丧失肌小节结构,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无明显线粒体增生。结论骶髓上脊髓损伤后耻尾肌Ⅰ型肌纤维部分减少,以肌萎缩伴肌纤维结构基本保留为特点;而骶髓下脊髓损伤后耻尾肌Ⅰ型肌纤维显著减少,以肌萎缩伴肌纤维结构严重破坏为特点。

  • 标签: 脊髓损伤 盆底肌 耻尾肌 肌纤维类型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全国多家中心临床大数据来评估我国老年人群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维生素D水平的分布特征。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采集全国10家三甲医院的5 464名年龄≥60岁体检和入院老年人群的血清标本,排除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性疾病以及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男性2 971名,女性2 493名,并分为60~69、70~79、≥80岁3个年龄组。采用罗氏、新产业的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标准,评估我国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状态。结果年龄≥60岁以上老年人中25(OH)D罗氏和新产业的检测值分别为22.81(15.83,31.18)和16.90(13.60,21.30)n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男性25(OH)D检测值,罗氏和新产业分别为24.50(17.54,33.02)和17.60(14.20,22.50)ng/ml;女性分别为20.71(13.98,28.72)和16.00(12.90,20.00)ng/ml,男性25(OH)D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60~69、70~79、≥80岁3个年龄组的25(OH)D检测值,罗氏为23.76(17.02,31.90)、22.23(15.20,30.38)和20.98(13.60,29.87)ng/ml,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产业为17.30(14.00,22.10)、16.70(13.60,20.80)和15.60(12.40,20.40)ng/ml,年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罗氏及新产业两种仪器在10家医院之间测得的25(OH)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种检测结果在10家医院中的整体趋势一致。罗氏检测分析老年人群维生素D充足率为28.04%(1 532/5 464),不足率为31.92%(1 744/5 464),缺乏率为40.04%(2 188/5 464);新产业检测分析老年人群维生素D充足率为7.01%(383/5 464),不足率为24.18%(1 321/5 464),缺乏率为68.81%(3 760/5 464)。结论血清25(OH)D水平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老年人中分布不同,我国老年人群整体存在25(OH)D水平不足或缺乏状态;罗氏与新产业两个不同检测系统25(OH)D检测结果没有可比性。建议各医学实验室出据25(OH)D检验报告时应附有该检测系统的参考范围。

  • 标签: 维生素D 老年人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克罗恩病的早诊早治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的临床问题。克罗恩病的早诊早治对于疗改善效和预后,促进疾病缓解、减少并发症、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表现、内镜、病理、实验室、影像等资料综合判断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早期积极治疗力争黏膜愈合是改善克罗恩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克罗恩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演练对提高急诊监护室护士急救技能水平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的6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培训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观察组给予情景演练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急反应总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急救思维能力评分。结果培训前,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反应能力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反应能力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演练在急诊监护室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培其养急救思维能力,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急救水平

  • 标签: 护士 急诊监护室 情景演练 急救技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优化老年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案,分析老年神经重症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并探索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9月间的神经重症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在神经重症病房治疗的天数不少于5 d。术前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以及病历残缺者不予以纳入研究。将年龄≥65岁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年龄<65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等模型分析两组间术后白蛋白水平变化趋势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运用自动机器学习探索白蛋白水平、营养方式、年龄、性别、诊断、术前意识水平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284例,其中试验组85例,对照组19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营养方式占比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广义估计方程和广义混合相加方程表明,两组患者白蛋白水平均在术后第3天达到最小值,试验组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脑出血、急诊手术、术前白蛋白低是其危险因素(P < 0.05);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可能对试验组患者有不利影响(P = 0.047)。机器学习模型提示,患者出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越高,术后1个月预后越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特异度为93.7%,敏感度为67.0%。结论老年神经重症术后患者白蛋白水平变化与年轻人基本一致,术后第3天最低,脑出血、急诊手术、术前低白蛋白患者在术后第3天的白蛋白水平更低,出院时白蛋白的水平越高,患者预后可能越好。

