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来看,宋代,尤其北宋是宋人接受陶潜的关键时期.《岁寒堂诗话》卷上谓:"陶渊明、柳子厚之诗,得东坡而后发明;子美之诗,得山谷而后发明."宋人尊杜,乃北宋中期儒学复兴的产物;而陶诗之显,则北宋新旧党争所以致之.循着当日新旧党争从政见之争到意气倾轧的衍化,从一个侧面上说,宋人的价值取向随之发生了由尊杜而崇陶的变化.晁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接受陶潜的.本文即从这一视角来考察晁氏绍圣以来的词风及其意义的.

  • 标签: 词风 晁补之 尊杜 陶潜 宋人 东坡
  • 简介:续志的续性和相对独立性要求,编纂续志时对篇目的设置既要区别于前志,要创新,又要使类目不至于变动过大;内容上既要尽量避免与前志交叉重复,又要使续志有独立完整性,更要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续志 续补性 独立性
  • 简介:<正>一《孔子家语》(以下简称"《家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言行,全书共十卷四十四篇,书中对于孔子的思想记载尤多,对研究儒家的思想体系有着较高价值。关于其成书,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引三国魏王肃注《家语》所附汉孔安国后序说:"《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既而诸弟子各自记其所问焉,与《论语》、《孝经》并时,弟子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余则都集录之,名之曰《孔子家语》。"不过,后来"《孔子家语》乃散在人间,好事者或各以意增损其

  • 标签: 《孔子家语》 宋刊 马端临 三国魏 《太平御览》 在人间
  • 简介:日本学者吉田盏先生指出,霞浦文书《兴福祖庆诞科》中有敦煌摩尼教写卷《下部赞》第二首音译诗偈的异译,本文将此两种音译本进行参校。本文利用西方学者德金与莫拉诺2010年重新校勘的伊朗语文本、克拉克2013年校勘、英译、评注的回鹘语文本以及芬克校勘、英译、评注的未刊科普特文本,吸收吉田登对汉文的校改与中古汉语注音,重新参校《下部赞》第三首音译诗偈,且辨明其并无错筒。并比照汉文摩尼经的意译用语,对二首音译诗偈加以拟译。

  • 标签: 阿拉姆语 帕提亚语 粟特语 回鹘语 霞浦文书
  • 简介:“尹光方鼎”(旧称“逦方鼎”“乙亥父丁鼎”)与“听簋”(又名“逦簋”“京簋”)的定名素有较大争议,“逦”“唯各”“■”“享京”等字词的断句与解释是整篇铭文释读与确认器主的关键所在。“逦”是动词,佐匹、襄助之意。“”读为庭或廷。“各”与“享京”分别是两器的受赐对象与铸器者,故应定名为“各方鼎”(或“各鼎”)与“享京簋”。

  • 标签: 尹光方鼎 听簋 器名
  • 简介:郑和精神,检察文化,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却因地域的机缘,紧密联系在了一起。2007年10月10日,太仓市人民检察院在本院主办了“郑和精神与太文化专题研讨会”,成功地演绎了“郑和精神在检察工作中的诠释与运用”这一命题.为深入推进太仓检察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特邀参加会议的主要人员有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理事长范金民.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名誉常务理事罗荣真,原南京交通学校校长、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黄荣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郑和研究》主编王健研究员,《清风苑》杂志副总编殷方女士,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赞,郑和研究学者、原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原主任谭金土,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真扬,郑和研究学者、太仓史志办主任汪放,太仓市文联主席陆静波,太仓地方文史专家张炎中.太仓检察院的干警代表。

  • 标签: 检察文化建设 专题研讨会 郑和精神 研讨会综述 人民检察院 南京博物院
  • 简介:《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发掘简报》公布了墓券拓片及释文,其中买地券和敕告文的识读多处有误。本文结合拓片及字形,对释文略作校

