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迫切需要和必然结果,国家本质上具有阶级和社会的二重属性,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决定了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国家的发展会产生异化,无产阶级专政是走向国家消亡的过渡形式。未来的新型国家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 标签: 马克思 国家观 新型国家
  • 简介:马克思并非天然地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有着自己的运思背景、思想特质和精神旨趣。本文首先考察了马克思思想原点的主要内容: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和爱情理想,然后分析了马克思思想原点的三种颜色: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和启蒙主义,最后对马克思思想原点做出简要评析。

  • 标签: 马克思 思想原点 基本特点
  • 简介:我很喜欢读吴非先生的杂文。最近接广东《同舟共进》杂志样刊,开篇便是吴非先生的大作,题目就很引人:《谁是马克思》。吴非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位青年朋友在德国留学,来信说了一件奇事。每次国内有朋友去柏林,她都要带他们去看看马克思广场。这个广场上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铜像,马克思坐着,恩格斯站立一边。故事就出在这里。到这里瞻仰两位革命伟人的,有许多是中国人,这也很正常。这一次我的朋友邂逅一批来自江苏的参观者,老乡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党委书记 笑话 故事 广场
  • 简介: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调查研究的评论,第二部分是从社会整体和日常生活两个不同的方面对文化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六十年代对马克思著作的非教条主义的评论是有成果的。为了创立文化理论,有必要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近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曾试图从劳动方面给文化下定义,但这种尝试基本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应从社会整体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来研究文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日常生活 马克思著作 教条主义 六十年代 经典著作
  • 简介:马克思和阿伦特都非常重视实践,他们理论的交集在劳动与政治这两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其区别主要表现在,马克思强调劳动的决定性作用,阿伦特则强调政治的核心作用。这两种观点之间可以实现互补:马克思由于一味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而导致工具理性过于膨胀,而阿伦特重视政治活动的思想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另外,由于阿伦特割裂各种实践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政治活动沦为纯粹的作秀,而马克思把各种实践活动看成是有机整体则可以赋予政治活动以丰富的内涵。

  • 标签: 实践 劳动 行动 政治 汉娜·阿伦特
  • 简介: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肯定并巩固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生态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批判性;提出了用生态理念更新社会主义的制度内涵和发展样式。

  • 标签: 生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新阶段
  • 简介:马克思哲学发展的过程中,伊壁鸠鲁哲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伊壁鸠鲁哲学主张,人应该自由地追求和享受世间的快乐和幸福生活,他认为快乐本身就是善,就是生活所追求的目的,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端和归宿。马克思早期曾写过很多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我们试图根据这些笔记从生活哲学、人的本性及自由的实现等三方面来讨论马克思的"伊壁鸠鲁哲学观",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说明伊壁鸠鲁对马克思的影响及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超越。

  • 标签: 马克思 伊壁鸠鲁 哲学 幸福
  • 简介: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中,有机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和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对整体利益和共同体的关注,蕴含了不少有益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有机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固有的理想因为源自资本主义社会,并认为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比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得更为尖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衰败
  • 简介: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欧美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拍摄马克思的系列电影、出版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召开纪念马克思的学术研讨会,等等,这些都表明,马克思在当代欧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 标签: 影响纪念 欧美社会 社会影响
  • 简介: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发展空间,分析后现代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新变化,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关于后现代资本主义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建构理论

  • 标签: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理论回应 终结理论
  • 简介:海德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但却多次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和谴责.海德门与马克思的交往过程及其关系破裂原因值得后人进一步探究.虽然海德门与马克思的关系最终走向破裂,并因此备受批判,但他仍对马克思大加贊扬,尊称其为“十九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并高度认可、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

  • 标签: 海德门 马克思 阶级斗争学说 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三、佛教居士与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中国佛学史上,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及佛法,尤智表在《佛法中之辩证法》中说

  • 标签:
  • 简介:19世纪三四十年代,历史法学派的影响愈来愈大,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正处于这一时期。深受黑格尔法哲学思想影响的青年马克思,基于黑格尔对待历史法学派的态度和自身对所处时代青年的认知,对历史法学派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历史法学派 黑格尔
  • 简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念。资本主义一出错,人们就想到了马克思。一时间,《资本论》成为欧洲政要互赠的畅销礼物。作为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者,剑桥、牛津大学的大教授伊格尔顿,这次也放下严谨的文学研究,凭借着一贯对马克思主义的同情和深入理解,对资本主义本性的认识,为一般大众写了一本相对通俗的读物,这就是《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伊格尔顿 资本主义 《资本论》 西方学术界 金融危机
  • 简介:邓小平在著名的1992年南方谈话中,说过一句也许不太为人们所重视的话:"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①这表明,邓小平在观察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命运时,很注意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他将此看作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 标签: 佩里·安德森西方 西方马克思主义 观点马克思主义
  • 简介: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将马克思的历史观和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历史观和辩证法进行了区分,并认为两者的思维范式根本不同,在这个思维范式的基础上,阿尔都塞还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重新理解了马克思辩证法。他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多元决定论,并认为这种多元决定论也体现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从而也反对将马克思的辩证法解释为一种简单的经济决定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新解释为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辩证法 经济决定论 多元决定
  • 简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访华就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

  • 标签: 中国外交史 尼克松访华 美国总统 “水门事件” 中美关系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