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作者: 谢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临床护理研究》2023年第11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 简介:目的:半月板损伤患者手术治疗时,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内容、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参照依据为:随机抽签法,调查发现,全部患者抽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3月,结束于2023年3月,各项指征检查后,确诊为:半月板损伤,而后提供手术治疗,该阶段内,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快速康复护理用于实验组,各组收纳半月板损伤患者35例,对比2组最终疗效。结果:实验组抽取半月板损伤患者分析后,VAS评分相较对照组半月板损伤患者,测定数据表现低,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满意度评分中,实验组VS对照组,数据有更高显示,P<0.05。结论:手术治疗阶段,快速康复护理有重要价值,既可减轻半月板损伤患者疼痛感,又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VAS评分;快速康复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为其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后所产生的效果。方法:以对照组和实验组区分5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每组28例,比较两组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康复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FMA评分、NI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更优表现,P<0.05。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于降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自身机体功能的恢复有确切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预后。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颅脑损伤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躁动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镇静镇痛效果和颅内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躁动不良反应,而且还能改善镇静镇痛效果和颅内压情况,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程序化 镇静镇痛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 术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俯卧位通气患者,选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就预防患者压力性损伤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均为俯卧位通气的患者,随机选取23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11例和1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性明显(P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不易改变体位,医疗器械常处于固定位置,且护理人员及管理层面易忽视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皮肤的监控及处理,MDRPI是重症患者持续存在的医源性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功能丧失、感染等,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在增加护理工作量的同时给医护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对重症患者进行合理的科学性管理对预防MDRPI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现就MDRPI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评估工具、预防和管理措施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患者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不易改变体位,医疗器械常处于固定位置,且护理人员及管理层面易忽视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皮肤的监控及处理,MDRPI是重症患者持续存在的医源性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功能丧失、感染等,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在增加护理工作量的同时给医护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对重症患者进行合理的科学性管理对预防MDRPI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现就MDRPI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评估工具、预防和管理措施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患者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前瞻性估计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66例,结合患者的临床状态,统计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危险因素,并对具体损伤的发生概率进行研究,同时,对所有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结合护理方式,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人,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对策,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对策,分析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压力性损伤与患者的年龄、手术位置,术中牵引、手术时间等因素具有关联,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因素相对较多,经过简单的分析,发现它与患者的年龄,手术位置、术中牵引以及手术时间等因素是具有关联的。而且对患者采取前瞻性估计护理对策,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并能有效控制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实践。

  • 标签: 骨科手术 患者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前瞻性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压力性损伤是一种组织破溃和坏死,多位于骨隆突处,可表现为完整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有疼痛感。骨科手术是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生风险要高于综合手术。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骨科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前瞻性护理对策,仅供大家参考。

  • 标签: 骨科手术患者 压力性损伤 发生危险因素 前瞻性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疼痛护理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循证理念的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循证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VAS)低于常规组,脊椎功能评分(JOA)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循证理念 疼痛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体位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我院2022年3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入手术室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体位性压力损伤预防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60例:体位性压力损伤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体位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均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预防性护理 体位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接受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8例为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入院后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组(n=24)、研究组(n=24)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细节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1月。结果 研究组较参照组护理效果更好;研究组较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上述指标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时,以细节护理为主,可以有效减轻压力性损伤的影响,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2期压力性损伤 细节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烧伤是一种常被认为是过热引起的皮肤损伤,更广泛地说,烧伤是由于热能或其他急性暴露引起的皮肤或其他组织的创伤。大面积烧伤即皮肤损伤面积较大,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吸入性损伤是指热力、烟雾及化学物质进入患者呼吸道引发的肺实质损伤,常发生于头面部烧伤患者。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属于危急重症,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致死率较高。因此,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价值,在改善患者休克、感染、缺氧等症状方面,气道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入手,重点分析其气道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吸入性损伤 气道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颅脑损伤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躁动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镇静镇痛效果和颅内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躁动不良反应,而且还能改善镇静镇痛效果和颅内压情况,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程序化 镇静镇痛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 术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时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82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将其分为两组,41例为一组。一组给予早期手术(称为:早期手术组),另一组给予延期手术(称为:延期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早期手术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延期手术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在早期进行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时机 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在手术室特殊体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外科手术并取特殊手术体位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手术室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后,观察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压力性损伤 链式管理 特殊体位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10月至2022.10月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即研究组、对照组,各组纳入30例患者,前者予以优质护理,后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个人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NIHSS评分(神经功能)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个人生活能力)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优质护理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同时患者也十分满意此种护理方式,值得运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 颅脑损伤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人性化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到我院就诊并治疗的7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6例)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6例)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较低,KPS评分较高,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围术期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于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8月-2022年1月期间,ICU中的危重症患者45例列为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措施,同时选择2022年2月-2022年7月的45例患者列为研究组,执行循证护理。最后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以及各分期压疮的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而且发生时间要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出现,减少发生率,延长发生时间,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ICU危重症 压力性损伤 预防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护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行重症颅脑损伤术的40例患者,时间范畴设定在2023年1月-2023年9月,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护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术后护理 整体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