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临床疗效更好,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 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 颅内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显微检测定尿中白细胞、红细胞、结晶、类酵母菌及黏液丝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0例尿液样本,分别进行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检测。结果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联合检测尿中白、红细胞,结晶,类酵母,黏液丝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检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精确度。

  • 标签: 尿分析仪器 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 红细胞 结晶 类酵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根管显微技术和超声技术应用于牙体牙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根管显微联合超声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5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42/6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其治疗时间更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体牙髓患者采用根管显微联合超声技术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相比于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的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时间较长,用根管显微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更有效安全。

  • 标签: 根管显微镜技术 超声技术 牙体牙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根管显微技术联合超声技术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6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78例,应用根管显微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和对照组(78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根管显微镜技术 超声技术 牙体牙髓病 效果
  • 简介:结肠检查是诊断结肠疾病的一种准确、直观、快捷,而且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现以基本普及到县级医院,但结肠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且难度较大,其穿孔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内医师应而警惕。我院自1995年11月-2009年6月结肠检查患者4200例,其中发生穿孔2例,发生率为0.05%。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肠镜术 并发症 肠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9374例电子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374例进行电子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变的检出情况、大肠病变类型、分布特点以及大肠病变的年龄和性别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一共检查出大肠病变5279例,检出的病例当中,结直肠息肉(72.40%)、结直肠炎(13.37%)、结直肠癌(7.41%)的占比为前三位。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中年和老年中较为常见,结直肠炎在青年中较为常见。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男女差别不大,结直肠炎女性高于男性。本研究1811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39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其发病部位在直肠及乙状结肠有1322例,占60.04%。结论:对大肠病变患者采用电子结肠检查可以帮助有效进行筛查和诊断,可以结合相关的病变对高发人群进行检查,尽早进行防治。

  • 标签: 电子结肠镜 病变类型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根管显微下断针取出处理的患者中,接受四手操作护理的相应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6例出现根管内断针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接受根管显微下取针,按照单双号均匀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改良组患者则接受四手操作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断针成功取出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断针成功取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根管断针患者的处理中,让患者接受四手操作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断针 根管显微镜 四手操作 成功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瓣开颅显微术式和神经外科锁孔术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颅内肿瘤病患68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A、B两组(n=34)。当中,A组接受神经外科锁孔术治疗,B组接受骨瓣开颅显微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手术疗效,同时对各组的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A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29%,比B组的61.76%高,P<0.05。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优于B组,P<0.05。结论选择神经外科锁孔术,并将之用于颅内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疗效,并且,此术式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与手术耗时短等优势,建议采纳。

  • 标签: 颅内肿瘤 骨瓣开颅 临床疗效 神经外科锁孔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13±3.04)min、(171.24±15.67)mL,与对照组患者的(63.04±4.62)min、(318.25±20.14)mL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相比,应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患者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 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 治疗 颅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感染性角膜炎使用共聚焦显微(Invivoconfocalmicroscopy,IVCM)诊断的价值。方法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对我院接收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98例进行分析,治疗前进行共聚焦显微诊断,角膜刮片检,真菌培养,然后进行保守治疗,对失败的患者进行角膜移植和眼内容物剜除。患者治疗两周和一个月后分别再次进行共聚焦显微诊断。结果诊断显示有70例真菌感染,占总数的89.7%,有28例检出细菌感染,占总数的90.3%,临床总检出率是89.9%;角膜刮片检有64例感染性角膜炎,占总数的58.7%,检出率比共聚焦显微低(P<0.05)。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病原菌平均浸润深度为(64.37±8.85)μm,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原菌平均浸润深度为(69.52±9.71)μm。治疗两周后治愈率是0,一月后的治愈率是67.3%。结论共聚焦显微对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断以及疗效判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分析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共聚焦显微镜 感染性角膜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选取20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位,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比对照组(60.00%)高,在手术之前两组的评分没有差异,手术后研究组病人的SF-36评分(93.96±2.08)比对照组(85.24±3.16)高,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比对照组(30.00%)低,P<0.05。结论:在治疗颅内肿瘤过程中使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优,可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更加安全,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 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尿常规检验中采用显微检测法联合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20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显微检测)与观察组(显微检测法联合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对比检测效果。结果 患者细胞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显微镜检测法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下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后,每组41例,对照组进行腹腔下的手术,研究组进行显微下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精子质量术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改善比对照组理想,P<0.05。结论:显微下结扎术比腹腔下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快速改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性功能和精子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显微镜 精索静脉结扎术 精子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显微检尿液有形成分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486份新鲜清洁中段晨尿标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显微检与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白细胞阳性率、红细胞阳性率以及管型阳性率显著高于显微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显微检,但是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的假阳性率较高,因此需要结合显微检,以此提升临床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 标签: 尿液有形成分 显微镜镜检 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 简介:目的:比较显微下腰间盘切除术(MSLD)与经皮椎间孔下腰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256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2例采用MSLD,另外124例采用经PELD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恢复、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腰腿疼痛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5~30个月,MSLD组及PELD组患者术后随访平均为(20.3±4.8)个月和(19.5±5.0)个月。与MSLD组相比,PELD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更短,但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均高于MSLD组(P值均〈0.01)。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值均〈0.05);MSLD组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高于PE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末次随访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LD组及PELD组患者末次随访时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4.7%(125/132)和94.3%(117/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2组均无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MSLD组2例出现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PELD组5例患者出现患肢出口神经根支配区的麻木不适,1例出现术中颈部疼痛,1例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术中出现髓核残留。2组各有2例术后出现复发,均行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PELD与MSLD治疗单节段LDH均可取得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PELD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以及术中放射线暴露多、手术时�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 简介:摘 要:目的 针对脑动脉瘤显微下实施夹闭手术的患者,探讨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104例脑动脉瘤显微下夹闭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52例,分别给与预见性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患者中出现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健康恢复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针对脑动脉瘤显微下实施夹闭手术的患者,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减少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之间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围术期护理干预 脑动脉瘤 夹闭手术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手术显微下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产生根尖屏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2例根尖孔敞开的无牙髓活力恒牙患者,患牙35颗,口腔手术显微下选择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形成根尖屏障,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硬固后予以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术后接受临床检查与X线片影像学检查与评定。结果35颗患牙中,有24颗于显微下一次性形成根尖屏障恰填,11颗通过显微下超声去除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后再次产生根尖屏障且恰填,包括5颗超填,6颗欠填。通过90天~5年的术后复查,35颗患者临床检查没有发现不适症状。其中个,其中15颗上颌前牙术后追踪平均时间为29个月,根尖骨质低密度影像消失与缩小分别有8颗、7颗;20颗畸形中央尖引发恒牙根尖敞开的下颌前磨牙术后追踪平均时间25个月,根尖骨质低密度影像消失与缩小分别有14颗、6颗。结论口腔手术显微下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产生根尖屏障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口腔手术 显微镜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 根尖屏障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