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硝唑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用药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间收治的因服用甲硝唑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60例的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其病历以及临床资料来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发生原因,并针对不良反应制定合理、安全的用药措施。结果 本次研究中,有 50例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 3例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有 2例发生代谢系统不良反应、有 1例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 2例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 1例发生肾脏损害、 1例发生口腔溃疡。结论 使用甲硝唑治疗后,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另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也比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需明确患者的病史并注意合理用药。

  • 标签: 甲硝唑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 100例妊娠伴随着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剖宫产择期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新生儿 Apgar评分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 P< 0.05), 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新生儿 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 P > 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并发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 P > 0.05)。 结论: 采取 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可避免患者二次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肌瘤切除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当中应用的精细化管理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自 2016 年 3 月我科室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对比,以此为基础,对我科室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产房护理工作中的缺陷问题加以掌握和改进。 结果:在满意度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后,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精细化管理之前,前后满意度差异显著( P < 0.05 ) , 并且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后,缺陷问题的 发生率 要远低于实施以前的 发生率 ,缺陷产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妇产科产房护理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 发生率 ,在提高家属满意度的同时,构建了更为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妇产科 产房护理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溶栓进行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收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分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n=36)与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n=36),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4h,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评分更高,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h,观察组评分与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性(P

  • 标签: 不同溶栓药物 急性脑梗死 疗效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52例患有痔疮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成两组,本次研究起始时间在2018年9月,结束时间在2019年4月,2018年入院的26例患者均采用中药熏洗法进行治疗,纳入对照组,2019年入院的26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6.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分别高于和低于对照组的69.23%和26.92%,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中药熏洗法 针灸 痔疮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硝唑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用药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间收治的因服用甲硝唑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60例的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其病历以及临床资料来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发生原因,并针对不良反应制定合理、安全的用药措施。结果 本次研究中,有 50例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 3例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有 2例发生代谢系统不良反应、有 1例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 2例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 1例发生肾脏损害、 1例发生口腔溃疡。结论 使用甲硝唑治疗后,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另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也比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需明确患者的病史并注意合理用药。

  • 标签: 甲硝唑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措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心内科 的 临床护理 在 安全管理 方面细节思维式管理方式应用 效果 。 方法 : 把在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5 月来本院心内科接受临床治疗 60 例 病人 纳入到本次试验研究对象范围, 借助随机分组处理方法,将 病人 平分两组,即 基础组落实传统的护理管理、验组除传统的护理管理外配合实施细节思维方面管理工作, 观察分析 两组的应用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管理实施效果 ,与 基础组 比较, 实验 组 效果突出 ,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精神病医院实施开放式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进行分析研究 ,介绍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 201 8 年 3 月~ 201 9 年 3 月本院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患者,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放式管理病房的危险行为发生率占 8.57% ,其中以外走所占比例最高,达 50.52% ( 49/97 ),且患者自杀成功率较高达 57.14% ( 4/7 )。结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切实做好病房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开放式病房管理的安全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式管理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也逐步走向电子病历管理时代。在电子信息网络的发展中,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保障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密性是业内管理者及信息安全领域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为提升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本文主要从当前病历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中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作为切入点,探讨电子病历档案管理防范的有效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 标签: 医院 电子病历 档案管理 安全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干预作用。方法 以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治疗的11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方式分为管理一组及管理二组,管理一组实施安全管理,管理二组实施常规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风险。结果 比较管理一组与管理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前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 口服用药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01-2021.03接诊输血治疗患者取样106例,抽签分组,行常规输血检验(对照组)和常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研究组),53例/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输血质量,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3.77%(2/53)比对照组16.98%(9/53)低,对比输血质量,研究组输血记录(89.15±8.34)分,申请单填写(88.29±10.28)分,项目检查(88.13±10.27)分,输血指征(84.48±9.85)分,标本采集(86.52±10.3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合理实施质量控制方案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有效提升输血质量与输血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思路分析 安全策略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剂科管理中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药剂科的药品管理作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抽取100种药品进行调查,其中参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参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药品进行安全质量管理。对比两组的药师发药满意度、管理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士投诉率。结果:经过药剂科安全质量管理后药师发药满意度、管理评分显著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士投诉率显著下降,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质量管理在药剂科管理中的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为突出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适用。

  • 标签: 药剂科管理 药品分级警示标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对举措。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消毒供应室合计8名工作人员为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作为研究组针对消毒供应室的安全隐患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将2019年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消毒供应室各项评分显示升高,存在意义(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工作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则接受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性,进而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输血科收录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在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实验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然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测 输血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随机采样的原则,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中,择取96例进行实验。按照盲选法将其划分为2组,每组各有48例。其均予以他汀类药物干预,其中予以阿托伐他汀的为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的为观察组。就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与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监测,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脂指标(TC、LDL-C、TG、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所改善,且以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占优势,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尚可,其中以瑞舒伐他汀占优势,其可对患者的血脂指标与炎性状况进行调节,可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加以选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冠心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腹痛患者应用急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时间:2019年7月~2021年7月,选取对象:在我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70例,并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诊治+山茛菪碱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硫酸镁治疗方案,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探讨。结果:在进行不同的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14%明显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的80.00%,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明显更低,相比于对照组的17.14%,且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针对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实施间苯三酚与硫酸镁治疗的效果更佳,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可降低用药不良反应,以提升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腹痛 急诊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6S管理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急诊患者进行研究,共84例,本研究在2020年1月开始,在2021年12月结束。平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方式分别是常规护理、6S管理,对比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安全管理 抢救效果 生活质量 6S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静脉配药中心作为研究地点,根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时间将未开展管理前的(2021年1月-2021年6月)处方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开展后(2021年6月-2022年2月)的作为精细组研究对象,此次参加研究共涉及60份配药处方,比对2组最终管理效果。结果:2组两项输液安全知识考核和操作技术考核评分相比较,精细组的分值偏高,精细组危险事件发生率百分比明显更低,对比结果可得P=0.0435,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院内配药中心的管理,在常规管理模式上加入精细化管理更利于提升输液安全,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精细化管理 输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