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方法在TCA钛合金试样上制备WC耐磨层,研究了不同配比WC和钛基钎料混料钎焊工艺性以及耐磨层耐磨性,同时分析了钎焊热循环对基体组织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配比混合耐磨填料时,随着钎料含量增加,耐磨层钎焊成形工艺性更好,在相同工艺下钎焊耐磨层中缺陷含量越少;随着混合耐磨填料中WC含量增加,其耐磨性也随之增加。大面积高频感应钎焊耐磨层时,对基体组织影响较大,对基体组织影响距离为:钎焊一次热循环为2mm以内,而钎焊热循环2次和3次时则在3mm以内。

  • 标签: 高频钎焊 TC4钛合金 WC耐磨层 耐磨性 显微组织
  • 简介:新鲜胶结尾砂充填料浆流动性取决于它流变特性,所以理解新鲜料浆流变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料浆流变性又与料浆中所发生水泥水化反应进程和温度发展变化相关。基于此原因,建立数值模型以分析和预测在水化反应和温度耦合作用下充填料浆流变特性演化规律。在实验室通过试验研究了料浆流变行为,并将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模型有效性。在不同条件(料浆初始温度、灰砂比、水灰比)下,利用所建立模型对水化反应和温度耦合效应下料浆流变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胶结尾砂充填料浆流变性。

  • 标签: 胶结尾砂充填 水化反应 温度 流变 耦合模型
  • 简介:为了提高纯铜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电镀/浆料包渗相结合方法,以TiO2粉为渗Ti源,纯Al粉为还原剂,在Cu表面预镀Ni随后表面浆料包渗Ti-Al,制备Ti-Al共渗层。研究了包渗温度对Ti-Al渗层组织和耐磨性能影响。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渗层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在800-950℃共渗12h时,随着温度升高,渗层组织变化过程为NiAl+Ni3(Ti,Al)→NiAl+Ni3(Ti,Al)+Ni4Ti3→Ni4Ti3+NiAl→NiAl+Ni3(Ti,Al)+NiTi;Ti-Al渗层摩擦因数随着包渗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小摩擦因数约为纯铜1/3,最小硬度为纯铜5倍。

  • 标签: Ti-Al共渗层 Ni-Ti金属间化合物 Ni-Al金属间化合物 料浆包渗温度 耐磨性能
  • 简介:利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研究高压扭转大塑性变形纳米结构Al-Mg合金微观结构演变和位错组态。结果表明:对尺寸小于100nm晶粒,晶内无位错,其晶界清晰平直;而尺寸大于200nm大晶粒通常由几个亚晶或位错胞结构组成,其局部位错密度高达10^17m^-2。这些位错是1/2〈110〉型60°位错,且往往以位错偶和位错环形式出现。在高压扭转Al-Mg合金超细晶晶粒中,用HRTEM同时观察到分别由0°纯螺型位错和60°混合位错分解产生Shockley部分位错而形成微孪晶和层错。这些直接证据证实,通常存在于FCC纳米晶中由晶界发射部分位错而产生孪晶和层错变形机制,同样可以存在于超细晶FCC金属中。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高压扭转Al-Mg合金中局部高密度位错、位错胞、非平衡晶界、层错和孪晶等对晶粒细化作用,提出了相应晶粒细化机制。

  • 标签: Al-Mg铝合金 大塑性变形 高压扭转 位错组态 晶粒细化 变形机制
  • 简介:基于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理论,在当量法基础上采用超声波对激光熔覆层表层裂纹深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表层裂纹信号幅值随裂纹深度增大而增大,当裂纹深度达到1.0mm时,信号幅值基本保持不变。相同深度表层裂纹超声波信号幅值随检测距离增大而减小,并趋于平缓,分析认为激光熔覆层中各向异性树枝晶组织及层间界面导致声波能量衰减是引起上述结果主要原因。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对激光熔覆层组织引起声波能量衰减进行补偿,进而实现表层裂纹深度定量评价方法修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激光熔覆层表层裂纹深度评价精度。

