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肌肉包裹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方法。意大利Policlinico等医师回顾性分析了9不适合夹闭栓塞破裂动脉瘤患者资料。他们对8进行自体肌肉包裹治疗,对术后再出血率、死残率、动脉瘤大小形态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评估。

  • 标签: 肌肉包裹 颅内破裂动脉瘤 治疗方法 死残率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PVE)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法疗效,总结围手术处理经验。方法20001至201112再次手术治疗PVE患者17,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11.76%),死于感染性休克1、多器官功能衰竭1。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肾功能不全2,呼吸功能不全2,均经治愈后出院。随访14,随访时间3至9,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PVE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彻底清除感染灶围术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关键。

  • 标签: 心瓣膜置换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检索199311至2011931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VIP、WANFANG、Cochrane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比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项研究,包含了1592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OR=4.22,95%CI:3.09~5.76,P〈0.01]及心电图改善[OR=2.48,95%CI:1.97~3.13,P〈0.01]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鉴于纳入文献质量整体较差局限性,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步证实。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不稳定型心绞痛 META分析
  • 简介: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年龄≥75岁人群中发病率为10%,AF发病率增加除了人口老龄化因素外,越来越多致命性心肌病变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度过急性存活下来,也是重要原因之。欧美国家年龄≥65岁人群患病率为7.2%,≥80岁者达到5.1%~15.0%,而在40~50岁人群只有0.5%。中国AF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F患病率为0.6%,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 导管消融术 胺碘酮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20076至200912我院实施"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患者;③外科术者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患者Hybrid组102,PCI组157.201010至201112,50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靶血管通畅率及二血运重建率.结果Hybrid组PCI组各50,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LIMA旁路二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 标签: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通畅率
  • 简介: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溶栓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栓)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1—20121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6,其中17采用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采用单纯机械取栓术(简称机械取栓组)。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复合治疗机械取栓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2/17)47.4%(9/19),P=0.021;治疗后24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3/17)52.6%(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机械取栓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1/17)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0,P=0.284。治疗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10.5%(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10.5%,P=0.906。③治疗后3随访mRS≤1者,复合治疗机械取栓组分别为52.9%(9/17)89.5%(17/19),P=0.015。结论单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取栓术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步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机械碎栓 机械取栓
  • 简介: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8-20099因胸痛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373,男166,女207,平均年龄(59.16±9.31)岁,分为冠心病组259,对照组114。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心肌病、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恶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及近期服用激素者。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一致性检验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 耳垂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8至20117院际转运232先天性心脏病危重症患儿转运前、中和NJL监护病房(p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PICU)后临床资料、转运距离、时间患儿转归。结果232患儿,男152,女80;年龄1~12岁,位年龄5;体质量2.5—25蝇,位体质量5.5k;转运花费时间20—990min,时间156min;转运距离是74。620km,位距离204km,其中47.2%患儿转运距离100~200km,位距离148km。转运过程需要呼吸机正压通气患儿56(24.1%),无1死亡。转运患儿均住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其中治愈及好转220(94.8%),放弃治疗9,死亡3。结论配备专业转运队伍,做好转运前充分准备,转运密切监护及时处理,能提先天性心脏病高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安全性预后。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院际转运 危重症 儿童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首选途径。方法对89诊断为AMI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AMI经皮股动脉途径直接PCI患者,83采用手压股动脉止血(B组),80采用缝合器止血(c组)。随访术后3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结论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AMI疗效与经股动脉组相当,而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比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PCI组(包括手压缝合器组),因此强化抗栓治疗下,可以考虑将经桡动脉作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首选途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早期疗效。方法20069至20115,124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女性88,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14)mm。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先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4患者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103、双瓣膜置换21。另外,同期血栓清除术17尖瓣成型41(包括16使用成型环),术毕均人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记录术前,手术当日,出院时,出院6、12心电图。结果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113(91.13%),交界性心律7(5.64%),房颤4(3.23%)。手术死亡1(0.8%),123痊愈出院出院时窦性心律105(85.37%),交界性心律4(3.25%),房扑4(3.25%),房颤10(8.13%)。术后6内常规口服胺碘酮200mg,1/d。术后6后窦性心律转为房颤1,房颤转为窦性心律4,房扑转为窦性心律3,窦性心动过缓2。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操作简单、安全,早期疗效好。

