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档二维超声对中孕(20~24)胎儿排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3月的668例中孕(20~24)待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均给予高档二维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68例孕妇中,分娩14例畸形胎儿,畸形率2.10%。其中神经系统畸形5例(35.71%),心脏畸形4例(28.57%),骨骼畸形3例(21.43%),面部畸形1例(7.14%),泌尿系统畸形1例(7.14%)。超声诊断正确率85.71%(12/14),漏诊率14.29%(2/14),其中神经系统畸形漏诊1例,心脏畸形漏诊1例。结论孕20~24行高档二维超声检查,可检查出胎儿畸形,降低胎儿畸形出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20-24周 二维超声 排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绪,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行为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摘式恒久牙夹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临床效果。方法32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均接受可摘式恒久牙夹板治疗,记录其不同时期(治疗完成后即刻、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GI、PLI、PD变化情况。结果32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均成功完成可摘式恒久牙夹板治疗,经随访可知仅治疗12个月时其GI、PLI、PD等指标与治疗完成后即刻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点GI、PLI、PD等指标检测结果与治疗完成后即刻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给予可摘式恒久牙夹板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牙周病 牙列缺损 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病区外静脉留置针使用合格率作用。方法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找出导致病区外静脉留置针规范率低的主要因素,分阶段实施与改进静脉输液坊培训,制定静脉治疗维护手册,固定材料改良相应对策,分析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病区外静脉留置针使用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活动后,病区内外静脉留置针规范化使用合格率显著提高由54.7%提高至86.1%,对静脉输液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外周静脉留置针 正确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处方点评在中成药合理用药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12年到2014年未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时本院中成药的使用情况统计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到2017年本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后本院中成药的使用情况统计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出现中成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成药使用不合理情况发生率为8.12%,而观察组中成药使用不合理情况发生率仅为1.71%;对照组发生因药物使用不合理引起的医患纠纷22起,而观察组因药物使用不合理引起的医患纠纷2起,观察组的表现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够明显改善中成药的用药情况,减少药物使用不合理事件的发生几率,减少由此引发的医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中成药 中药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病例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与单纯牙治疗的临床治疗差异。方法3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共计38患牙,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以及计算机辅助骨密度影像分析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度牙周炎的患者治疗,牙牙髓的联合治疗较单纯的牙治疗更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并且更有利于牙骨组织的再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度牙周炎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 单纯牙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子宫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大体、光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本例子宫PEComa位于左侧子宫后壁肌壁间,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中等到质地软,肿瘤细胞呈圆形,胞质透明至弱嗜酸性,免疫组化染色HMB45(+),SMA(+++)。结论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子宫PEComa具有该家族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HMB45阳性、SMA阳性),对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生物学行为尚不明确,因此需手术治疗后密切随访。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子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科外静脉留置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组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两组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打折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科外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减少留置静脉针期间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科 外周静脉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在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采取阴道分娩方式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产妇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状况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出血量方面,观察组产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87.5±25.8ml和143.9±31.8ml,对照组分别为147.2±28.1ml和252.7±23.8m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6%和5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在临床上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应大力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痰能力变化和对于治疗上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痰能力和对于治疗的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的排痰能力和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支气管哮喘 排痰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牙状态下成年正畸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牙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EA的情况,研究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与牙周组织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牙状况评估的早期价值。方法运用底物法对慢性龈炎组(8名)、慢性牙周炎组(8名)的成年正畸患者龈沟液中EA的活性进行监测。监测患者龈沟液中牙临床指标BOP、PLI、BI、PD、AL.结果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点BOP(+)百分比、BI分别与相应时间点慢性龈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点的龈沟液E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牙龈炎组。结论(1)慢性牙周炎组弹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慢性牙龈炎组。(2)龈沟液弹性蛋白酶活性可较敏感的早期反映正畸治疗过程中牙状况变化,可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正畸 牙周病 弹性蛋白酶 龈沟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癌经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患者的自我护理方案以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肺癌PICC带管患者,随机分为各48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加行延续护理平台。对比两组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结果肺癌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组间健康行为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利于肺癌PICC带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提高,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肺癌 PICC带管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延续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脓肿患者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肛脓肿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形式治疗和一次性根治术治疗,两组患者各有5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肛脓肿患者,对比成功率、住院时间、肛门功能恢复时间、肛皮肤恢复时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在肛脓肿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一次性根治术 肛周脓肿 优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牙根尖牙周病治疗中,注射型根管充填剂充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乳牙根尖牙周病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成品根充剂,观察组采取注射型根管充填剂治疗,对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成功率均为94.44%;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86.11%,80.56%,75.00%,(P<0.05)。结论在乳牙根尖牙周病治疗中,采用注射型根管充填剂充填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故值得推广。

  • 标签: 乳牙根尖牙周病 注射型根管充填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经不同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穿刺点分为A组(肘部静脉置入,n=29)与B组(头部颞浅静脉置入,n=31),对比两组患儿置入情况。结果B组患儿经头部颞浅静脉置入后,其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且穿刺中渗血量、静脉炎发生率与送管中障碍发生率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头部颞浅静脉置入PICC导管,其成功率更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 PICC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牙髓病与根尖病患者运用根管充填术与塑化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诊疗的140例牙髓病与根尖病患者归入两组进行研究分析,70例/组,Ⅰ组接受传统根管充填术治疗,Ⅱ组接受根管充填术联合塑化法治疗,评估比较处理效果。结果两组的术后疼痛率、疼痛缓解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年治疗成功率相比,Ⅱ组相对Ⅰ组(vs)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牙髓病及根尖病患者实施根管充填术配合牙髓塑化法治疗,手术成功率高,且不会增加术后疼痛,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牙髓病 根尖周病 根管充填术 塑化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与根尖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牙髓病与根尖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发生率为23.07%,成功率为89.74%;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发生率为23.46%,成功率为88.89%。两组的两项指标结果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与常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与根尖病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一次法根管治疗术 多次法根管治疗术 牙髓病 根尖周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口骨科无菌手术后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择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52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2例患者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出现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时间、参观人员等。所选患者中,17例出现切口感染症状,发生概率为16.3%。其中,3例出现在研究组,其余14例出现在常规组,可见研究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无菌骨科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行以对应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手术室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患者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分析这种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情况。方法将本单位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共计收治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40例。给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措施为应用缩宫素,给观察组患者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于临床上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采取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能够显著缓解的临床症状,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