  • 标签: 超声波 检测距离 激光熔覆层 表层裂纹 深度
  • 简介:针对在铸件充型过程中,金属液表现出不同流动特点,含有固体颗粒金属液具有不可压缩非牛顿流流动特性,而过热金属液具有不可压缩牛顿流流动特点,采用Projection方法求解气体、过热金属液和含有固体颗粒金属液速度场,用Levelset方法来追踪气-液界面边界。为了验证计算模型,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采用16mm摄像机记录充型过程)进行比对,从而证明计算模型正确性。更多还原

  • 标签: 有限差分法 充型过程 Projection方法 Level SET方法 两相流
  • 简介:在飞机多层铆接结构层间腐蚀缺陷脉冲涡流检测中,需要识别提离效应造成干扰信号和缺陷信号,同时也需要判断缺陷深度。制作了模拟飞机多层铆接金属结构试样,对不同深度和大小腐蚀缺陷进行了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前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PCA方法,可以将纯提离信号与带层间腐蚀缺陷信号显著区别开来,可以将不带提离时纯腐蚀信号深度识别出;将PCA提取主成分应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可以将纯提离信号与纯腐蚀信号和腐蚀提离混合信号区别开来。而对于带提离腐蚀,试验发现其PCA分布与不同深度纯腐蚀出现混淆,因而不能准确识别这两种信号。

  • 标签: 脉冲涡流 主成分分析 K-MEANS聚类 腐蚀 提离效应 多层铆接结构
  • 简介:对AA6111铝合金电阻点焊接头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准静态失效行为进行分析。利用光学金相显微技术和高分辨率硬度测量方法对接头焊核区、热影响区和母材金属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焊核区硬度低于母材金属区,热影响区硬度高于或接近于母材金属区。母材金属板材硬度沿厚度方向发生变化,为准确分析焊接工艺对接头性能影响,这种变化需考虑在内。通过准静态搭接剪切试验得到焊接接头失效载荷和失效模式。所有接头以结合面断裂方式破坏,这种失效模式与焊核区低硬度现象一致。

  • 标签: AA6111铝合金 电阻点焊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力学性能
  • 简介:目前高密度电阻率法所采用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是将地质结构体视为二度体进行二维处理,因而二维数据资料处理结果只是一种近似解释,其计算精度与反演效果达不到精确反演要求。设计两种典型电阻率异常地质体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正演计算。为更真实地模拟实测数据并分析二维、三维反演算法对噪声敏感度,在正演剖面中加入1%高斯随机误差,然后再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三维反演。对比二维和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水平切片及垂直切片图可知,三维反演受高斯随机误差影响更小,反演结果在模型异常位置、形态和电阻率特性反映上都比二维反演效果更好,与实际地质模型更接近。

  • 标签: 高密度电阻率法 有限单元法 正演模拟 最小二乘反演 二维反演 三维反演
  • 简介: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资质认证,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认可,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中国最大检验认证国有机构。目前公司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检验可以用来检验材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质量。

  • 标签: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认证机构 中国 监造 工程 陕西
  • 简介:采用新型环保均一化前处理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化学镀Ni-P镀层。研究了前处理过程中AZ91D基体微观形貌、镀层沉积过程、成分和相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基体表面的β相在前处理过程中被选择性去除,表面组织得到均一化,从而获得均匀致密浸Zn层。Ni-P颗粒均匀形核生长,并最终形成致密镀层。镀层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

  • 标签: AZ91D镁合金 均一化前处理 化学镀NI-P 腐蚀
  • 简介:结合预制件一次性模压成型和真空气压浸渗技术制备具有双层结构高体积分数(60%~65%)、可激光焊接Sip-SiCp/Al混杂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均匀、致密,增强相颗粒均匀地分布在复合材料中,Sip/Al-SiCp/Al界面均匀、连续、结合紧密。性能测试表明,Sip-SiCp/Al混杂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2.96g/cm^3)、热导率高(194W/(m·K))、热膨胀系数小(7.0×10^-6K-1)、气密性好(1.0×10^-3(Pa·cm^3)/s)等优异特性。焊接试验表明,Sip-SiCp/Al混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激光焊接特性,其焊缝平整、致密,微观组织均匀,没有生成明显气孔和脆性相Al4C3。同时,Sip-SiCp/Al混杂复合材料激光封焊后优异气密性(4.8×10^-2(Pa·cm^3)/s)能够满足现代电子封装行业对气密性严格要求。

  • 标签: Sip-SiCp Al混杂复合材料 激光焊接 热物理性能 电子封装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模具寿命,对电渣重熔5Cr2NiMoVSi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Cr2NiMoVSi电渣钢用于连杆热锻模,寿命提高5~10倍,而且连杆锻坯表面光洁.