  • 标签: 神经重症患者 白蛋白 老年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前抗体水平对流感疫苗血清阳转率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2018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云南省共招募1 900例健康志愿者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采集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28 d的血液样本,使用血凝素凝集抑制试验测定血清疫苗组分抗体滴度,分析免疫前抗体水平对不同疫苗组分血清阳转率的影响。结果趋势性分析表明,随着免疫前抗体滴度的增加,A/H1N1、A/H3N2、B/Victoria和B/Yamagata疫苗组分的血清阳转率逐渐减小(χ2=121.76,P<0.001;χ2=67.58,P<0.001;χ2=45.25,P<0.001;χ2=54.5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了地区、性别和年龄因素后,免疫前抗体滴度≥40是A/H1N1、A/H3N2和B/Victoria疫苗组分血清阳转的独立影响因素,其调整OR(95%CI)值分别为2.50(2.00~3.13)、1.64(1.35~2.00)和2.50(1.79~3.45)。结论各个疫苗组分血清阳转率与免疫前抗体滴度呈负相关。免疫前抗体滴度≥40是A/H1N1、A/H3N2和B/Victoria疫苗组分血清阳转的不利因素,尚未发现此因素对B/Yamagata疫苗组分血清阳转有影响。

  • 标签: 流感疫苗 免疫前抗体 血清阳转率
  • 简介:摘要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BWS)是基因表达缺陷所致的先天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脐膨出、舌体大、大于胎龄儿、血糖紊乱、内脏器官肥大等。BWS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由于对胚胎性肿瘤易感,需早期诊断、长期随访。本文报告1例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进行11号染色体15区域BWS相关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确诊的病例。

  • 标签: 婴儿,新生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Liddle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综合征,如不及时诊治常引发严重并发症,而妊娠期妇女Liddle 综合征的治疗则更具挑战性。该文报道一例既往因高血压急症终止妊娠的Liddle 综合征妇女经基因检测确诊及多学科团队合作帮助其平稳度过第2次妊娠期并最终产下健康女婴一例。

  • 标签: Liddle 综合征 妊娠
  • 简介:摘要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也是多数患儿就诊的主诉。水肿不仅显著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严重时也可出现多种合并症,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对于糖皮质激素敏感的肾病综合征患儿,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原发病获得缓解后,水肿即可完全消退。但对于许多难治性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或遗传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针对水肿的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多种机制参与了肾病综合征患儿水肿的发生,针对其机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水肿 利尿剂
  • 简介:摘要患儿女性,2岁7个月,因左眼闭合不全、畏光1个月就诊于西京医院眼科。患儿行走不稳,面部不对称,双侧耳廓畸形伴耳聋;左眼内斜视、双眼屈光参差;左侧面神经麻痹;心脏彩色超声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CHD7基因c.3392T>C。诊断为CHARGE综合征。(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18-620)

  • 标签: CHARGE综合征 脉络膜 耳畸形,获得性 突变
  • 简介:摘要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是由脑血管损害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目前国内部分临床医生对其认识尚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文中将简单概述VP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相关内容,供临床及专科医生参考。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炎症反应综合征(CIRS)是机体免疫系统被持续性激活而表现出的一种慢性、低滴度、系统性的全身炎症反应。CIRS不单与某种慢性疾病相关,也与衰老、多种老年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功能下降有关,同时与临床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在老年人群中并非罕见。本文综述了CIRS作为老年综合征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提出CIRS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老年综合征,旨在为防治老年病及老年人功能下降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慢性炎症反应 老年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裂隙脑室综合征(SVS)的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师对SV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确诊的SVS患儿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例患儿,原发病分别为蛛网膜囊肿3例、先天性脑积水3例、Dandy-Walker综合征2例、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1例、颅内出血后继发脑积水1例。首次分流手术年龄为1.3(0.3~12.8)岁,确诊SVS时的年龄为9.9(3.8~13.3)岁,分流术后4.4(0.5~12.0)年出现SVS相关症状:不同程度的间断头痛(10/10例)、呕吐(10/10例)、精神烦躁(4/10例)、抽搐发作(5/10例)、视力下降(2/10例)、颅内压增高(10/10例)等。SVS发生时,患儿脑室形态均呈裂隙样。3例经甘露醇治疗症状缓解后未行手术,7例内科治疗无效后急诊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随访1~5年,9例未再出现SVS相关症状,1例内科治疗患儿的病情多次反复。结论SVS系分流术后的罕见并发症,主要临床特点为间断头痛、分流管泵充盈迟缓;影像学示脑室呈裂隙样改变。分流术后出现颅高压征象,且影像学未见脑室扩张时,需高度警惕SVS。SVS患儿如药物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以改善预后。

  • 标签: 裂隙脑室综合征 颅高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