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的护理经验,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施行的31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围手术期周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手术配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32眼(88.89%)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术后视力大于0.3者为26眼(72.2%)。术后眼压:术后1周,25眼(69.4%)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个月,31眼(86.1%)眼压低于21mmHg,仅有3眼(8.3%)眼压高于24mmHg,给予2%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眼压都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无不适症状。术后有33眼(91.6%)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其中I型滤过泡21眼,II型滤过泡12眼。术后有角膜水肿7眼,浅前房4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不但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而且并发症少,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52眼2月龄~12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实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Ⅰ期或Ⅱ期IOL植入,平均随访16mo。结果:31例患儿之中有27例44眼术后能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0.5者23眼,〉0.3者12眼,〈0.3者9眼,另外,〈2岁的患儿4例8眼无法进行视力表检查,但相对术前跟随光亮或有注视目标的能力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3眼、葡萄膜炎7眼、角膜水肿5眼,人工晶状体偏位、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尚未出现。结论: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IOL植入能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双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除 后发性白内障
  • 简介:白内障手术发展至今多已采用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囊是该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对于过熟期或是白色白内障等类型,由于在显微镜下没有红光反射,故这一步骤往往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囊膜染色剂的辅助。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囊膜染色剂,为手术中染色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膜染色剂 连续环形撕囊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70例83眼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mo视力〉0.3者77眼。术中1眼出现后囊破裂,但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1眼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未能植入;糖尿病患者2眼出现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程短、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超声乳化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对矫正角膜原有散光、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07/2016-07接诊的白内障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46眼。两组均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乳化超声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为3.0mm透明角膜切口,观察组为1.8mm透明角膜切口。检测术前及术后1d,1wk,1、3mo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记录术后1d,1wk,1、3mo术源性散光(surgeryinducedastigmatism,SIA)。结果:两组术后1、3mo裸眼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mo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wk,1、3moSIA均不断减小,且观察组术后1d,1wk,1moSI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wkSⅠt、BUT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wkSⅠt、BU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3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0mm标准切口相比,1.8mm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少SIA,缩短角膜稳定性恢复时间。

  • 标签: 白内障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同轴 术源性散光 裸眼视力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2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房角等变化。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加宽。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手段之一。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以及术中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22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生后囊膜破裂22例22眼,除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外,一期植入人工晶体21例,占95.45%,术后视力0.5以上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处理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 简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晶状体皮质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造成手术操作困难,术中截囊易发生悬韧带断裂、囊袋口放射状撕裂等并发症。笔者对37例过熟期白内障术中采用改良信封式前囊切开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前囊切开术 白内障术 信封式 改良 晶状体皮质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16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生不可逆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促进患者视力恢复、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提高,显著增强临床疗效。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二肽基肽酶II(dipeptidylpeptidaseII,DPPII)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和正常大鼠晶状体中含量的变化,探讨DPPII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相应分期分组,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DPPII在各组白内障大鼠及正常大鼠晶状体中含量变化。结果:DPPII在各组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并且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DPPII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增加,可能与白内障发病相关。

  • 标签: 二肽基肽酶II Western BLOT 白内障 晶状体
  • 简介:目的讨论集中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复明效果。方法于2008年8月-2009年9月,共集中实施329例329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8者共计269眼,占81.76%。在低于0.8视力者中,有34眼因角膜水肿而影响术后视力,占10.33%,3眼因一过性高眼压而导致角膜水肿,2眼出现术后葡萄膜炎反应,余21眼因眼底或视神经病变而影响术后视力,占6.38%。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8者287眼,占87.23%。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8者294眼,占89.36%。结论集中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效率高,术后视力恢复良好,适宜于规模化自内障复明手术的开展。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复明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三联手术治疗角膜混浊合并白内障患者11例12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8年。结果10只眼术后角膜移植片透明,植片透明率83.3%。10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三联手术是治疗角膜白斑合并自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角膜移植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三联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83例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力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围手术期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轻度炎症2例,轻度角膜水肿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角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1例196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A组)和传统模式组(B组),晶状体核硬度按照Emery标准进行分级。记录术中所使用的有效超声时间(ultrasoundtime,UST)、有效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edemadegree,CED)、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和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各级核硬度手术中所使用的UST和CDE比较,A组较B组低。术后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高,而术后3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膜水肿和CCT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眼角膜水肿轻,平均CCT厚,术后30d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平均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A组较B组高,丢失率低。结论:由于缩短了术中UST和减少了CDE,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减轻了对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但并未根本解决超声乳化对眼角膜造成的损伤。

  • 标签: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 眼角膜 内皮细胞
  • 简介: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典型的多功能酶,主要催化各种化学剂与谷胱甘肽结合。近些年的研究表明,GSTs有抗过氧化引起的白内障作用。GSTs表达水平的高低在白内障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近年来GSTs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谷胱甘肽 白内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55例(65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6眼占39.08%,术后3天复查裸眼视力≥0.5者419眼占63.97%。655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手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 简介:我科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7例(77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0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77例(79眼,晶状体核硬度在Ⅳ级以上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未包括在本组资料中)。超声乳化组32例(32眼),小切15组45例(47眼)。其中男性23例(23眼),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疗效比较 治疗 眼合
  • 简介:目的观察双针劈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采用双针劈核法劈开晶状体核,小切口囊外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第一天、第三天裸眼视力≥0.5分别为39眼(41.5%)和68眼(72.3%)。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14眼(14.8%),前房出血5眼(5.3%),8眼(8.5%)前房渗出。经治疗后,均好转恢复。结论把双针劈核法应用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安全,并发症少,易于掌握且手术成本低。适于在基层医院和大规模防盲行动中开展。

  • 标签: 白内障 劈核 小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