  • 标签: 电渣钢 应用 热锻模
  • 简介:具有全世界最悠久研发制造激光加工机历史三菱电机,为了满足广大客户实际需求,继先进3015eX系列激光加工机之后,最新推出了可对应4×2m范围工件4020RX系列激光加工机。该机主要指标为:X-Y-Z同时3轴控制,飞行光路移动方式,行程可达4,100×2,100mm,加工范围可达4,050×2,060mm,最大快进速度可达100m/min,定位精度可达(XY轴为0.05/500mm、Z轴为0.1/100mm)。

  • 标签: 激光加工机 三菱电机 工件 移动方式 加工范围 定位精度
  • 简介:浮选过程中矿浆黏稠度是由矿浆温度、矿粒浓度、矿粒细度等决定,它对浮选效率影响一直受到工业界极大重视。在实际生产中,一些自然因素和操作参数变化,如季节性温度浮动,矿石硬度、矿石性质变化等产生矿浆黏稠度浮动,导致气泡尺寸和分布规律产生浮动,进而使选矿回收率等经济指标下滑。即便如此,在科研中矿浆黏稠度相关研究并未受到重视。本研究重点是黏稠度和气泡尺寸在浮选过程中关系。试验采用半工业化美卓700L机械浮选机和McGill大学独有的气泡观测仓,通过调整液体温度来改变黏稠度,在充分屏蔽其他浮选操作条件情况下形成了气泡-黏稠度关系图。结果显示了气泡尺寸D32和黏稠度(μ/μ20)之间呈现0.776指数关系,有较强关联性。本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中通过控制黏稠度来优化气泡尺寸,乃至浮选经济指标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浮选 气泡尺寸 黏度 表面张力 起泡剂
  • 简介:提出一种板材变形和软模体积变形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基于更新拉格朗日(UL)列式,板材弹塑性变形采用有限元法(FEM)分析,软模体积变形采用无网格伽辽金法(EFGM)分析,板材和软模之间摩擦接触通过罚函数法来处理。利用开发有限元-无网格法耦合算法程序(CDSB-FEM-EFGM)分析板材弹性软模胀形过程。同有限元软件DEFORM-2D得到数值解以及实验结果相比,验证了所开发程序有效性。这种方法为分析板材软模成形提供了一种适合数值方法。

  • 标签: 板材软模成形 有限元法 无网格伽辽金法 耦合 铝合金
  • 简介:采用液态磷酸盐浸渍及不同热处理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2℃/min慢速冷却制备材料A在700℃氧化20h后氧化质量损失达到47%,而采用快速气冷技术制备材料B氧化质量损失仅仅为0.98%。SEM形貌观察表明:材料A磷酸盐涂层表面疏松,充满大量孔洞、裂纹,以及片状结晶、团聚磷酸盐,而材料B涂层致密、完整,为玻璃态。氧化实验后,材料A涂层在8h氧化阶段就已消耗殆尽,抗氧化能力基本消失;而材料B涂层在8h实验后表面涂层完整、致密,无明显损伤,在20h实验后出现了较多孔洞,抗氧化能力逐渐降低。

  • 标签: C C复合材料 磷酸盐涂层 抗氧化性能 热处理
  • 简介:在铜基体表面电沉积铜-金刚石复合过渡层,采用电镀铜加固突出基体表面的金刚石颗粒,最后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法在复合过渡层上沉积大面积与基体结合牢固连续金刚石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和压痕试验对所沉积金刚石膜表面形貌、内应力及膜/基结合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刚石膜由粗大立方八面体颗粒与细小(111)显露面颗粒组成,细颗粒填充在粗颗粒之间,形成连续金刚石膜。复合过渡层中露头金刚石经CVD同质外延生长成粗金刚石颗粒,而铜表面与粗金刚石之间二面角上二次形核繁衍长大成细金刚石颗粒。金刚石膜/基结合力增强主要来源于金刚石膜与基体之间形成镶嵌咬合和较低膜内应力。

  • 标签: 金刚石膜 复合层 电镀 粘结 化学气相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