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因子、T细胞亚群及D-聚体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抗感染、抗凝、氧疗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滴血必净注射液,7d为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d后血清因子、T细胞亚群及D-聚体水平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7d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治疗7d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D-dimer、APACHEI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7d内MODS发生率(13.3%vs20.0%)与病死率(10.7%vs13.3%)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症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能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减轻高凝状态。

  • 标签: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乌司他丁 炎性介质 T细胞亚群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观察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应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醋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以及三氧化砷(ATO)作为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ATRA及ATO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的145例AP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HT治疗组74例,IDA治疗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率(OS)以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5例患者的CR率为97.2%(141/145),HHT组与IDA组两组的CR率相似(98.6%vs.95.7%,P=0.36),到达CR时间分别为32.9d和33.3d(P=0.645),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分别为1.9月和2.2月(P=0.09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有4例患者早期死亡(2.8%),其中3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呼吸窘迫(ARDS)。平均随访45.6月(0.17-131.5月),两组间的OS和E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9,P=0.093)。一共13例患者复发,其中分子生物学复发5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2例,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11.2%,P=0.342)。在亚组分析中,无论是中低危还是高危患者中,两组的OS和EFS也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IDA组(P=0.003),合并1级发热的患者比例低于IDA组(28.3%vs.45.1%,P=0.037)。其他肝肾及心脏等重要脏器损害,重要脏器出血等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TRA及ATO分别联合小剂量HHT和IDA的方案在初治APL患者中的疗效近似,但联合小剂量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更小,相应的感染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高三尖酯碱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前列地尔与甘草酸胺联用对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和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甘草酸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和TNF-α、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LT、GGT、TNF-α和IL-8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为76.74%(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与甘草酸胺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肝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前列地尔 甘草酸二胺 淤胆型病毒性肝炎 炎症因子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