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雷公多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加用雷公多甙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血清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差异性。结果加用了雷公多甙治疗的观察组生化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变化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雷公多甙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肾病患者改善生化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从而改善病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多甙 生化指标 血清免疫指标
  • 简介:通关为萝蘑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的藤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21甾体化合物,尚含有三萜、有机酸、甾醇、多糖等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为抗肿瘤,降压,平喘等。本文就近年来通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一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通关藤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治疗复发性色素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至今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色素膜炎患者100例,按照数字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采用雷公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氟米龙眼液、消炎痛和维生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观察组患者治疗复发率为8%,对照组患者治疗复发率为5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公治疗复发性色素,复发率低,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雷公藤 复发性色素膜炎 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雷公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1期)、MEDLINE(1996~2010年3月)、EMbase(1980~2010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0年3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年3月),手工检索《中华肾脏病杂志》等相关杂志及重要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并追溯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雷公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5.0.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862例DN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雷公多甙在降低DN患者24小时尿蛋白[临床期WMD=-0.49,95%CI(-0.63,-0.34);未分期:WMD=-0.60,95%CI(-0.96,-0.24)]、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WMD=-148.75,95%CI(-238.01,-59.48)]上优于常规治疗;②雷公多甙对糖尿病肾病血肌酐水平[临床期WMD=-8.43,95%CI(-18.15,1.29);未分期:WMD=-0.66,95%CI(-2.12,0.79)]、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WMD=1.74,95%CI(-6.34,9.83)]与常规治疗没有差异;③雷公多甙对DN患者血脂、血压的影响因纳入研究较少,论证强度较低,不能确定;④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公多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使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不高,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 标签: 雷公藤多甙 糖尿病肾病 系统评价
  • 简介:雷公红素(Celastrol)ip1,3mg/kg×5d能明显减轻小鼠胸腺的重量,降低小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数,同时提高血清补体C3含量,而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及IgG水平无明显影响。雷公红素ip1,5mg/kg×5d时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有抑制作用,ip3mg/kg×3d可以降低小鼠的廓清率,对吞噬指数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雷公红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空斑形成细胞 溶血素 补体C3 淋巴细胞转化 吞噬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酶解法来提取茶中的二氢杨梅素,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其含量。对酶解法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3个小时,酶用量为6mg,pH为4.5。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为33.37%。该工艺稳定可行,为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开辟了新途径。

  • 标签: 藤茶 二氢杨梅素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毛多糖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骨肉瘤患者30例,经病理检测确诊为骨肉瘤,将骨肉瘤细胞分为对照组、白毛多糖低、中、高浓度组、pcDNA3.1组、pcDNA3.1-Ebp11组、白毛多糖+si-NC组、白毛多糖+si-Ebp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ErbB3结合蛋白1(Ebp1) mRN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白毛多糖低、中、高浓度处理的骨肉瘤细胞中细胞增殖抑制率[(16.39±1.68)%、(37.25±3.44)%、(58.14±5.71)%比(0.00±0.02)%,F=485.673,P<0.05]显著升高,细胞迁移数[(115.69±10.25)、(81.29±8.34)、(62.33±6.24)个比(136.25±11.21)个,F=117.477,P<0.05]、侵袭数[(87.32±8.33)、(69.65±6.58)、(51.26±5.22)个比(113.54±9.87)个,F=106.720,P<0.05]显著降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0.49±0.05、0.37±0.04、0.24±0.03比0.62±0.06,F=110.791,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0.58±0.05、0.44±0.04、0.32±0.03比0.71±0.07,F=104.091,P<0.05)、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46±0.04、0.34±0.03、0.21±0.02比0.59±0.05,F=176.444,P<0.05),p2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49±0.04、0.63±0.05、0.76±0.07比0.31±0.03,F=135.364,P<0.05),Ebp1 mRNA(3.71±0.33、3.05±0.31、2.61±0.26比1.01±0.09,F=169.406,P<0.05)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52±0.05、0.67±0.06、0.81±0.08比0.39±0.04,F=84.660,P<0.05)。骨肉瘤组织中Ebp1 mRNA(0.42±0.04比1.00±0.09,t=32.255,P<0.05)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39±0.04比0.82±0.07,t=29.213,P<0.05)。过表达Ebp1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Ebp1表达逆转了白毛多糖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白毛多糖可通过上调Ebp1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白毛藤多糖 ErbB3结合蛋白1 骨肉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肾间质纤维化患者应用芪汤联合应用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3年我院收诊的60例肾间质纤维化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了两种,对照组(依那普利治疗,30例),治疗组(芪汤+依那普利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用药后头晕、胃肠道不适、嗜睡等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芪汤和西药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肾间质纤维化 芪藤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雷公多甙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36例参照组(予以黄葵胶囊治疗)与36例试验组(予以雷公多甙治疗)。比对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对分析两组肾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后参照组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试验组均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比对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0%、94.44%,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经雷公多甙治疗,有利于其肾功能指标恢复,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黄葵胶囊 雷公藤多甙
  • 简介:摘要:来自中国白花植物根部提取雷公红素需要储存于神经元中的特定蛋白质,这种特定蛋白质会影响新陈代谢,我们发现这些小鼠瘦了,但是它们的运动水平和之前是一样的。除此之外,也没有副作用干扰它们,它们看起来既没有昏睡、也没有生病,储存于神经元中的特定蛋白质雷公红素会影响新陈代谢,在小鼠实验明显变瘦。传统中草药雷公又名黄藤根、红药、黄藤木、黄药、黄藤草、红紫根,这是味辛、苦、凉且有大毒,能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大脑下丘脑弓形核POMC神经元在促进减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POMC神经元细胞与食欲下降、血糖水平降低,一旦激活时会产生更高能量消耗。在一项新研究中,从POMC神经元中去除PERK阻断了雷公红素在减少食物摄入时所带来的大半副作用,这可能在消化道减肥法、激素减肥法之外,神经医学减肥法开启了一盏明灯。

