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对拇指和示指功能影响及其解剖学机制。方法对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拇长伸肌腱损伤平面为III区4例,IV区5例,V区3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8~83(33.5±29.9)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指标包括拇指和示指功能。拇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能否主动将拇指指尖抬离桌面;(2)能否完成“挑大拇指”动作;(3)在保持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情况下,能否完成以第一腕掌关节为支点拇指划圈运动;(4)在拇指处于中立位时,能否较好地完成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动作。示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能否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2)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能否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完成指示动作;(3)能否完成“兰花指”动作;(4)示指能否自如地使用鼠标,并完成连续双击左键动作。另外,对5具成年男性尸体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重点测量了指总伸肌腱中示指和中指伸肌腱腱性起点位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能使用患手较为顺利地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动作,年轻患者中除1例外,均恢复了原工作。12例中有11例主观评价手术疗效满意,1例表示对疗效不满意。其中有8例能完成全部4项拇指功能评价动作,有3例可以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3项,1例仅能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中2项。12例均能使用示指自如地使用鼠标,有9例能够在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12例均能单独伸示指,完成指示动作,但仅有7例能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另5例单独伸�

  • 标签: 肌腱病 修复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CD133、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和AT丰富结构域1A(ARID1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CD133、SPARC和ARID1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133、SPARC和ARIDI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24/90)、72.2%(65/90)和30.0%(27/90)。3种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与TNM分期有关(P<0.05)。ARID1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P<0.05);CD133表达与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有关(P<0.05);SPAR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周期、ARID1A和SPARC表达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独立因素,而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周期及CD133表达是影响总生存期(OS)独立预后因素。CD133阳性表达者中位DFS和OS分别为12个月和17个月,阴性表达者分别为41个月和5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高表达者中位DFS和OS分别为41个月和54个月,高于低表达者10个月和2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阳性表达者中位DFS和OS未达,阴性表达者分别为20个月和3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SPARC、ARID1A可能在胃癌发生、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为胃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胃癌 CD133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细胞中DICER1基因表达水平,研究DICER1基因沉默对HL-60、KG-1细胞增殖、凋亡影响,探寻DICER1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DICER1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中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用LipofectamineTMLTX将DICER-shRNA载体转染HL-60、KG-1细胞,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DICER1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DICER1干扰后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DICER1干扰后白血病细胞凋亡率。结果:以正常HEK293细胞为对照,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中DICER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HEK293细胞(P<0.05)。DICER1-shRNA转染HL-60、KG-1细胞5天后,DICER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干扰效果显著(P<0.05);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DICER1干扰后白血病细胞增殖力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分析表明:与正常细胞和对照组细胞比较,DICER1干扰后白血病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DICER1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中高表达,具有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作用。