  • 标签: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
  • 简介: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泵衰竭应用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时机选择适应证。方法总结20076至201265因冠心病行CABG后患者出现心脏泵衰竭,IABP支持下,术后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恢复稳定情况。结果5患者均在术后3-7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冠脉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使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术后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泵衰竭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根据发病6~12h13~24h2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将患者分为A组28,B组52。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凝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抗凝药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与改良迷宫术同时行左房折叠术(LAP)安全性疗效.方法对33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时,采用射频消融方式实施改良迷宫术,加行左房折叠术.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术后心房颤动全部消失,无房室传导阻滞、出血.随访12~36,其中30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3,转复率为90.9%.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无血栓复发.结论应用心脏不停跳下改良迷宫术加左房折叠在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瓣膜置换术治疗慢性房颤,能有效消除房颤并长期维持窦律,改善左心房、室主动收缩功能,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左房折叠术 心脏不停跳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病因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结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主要原因之。高血压治疗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病死率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sVV)胰岛素(Ins)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s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Ins组、SI/R组、si/R+Ins组、SI/R+Ins+SVVRNA干扰组(SVVRNAi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法检测SVV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R组si/R+Ins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si/R组比较,SI/R+Ins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1),细胞迁移率升高(P〈0.05),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SI/R组比较,SI/R+Ins组SVV表达明显升高(P〈0.05)。RNAi抑制SVV表达后,SI/R+Ins处理,与未转染对照纽β-actin转染组比较,SVVRNAi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岛素可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CMECs凋亡,促进CMECs存活,改善细胞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SVV蛋白表达相关。

  • 标签: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4,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对照组(n=8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负荷0.4μg/(kg.min),30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持续48~120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h及30d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h及30d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2.4%6.1%对照组分别为:12.2%18.5%,两组患者36h及30dMACE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及显著血小板减少。结论NSTE-ACS患者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MACE发生率,但增加轻微出血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盐酸替罗非班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颞窗穿透不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经眼窗监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该方法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经眼窗监测CEA手术患者8。采用TCD评价术前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并经DSA证实。于术中进行脑血流监测,记录麻醉后、颈动脉夹闭前后、转流管放置及颈动脉开放前后,不同时间点患侧眼动脉(OA)(或)颈内动脉虹吸部(CS)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血管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结果①手术监测成功7。8患者中有4因交通动脉代偿不良,使用转流管。术采用双深度监测OA及CS者3,单独监测CS者21未成功),单独监测OA者3。②夹闭颈动脉后与夹闭前比较,OAPSV、MV、EDV及PI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血流开放后,OAPI明显升高(P〈0.05);夹闭颈动脉后较夹闭前CSPSV显著下降(P〈0.05),但开放后血流与夹闭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患者,有1术后1周发生脑梗死,7预后良好。结论经眼窗监测CEA术中脑血流改变,可有效解决颞窗穿透不良难题。采用双深度间断监测患侧OACS血流参数是较理想方式。对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代偿不完全患者,建议使用转流管,可预防术中脑缺血,降低术后卒发生。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经眼窗监测
  • 简介:目的比较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stent,SES)与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paclitaxel-elutingstent,PES)治疗冠心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61至201110公开发表有关SESPES疗效安全性比较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符合要求RCTs进行资料提取及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RCTs,Meta分析显示:SES组与PES组病死率(OR=0.98,95%CI:0.74~1.31,P>0.05)、心肌梗死率(OR=0.86,95%CI:0.69~1.07,P>0.05)支架内血栓发生率(OR=0.94,95%CI:0.67~1.32,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OR=0.67,95%CI:0.51~0.89,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OR=0.08,95%CI:0.68~0.94,P<0.05)支架内再狭窄率(OR=0.44,95%CI:0.24~0.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死率、心肌梗死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相似,但与PES比较,SES能明显降低支架术后TLR、MACE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雷帕霉素 紫杉醇 冠状动脉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