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这是一幅跟旧上海有关的油画。画中人物叫郝思蓓,是葡籍俄人。油画右上端和左下端,均有落款。右上端题:"上海葡籍俄人郝思蓓先生",左下端落款为:"翁佑堂爱普庐电影院同仁鞠恭"。显然,这一幅油画人物肖像,是郝思蓓创立的电影院同仁们,在某一个节日送给郝思蓓的礼物。关于郝思蓓,《上海年华》记载:"1910年,爱普庐活动影戏院在北四川路海宁路以北建成开幕。"并附有郝思蓓年青时的照片,

  • 标签: 油画艺术 旧上海 四川路 翁佑 人物肖像 画中
  • 简介:宗福先生是当代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界的知名学者,同时又是青海地方文化史的守望者与学术研究的拓荒者,骨子里更是一位诗人。他在《寒竹轩诗抄》自序中说:“莲生污泥而洁身自好,人逢浊世而傲骨不折。虽行路难,谤言集,又有何畏哉?”言语之间无不彰显出一名诗人的铮铮傲骨,这在浮躁与媚俗竞相登台的文艺大环境中尤显可贵。都说知识分子代表了这个社会的良知,阅读赵先生其人其文,可为其精深的学术造诣鼓掌激赏,为他作为诗人的社会担当心生敬佩。

  • 标签: 诗意人生 创作研究 诗歌 民间文艺学 中国民俗学
  • 简介:记者:知道自己获得郁达夫小说奖时的心情如何?邓一:我觉得挺开心的,获奖了,而且是郁达夫小说奖,而且是不知不觉获了一个奖。记者:那你眼中的郁达夫是什么样?邓一:我离郁达夫已经很久远了,在上世纪70年代,读过郁达夫的作品,一开始读到的就是《沉沦》。

  • 标签: 邓一光 代言人 郁达夫小说 城市 70年代 《沉沦》
  • 简介:宋人彦材《杜诗次公先后解》有两大特点:一、对杜诗系年编次的认定与调整;二、在对更早杜集异文及旧注辨正的基础上,对杜诗义旨的独到理解。其中透露出来次公“以史证诗”的外证法与“以杜证杜”(行实)、“以杜解杜”(诗义)的内证法,在早期杜注中堪称典型。尤其是次公以“诗家之心”解诗,超越了通常注重事典出处的“学术性”注释范畴,具备了“同行评议”的意味,成为杜诗注中独一无二的亮点。尽管次公注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作为现存最早杜诗编年注本,其特点与价值在杜注历史中具有“导夫先路”的开创性。

  • 标签: 赵次公注 旧次 以史证诗 以杜证杜 以杜解杜 诗家之心
  • 简介:胡传志的《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一书为我们打开了一片金元文学研究的新天地,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与研讨方法上也予人多方面的启迪。择要述之,包括四个方面:明确的问题意识、独特的史家见识、缜密的思维以及文学本位的坚持。

  • 标签: 宋金文学 南宋文学 民族融合 地域文化
  • 简介: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牢笼中,是今天的主流呼声。但建造再高的城垣,也不能关住所有的杜鹃。人性都有贪婪的一面,但要达到今天这般系统性、塌方式的贪腐,则需要人性和制度的共同反思。

  • 标签: 权力 意义 为政 赵抃 御史 善意
  • 简介:本期“青海作家论”推出的是青海文史学者、民俗学家宗福的古典诗词作品论。在青海近现代文学史上,格律诗词的创作始终有其未断的流脉。编者曾以湟源新学诗为例,从一个微小的侧面印证了青海诗歌从古典向现代流变的内部变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新诗发展,格律诗词似乎变得愈发沉默。但是它的声带并未嘶哑,在传统教育底蕴更为厚重的河湟谷地,杨治平、张荫西、李文实……还有更多具有士子气质的农人、乡人将一首首五绝、七律留存于生命和记忆深处,构成青海诗歌具有温婉气息的诗歌面向之一。作为一位三十多年来习惯以古典诗词来抒怀感兴的诗人,宗福的诗歌和他学理缜密的学术研究不同,它们赋予这位诗人的是犹如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水分,还有我们最为重要的精神归宿。

  • 标签: 古典诗词 造境艺术 立象 诗笔 现代文学史 民俗学家
  • 简介:2014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睿才博士的新著《百年杜甫研究之平议与反思》,该书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全书约四十万字,叙述清晰,议论平允,内容丰厚,格局宏大,视野开阔,实为近年杜甫研究中的一部力作。

  • 标签: 杜甫研究 学术史研究 杜甫诗歌 反思 平议 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