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接收的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9例,前者对患者实施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措施,后者实施病灶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实际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提示分析结果有意义(P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 病灶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造影对体检初次发现的肝脏低回声病灶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患者共65处肝脏内低回声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对于良性、恶性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45个(100%)、19个(95%),诊断准确率为98.46%,超声造影对恶性低回声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体检初次发现的肝脏低回声病灶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体检 肝脏低回声病灶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肺内孤立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 ,为了提高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我们对肺内小病灶进行了 CT-病理对照研究 ,探讨肺内小病灶的 CT征象及其对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2cm以下肺内孤立小病灶进行薄层 CT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 2mm,CT机为 TCT-600XT型 ,CT扫描后 2周内进行手术切除 ,切除标本固定后 ;按 CT扫描横断方向连续做成病理大切片。将术前 CT片与病理大切片在肉眼和显微镜下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72例肺内小病灶中 64例为肺癌 ,CT正确诊断 60例 ,正确诊断率为 93.75%,其中 45例为早期肺癌。 CT值 :64例肺癌平均 CT值为 32.7Hu,良性病平均 CT值为 75.9Hu,两者差异显著 ,P<0.01。结论 :通过 CT-病理对照研究 ,棘突征 ,空泡征、血管集束征、 CT值等征象对小肺癌诊断有很大价值 ,结合其他 CT征象综合判定 ,能提高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癌 X线计算机断层 病理学诊断
  • 简介:摘要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不但包括肿瘤细胞本身的特征变化,还包括宿主环境的变化。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动态网络,是影响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关键因素。进一步研究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和转移机制的影响,早期识别肿瘤微环境中相关因子的变化可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这也是现代肿瘤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肿瘤转移 PH RO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对体检中心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各项生化指标(FPG、SUA、TG、TC、LDL-C、HDL-C)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降低,而参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体检中心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降低慢性疾病发病风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高危人群 健康管理 体检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对体检中心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各项生化指标(FPG、SUA、TG、TC、LDL-C、HDL-C)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降低,而参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体检中心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降低慢性疾病发病风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高危人群 健康管理 体检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小细胞肺癌( NSCLC)过程中肿瘤缩小而癌胚抗原( CEA)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3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瘤体缩小患者中抽取 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癌胚抗原状况分组,其中 40例肺部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增高(研究组),另 40例为肺部瘤体缩小而抗原降低(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 57.50%低于对照组 9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生存率 30%低于对照组 57.50%,中位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SCLC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其肺部瘤体缩小,但癌胚抗原增高则可能表明疾病预后不良,其他位置病灶未得到控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肿瘤缩小而癌胚抗原(CEA)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瘤体缩小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癌胚抗原状况分组,其中40例肺部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增高(研究组),另40例为肺部瘤体缩小而抗原降低(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57.50%低于对照组9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率30%低于对照组57.50%,中位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其肺部瘤体缩小,但癌胚抗原增高则可能表明疾病预后不良,其他位置病灶未得到控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Ⅳ期肺小细胞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方法:7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2组,n=36,单纯放疗为对照组,联合放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7.78%远高于对照组的55.56%,血清生化指标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EGFR-TKI靶向治疗联合放疗对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一定程度能够控制肿瘤发展速度。

  • 标签: EGFR-TJI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放化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疗法在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对其机体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D3)水平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小细胞肺癌为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有106例,研究时段为2020年7月-2021年12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患者数量:观察组患者数量=53:53,予对照组靶向疗法方案,予观察组放化疗联合靶向疗法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指标,显示前者优(P<0.05)。结论 放化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yclinD3以及炎症指标,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靶向治疗 血清肿瘤标志物 细胞周期蛋白D3
  • 简介:摘要: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铂类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7月一2021年7月收治的76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铂类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及病变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4个周期后的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毒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果存在差异(P

  • 标签: 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卡瑞利珠单抗 培美曲塞 铂类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腹壁纤维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腹壁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以剖宫产后腹壁疤痕处触及腹壁包块入院,术前均误诊为腹壁内膜异位病灶,入我院后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壁纤维瘤病。结论腹壁纤维瘤病临床少见,经常发生在腹壁损伤的患者,和剖宫产后疤痕异位病灶有相同的诱因、体征,临床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但在症状、超声、MR等表现方面有不同表现,术前应完善医技检查,争取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腹壁纤维瘤病 误诊 腹壁异位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手术后病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情况。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患者6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患者出现病症复发,将其归于观察组,另外590例患者未出现病症复发,将其归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的抗结核治疗时长、病灶手术清理情况以及术后治疗、耐药、术后静态休养时长、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抗结核治疗时长、病灶手术清理情况以及术后治疗、耐药、术后静态休养时长、贫血以及营养不良指标分布情况均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高危因素的探究中可见与患者围手术期的众多因素密切相关,可在临床治疗中起指导作用。

  • 标签: 老年 脊柱结核 植骨融合术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39岁。病变部位:L131例,L452例,L5~S11例,L342例,L352例。术前按Frankal分级:D级5例,E级3例。四联抗痨治疗后,采用Ⅰ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神经功能恢复为E级,所有植骨块均骨性愈合,局部无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结论:Ⅰ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突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