  • 标签: 白血病 DICER1 HL-60细胞 KG-1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Src抑制剂对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乳腺癌细胞T47D以及HER2阳性SK-Br-3细胞做比较。用癌基因c-Src抑制剂来治疗三株细胞。采用MTT和免疫电泳方法检测细胞生长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改变。结果c-Src抑制剂可以部分抑制T47D细胞生长,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很明显抑制作用。但是,对SK-Br-3细胞生长没有阻滞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否抑制细胞生长信号传导通路决定c-Src抑制剂治疗效果。HER2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SK-Br-3细胞周期与生长,而对MDA-MB-231没有效果。结论抑制癌基因c-Src酪氨酸激酶活性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有很好治疗效果。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C-SRC 基因 C-SRC 抑制剂 基因治疗
  • 简介:超声造影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也应用较多。超声造影提供影像诊疗信息,为临床治疗肝占位性病变提供有意义诊疗信息。然而不同病理类型肝占位病变有不一样超声造影表现。本文对几种较常见肝占位病变及非手术治疗后肝占位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占位病变 超声造影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华蟾素(cinobufagin)协同顺铂(cisplatin)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杀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MG-6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肉瘤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观察细胞凋亡率变化情况和药物对细胞周期抑制作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骨肉瘤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细胞凋亡率;相差显微镜观察骨肉瘤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学上改变。结果华蟾素和顺铂均对骨肉瘤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华蟾素组、顺铂组及华蟾素+顺铂组在药物浓度不同时对骨肉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在药物浓度低于80μg/ml时,各实验组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当药物浓度达到80μg/ml时,华蟾素组和顺铂组药物对骨肉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不再增加,但华蟾素+顺铂组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药物浓度达到160μg/ml时,抑制作用仍强于其浓度为80μg/ml时。各实验组在药物浓度相同时华蟾素+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华蟾素或者顺铂。结论华蟾素+顺铂对骨肉瘤MG-63细胞联合杀伤作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顺铂或者华蟾素;在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方面,华蟾素协同顺铂对细胞杀伤作用效果显著,并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 标签: 骨肉瘤 顺铂 细胞凋亡 骨肿瘤
  • 简介:目的: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对放疗和常规化疗不敏感,格列卫是唯一能够对间质瘤有抑制作用药物,寻求能和格列卫起到协同抑制作用药物对治疗间质瘤意义重大。方法:本实验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格列卫对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GIST-T1进行体外抑制实验,使用MTT和凋亡检测药物作用效果,并使用Westernblot检测其可能机制。结果:辛伐他汀联合格列卫对GIST-T1增殖抑制作用较单药更为明显,该作用是通过caspase-3介导凋亡途径完成。使用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逆转辛伐他汀造成凋亡,进而减少辛伐他汀造成细胞杀伤。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磷酸化JNK-MAPK信号通路诱导凋亡途径,促进格列卫对间质瘤细胞系GIST-T1杀伤作用,可能会对临床格列卫治疗提供增效作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格列卫 辛伐他汀
  • 简介:目的:评价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行四孔法全腔镜下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56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行左上肺叶切除16例,左下肺叶切除7例。右肺上叶切除20例,右肺中叶切除1例,右肺下叶切除1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1例。手术时间70~250(130.2±35.8)min,术中出血量30~800(250.4±114.8)ml,淋巴结清扫数目7~24(12.5±4.8)枚。术后拔管时间3~11(4.5±2.6)天,术后住院时间6~14(8.3±3.6)天。肺部并发症3例(6.4%),胸部疼痛3~4分。术后病理结果:腺癌42例,鳞癌9例,小细胞肺癌1例,肺泡细胞癌2例,腺鳞癌2例。术后随访5~28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只要条件成熟即使在基层医院也能够安全开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四孔法
  • 简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一个独立预后因子。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一些生长因子(如EGFR、IGF1-R)转导作用增强,以及曲妥珠单抗与Her-2亲和力下降,一些患者会对曲妥珠单抗抗Her-2治疗产生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研究显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即使在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并与化疗药物联合或更换靶向药物或采用双靶向治疗,仍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 标签: HER-2 晚期乳腺癌 耐药
  • 简介:案导致骨髓抑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GP方案化疗11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治疗组(n=64),两组均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1g/m2,d1、d8;顺铂20mg/m2,d1~d8;21天为1周期),治疗组于化疗前1~2天开始口服复方阿胶浆,20ml/次,每日3次,直至化疗结束后1周。比较两组化疗期间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剂量,以及第1、2个周期化疗前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化疗后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最低值和因骨髓抑制导致化疗推迟率,同时化疗2个周期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rhIL-11和rhGCSF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2个周期化疗前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个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第1、2个周期化疗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按时完成107个化疗周期,推迟21个;而对照组按时完成75个化疗周期,推迟35个;治疗组化疗推迟率低于对照组(16.2%vs.32.1%,P〈0.05)。对照组有效率和临床控制率分别为49.09%和85.45%,与治疗组43.75%和79.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用复方阿胶浆期间未见任何明确相关不适感及副作用。结论复方阿胶浆可改善GP方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有效提高外周血中血小板水平,对化疗近期疗效无负面影响,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吉西他滨 顺铂 复方阿胶浆 骨髓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其中下颈椎骨折7例(C5~6椎骨折脱位1例,C6~7骨折脱位6例):男6例,女1例,年龄平均47.8(40~52)岁。对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1例,单纯后路手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5例。结果7例术后获得平均18.2(6~34)个月随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情况,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2周后愈合。1例C5~6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急诊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术;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为FrankelB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AS脊柱骨折好发于颈胸交界区,大多合并有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上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颈椎
  • 简介: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对女性生命健康威胁很大。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ases,MMP)家族一种,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相当密切,被认为是影响乳腺癌预后一个因素,但MMP-11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仍需进一步明确。

  • 标签: MMP-11 乳腺癌 肿瘤侵袭 远处转移 预后因子
  • 简介:高级别胶质瘤(又称恶性胶质瘤)包括WHO分级为Ⅲ、Ⅳ级肿瘤。是成人最常见原发脑肿瘤。新诊断Ⅲ和Ⅳ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24个月和8~15个月。采用目前标准替莫唑胺(TMZ)同步化疗及辅助化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10%。前期研究显示,干扰素α(IFN-α)可通过抑制胶质瘤细胞MGMT和NF-kB表达增加TMZ化疗敏感性.