  • 标签: 雷公藤 中医 肠道菌群 减肥 神经减肥
  • 简介:<正>水仙茶是我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如今已和闽南水仙花一样,香飘万里,誉满中外。水仙茶原产于闽北。早在一千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的事。清咸丰年间(1857年),水仙茶开始在闽南地区传播种植。由于融合了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

  • 标签: 水仙茶 茶树良种 香飘万里 闽南水仙 闽南地区 建阳
  • 简介:目的通过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探讨寰枕区解剖结构的特点,为深入理解和施行外侧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察6具(12侧)尸头寰枕区枕动脉走行与位置、椎动脉与枕后肌肉三角的关系,以及小脑后下动脉的起始位置;并于导航系统引导下测量寰枕关节磨除程度与手术视野显露的关系和后组脑神经在切口处的位置。结果经外侧入路手术时,倒“U”形切口显露清晰、手术视野优于直线切口。6具(12侧)尸头枕动脉均走行于头夹肌的下方和头最长肌的上方;在枕后肌肉三角内均有椎动脉走行并于硬膜外发出肌支和硬膜支;11侧小脑后下动脉起源于硬膜内椎动脉.1侧起源于硬膜外椎动脉。寰枕关节磨除至根部可清楚地显露硬膜内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及第Ⅸ(舌咽神经)、X(迷走神经)和Ⅺ对(副神经)脑神经,但距第Ⅻ对脑神经(舌下神经)的距离较远[(7.20±2.33)cm];磨除寰枕关节后1/3,至舌下神经和脑干腹侧的手术距离明显缩短[(6.50±2.31)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3,P=0.008)。结论经外侧入路施行延髓腹侧和腹外侧病变手术可清楚地显露下斜坡邻近区、延髓腹侧和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手术中应注意保护枕后肌肉三角内的椎动脉或起源于椎动脉硬膜外段的小脑后下动脉。对于舌下神经外侧病变无需磨除寰枕关节,需要时以磨除后1/3为宜,进一步磨除寰枕关节只能减少手术视野的深度而不能扩大显露范围。

  • 标签: 解剖学 局部 寰枕关节 椎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在目前现状下,智能化手段正在全面适用于变电站,而与之有关的变电运行模式也呈现了突显的转型。对于整个变电站来讲,智能动机构成了其中很关键的变电设施。与传统的动机进行对比,可见智能动机具备了更加突显的智能化优势。这主要是由于,智能动机在客观上有助于简化装置运行的流程,同时也显著减少了整体上的变电运行成本。因此在现阶段的实践中,变电站针对智能动机应当予以全方位的引进,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新型的智能动装置。

  • 标签: 变电站 智能远动机 具体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雷公作为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传统中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如肾脏病、风湿性疾病、皮肤病等。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显示该药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是其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如何做到更加合理应用该药,以及对该药的临床应用指征、剂量及疗程等均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雷公的药理作用,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的主要疾病及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等进行系统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雷公藤 肾脏风湿性疾病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