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乃卿教授将甲状腺、乳腺、子宫增生性病证归属为肝系病证,认为情志因素是重要病因,气滞、痰凝、血瘀为共同病机,3种增生性疾病在疾病发展的各阶段所表现的肝系病证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并相互影响。在从肝论治、病同治核心治则的指导下,以疏肝理气为治疗大法,遣方用药重在疏肝理气,佐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善用治疗甲状腺、乳腺、子宫疾病的常用特色药,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异病同治 肝系病证 从肝论治 学术思想 李乃卿
  • 简介:目的:本文收集并总结了101例慢性咳嗽病例,以分析刘良徛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所搜集的176条处方进行用药的频次统计及分析,总结刘良徛教授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用药规律。结果:在176个处方中推演出核心组合13个,新方13个。结论:刘良徛教授认为风、寒、湿三邪为慢性咳嗽的主要致病因素,提出“病位论治”慢性咳嗽,以疏风利咽、温肺宣肺为主,以全程温法为根本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咳嗽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刘良徛
  • 简介:目的:探析2007-2016年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07-2016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CQ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针灸治疗PMS的临床文献,建立PMS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描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明确针灸治疗PMS的选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PMS所选穴位频次位居前五位的是三阴交、肾俞、关元、百会和神门。所选经脉频次前四位的是膀胱经、任脉、脾经和督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治疗PMS的5个核心用穴群为(1)三阴交;(2)肾俞和关元;(3)百会、神门、足三里、肝俞和太冲;(4)太溪、脾俞、心俞、气海和内关;(5)四神聪、中脘、合谷、印堂、风池、中极和肺俞。重点用穴为三阴交、肾俞和关元。辨证用穴群为(1)合谷、中脘和四神聪;(2)肺俞、中极、风池和印堂;(3)心俞、脾俞、气海、内关和太溪;(4)肝俞、足三里、神门、太冲和百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对配伍支持度最高的为肾俞和三阴交;穴组支持度最高的为肝俞和肾俞配三阴交。结论:针灸治疗PMS文献的数据挖掘结果与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理论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能够反映出PMS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可为临床针灸治疗PMS提供参考。

  • 标签: 针灸疗法 三阴交 肾俞 关元 围绝经期 更年期
  • 简介: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除去果核的干燥成熟果肉[1],主产于我国的河南、浙江、陕西等省,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为常用中药材。现代研究证明:山茱萸中含有多种成分,如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类、鞣质类、多糖、氨基酸、维生素及矿质元素等。其中有机酸种类多、含量丰富,如熊果酸、齐墩果酸等[2]。

  • 标签: 山茱萸 总有机酸 电位滴定法
  • 简介:慢性咳嗽为呼吸科常见病症,为中西医临床研究热点之一。有关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有独特优势。结合既往相关研究,就其病因病机、证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慢性咳嗽多属内伤咳嗽,病位主要在肺,兼及他脏,而与中焦脾胃尤为相关。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所伤、饮食起居失节、失治误治,又因脏腑内伤、祛邪不尽,风邪、寒饮、湿热等邪气留伏于内,复由外邪引动,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而发,具有内外合邪致病的特点。其中风邪伏肺为共同病机,主要证候表现为风邪伏肺、湿热郁肺、肺阳亏虚、寒饮伏肺等。

  • 标签: 慢性咳嗽 中医 病因病机 证候规律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对100例哮喘息儿进行观察和护理,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复方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加配套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病状都得到了缓解。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不良反应、症状好转时间和治疗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采用复方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加配套护理,其临床疗效十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异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 哮喘患儿 雾化吸入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型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中医辨证型治疗,观察各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可分为热度炽盛型、阳虚湿困型、肝郁蕴热型、阴虚火旺型及气郁痰阻型,进行辨证治疗后痊愈26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时间为25~28天,平均(31.6±4.4)天,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8.0%),复发3例(6.0%).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型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辨证论治 亚急性甲状腺炎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型与左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74例,并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1周内进行心功能测试,对照组健康人群在体检时进行心功能测试。结果:阳虚型和寒凝型冠心病患者的二尖瓣血流速度、左房射血时间、左室等容舒张时间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左房射血前期明显高于总体样本,左心室收缩各指标则明显高于总体样本(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型与左心功能指标具有相关,进行辨证施治有助于改善病情。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辨证分型 左心功能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获取2007-2016年中医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简称脑梗死)相关文献,使用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分析法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54篇,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治疗冠心病使用频次高的中药是川芎、丹参、甘草,高频中药组合40条;治疗脑梗死频次高的中药是地龙、川芎、当归,高频中药组合107条。2组使用最多的组合均是川芎、当归。冠心病与脑梗死共同高频中药组合21条。结论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多使用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痰通络功效的中药。

  • 标签: 用药规律 冠心病 脑梗死 关联原则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级与其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取回顾研究方法,将412例糖尿病患者按照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观察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候要素与DR分级之间的关系。比较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肝虚证、阴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肾虚证在DR各级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出现较多的前10个中医证候要素为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肝虚证、阴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肾虚证。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脾气虚证在DR各级之间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肾虚证在DR各级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2级、3级、4级、5级(P〈0.005)。阴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5级(P〈0.005)。阳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3级低于4级、5级(P〈0.005)。痰湿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肾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结论DR患者中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肝虚证、阴虚证出现较多,其中肝虚证在中晚期较重,阴虚证晚期较重,气虚证伴随疾病整个过程;气郁证、阳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肾虚证出现略少,但阳虚证、痰湿证和肾虚证晚期明显加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因素 中医证候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