  • 标签: 高级别胶质瘤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标准方案 干扰素Α 诊断 多中心
  • 简介:目的:比较盐酸哌替啶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癌痛镇痛中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3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盐酸哌替啶片,观察2周,对比两种药物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患者疼痛缓解20例,有效率90.91%。哌替啶组患者疼痛缓解16例,有效率76.19%。两组缓解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显示,盐酸哌替啶片成瘾性强(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治疗癌痛时镇痛效果优于盐酸哌替啶片,患者生活质量较好。

  • 标签: 疼痛 恶性肿瘤 羟考酮 哌替啶
  • 简介:目的探究McGill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中国大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信度与效度。方法运用翻译后McGill生活质量问卷(MQOL-C)调查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检测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评价翻译后量表信效度。结果63例癌症患者参与研究。MQOL-C量表各个维度克隆巴赫系数在0.602-0.828之间,内部一致性较好。除了项目1外,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公因子,较好地解释了量表4个维度共15个项目的内容,具有良好结构效度。结论MQOL-C版本适用于中国内地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 标签: 癌症 生活质量 信效度检验 中国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残端神经瘤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截肢术后痛性残端神经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疗效。其中19例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骨内置入组),术中用锐利刀片将神经瘤近端锐性切断直至神经断端外露正常神经纤维束为止,在邻近骨质用电钻钻两个骨洞,两个骨洞之间用刮匙刮通,游离神经主干使其神经残端能充分放入骨髓腔内,使神经断端从一个骨洞穿入,从另一个骨洞穿出,用8-0无创伤缝线缝合神经外膜与骨膜固定4~6针,可缝合穿出部位骨膜,闭合骨洞,保证神经残端在骨内增生,避免残端神经瘤外露。另外18例行肌内置入(肌内置入组),神经瘤处理及神经游离同骨内置入组,在周围邻近肌肉顺着肌肉纤维剥离形成肌肉盲袋,可行肌肉纤维缝合形成盲袋,将神经断端置入肌肉盲袋内,利用纤维外科技术缝合神经外膜与肌纤维固定4~6针。术后定期随访。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平均随访25(16~40)个月;骨内置入组及肌内置入组术后早期(术后1年内)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3.75%和92.86%,中期(术后1~3年)手术优良率分别为87.50%和57.14%。两组优良率比较以及骨内置入组早、中期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内置入组早期与中期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痛性神经瘤,可以取得中期稳定疗效。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截肢残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手助腹腔镜(hand-assistedlaparoscopic,HALS)与开腹手术(opensurgery,OS)两种术式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筛选发表于2000年至2013年有关手助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两种术式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比较文献,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了8篇文献,计812例患者,其中手助腹腔镜手术治疗407例,开腹手术治疗405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助腹腔镜组出血量少(P〈0.00001),肠功能恢复时间早(P〈0.00001),术后住院天数少(P〈0.0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09);而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助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上较开腹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手助腹腔镜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疗效比较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麻木症状疗效。方法门诊纳入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在5分以上患者56例,分为甲钴胺组及神经妥乐平+甲钴胺组。不使用其它药物及按摩针灸等治疗,并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及麻木缓解情况。结果服药后第1周及第2周两组间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妥乐平+甲钴胺组和甲钴胺组对疼痛缓解显效率于第2周时分别为:62.5%,8.3%,有效率分别为75.0%,41.6%。两组对麻木症状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甲钴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缓解优于单独应用甲钴胺,而对于麻木缓解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治疗结果 腰痛 感觉减退 神经妥乐平
  • 简介:目的:检测在人骨肉瘤组织、骨肉瘤MG63细胞及其干细胞中Hippo信号分子TAZ表达情况,比较骨肉瘤细胞和骨肉瘤干细胞中TAZ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可能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骨肉瘤患者中,选取原发骨肉瘤组织标本12例,复发骨肉瘤标本6例,另选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作阴性对照,并贴壁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和骨肉瘤MG63细胞中TAZ表达情况;用无血清悬浮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分离并收集骨肉瘤细胞球,通过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骨肉瘤MG63细胞及骨肉瘤细胞球中胚胎干细胞标志基因(Nanog,Oct4)和Hippo信号分子TAZ表达,Western印记法检测MG63细胞和细胞球中TAZ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12例人骨肉瘤原发组织标本中,3例骨肉瘤组织TAZ表达阳性,而6例骨肉瘤复发组织中TAZ表达全部阳性,在骨肉瘤细胞MG63中TAZ分子表达也呈阳性,而骨纤维结果不良中全部表达阴性。与骨肉瘤MG63细胞相比,RT-PCR显示培养骨肉瘤细胞球中干细胞标志基因Nanog,Oct4和Hippo信号分子TAZ明显高表达。Westernblot提示细胞球中TAZ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骨肉瘤MG63细胞。结论骨肉瘤组织中存在TAZ分子表达,在复发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在骨肉瘤细胞株中也存在TAZ分子表达,而在干细胞中TAZ分子表达更高;提示其与骨肉瘤干细胞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骨肉瘤 肿瘤干细胞 Hippo信号通路 TAT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