  • 标签: 买地券 敕告文 校补
  • 简介:<正>周祖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①本着"收录作家从宽,凡有作品传世者,基本上均予收录"(《凡例》)的原则,收录了唐五代文学家近4000人,是同类书籍中收录作家最多的一部辞典,以收录文学家多、传略精审而著称,是从事唐五代文史研究的一部重要工具书。因为"宋以前存世文献有限,收录不妨从宽,凡有作品存世并有事迹可考者概予收录,即

  • 标签: 唐五代 《全唐文》 全唐文 唐诗大辞典 存文 《新唐书》
  • 简介:<正>李芳民先生撰写的《唐五代佛寺辑考》一书(商务印书馆,2006年)是一部高质量的历史佛教地理学著作,对于唐五代文学、历史、佛教史研究有学术参考价值。李氏一书主要依据相关史书、方志、诗文、佛教典籍、唐人小说等文献。但因唐五代时期文献繁多,难免有所遗漏。对此,已有几位学者予以补充~①。事实上,还有一类文献为

  • 标签: 唐五代 唐人小说 学术参考价值 辑补 佛教史 佛教典籍
  • 简介:近年在洛阳出土的北魏《源延伯墓志》所载志主的世系、生平与葬地等信息,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作者基于以往所见的该志录文屡见讹误,导致释读困难的情况,对录文重新校对,并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对北魏时期源氏家族兴衰、墓志书写、谥法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作者认为该志所载六镇起义时夏州被围、陷于困境的情况,根源于北魏末年滥置州郡这一行为,从中也可以窥见六镇起义时各州溃败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北魏 源延伯 墓志 考释
  • 简介:<正>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考古学的新发现,中国古代史各个段落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西北地区出土的大量汉晋简牍和敦煌、吐鲁番文书,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史的资料,解决了过去许多悬而未决,或者是不知其详的课题.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近年来除出版了一批史学专著以外,还汇集论文,编印了《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初编)、(二编)两册,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该室同志在老一辈著名的史学家唐长孺教授领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极大注意.

  • 标签: 吐鲁番文书 唐代前期 敦煌文书 初探 中国古代史 归义军
  • 简介:近年来随着唐诗研究的深入和《全唐诗》整理工作的全面展开,诗人传记的编撰、考订在前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可观的成绩,一九九○年、一九九二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先后出版的《唐诗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汇录了这些成果,体现了当代专家学者诸多创获。但是,正如唐诗的整理研究问题尚多,近四千名唐代诗

  • 标签: 唐诗大辞典 中唐诗人 唐诗研究 《唐诗纪事》 刘轲 唐五代
  • 简介:对于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阳罗尼经》刻本,中国学者潘吉星、李致忠等先生已著文论证”,它是中国武则天时代于东都(当时称作“神都”)洛阳刻印的经卷。他们都指出,这部经译于公元7O0~701年,译出不久即刊行于世。潘文强调,这部经不是中国最早的印刷品;李文则从“削罪延寿”之功能出发,论证《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合为则天皇帝“祛病延年”而译刻。

  • 标签: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武则天 庆州白塔 义湘 武周 《资治通鉴》
  • 简介:本文主要依据云南省档案馆新公布档案,在有关专家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云南边疆开发方案进行补充研究;进一步分析讨论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及其"边政丛刊",认为民国云南省政府缺乏整体的边疆开发战略,也就没有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建设计划;但这一时期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边疆开发方案,虽然时过境迁,其闪光点仍然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对于今天沿边地区的开放、开发战略构想也不无启迪;同时,在反复阅读、比对、研判的基础上,发现影印档案的编排也存在错漏,有的甚至文不对题。

  • 标签: 边疆开发方案 边疆建设 民国时期 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 档案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有“张之洞档案”,共计四百九十二函,二千余册,还有大量的散页。其中一部分关於戊戌变法。笔者阅读後,感受到了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中有一册李景铭收藏的《张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属类》,其中有张之洞之子张权,之侄张、张彬由京中发来的密信,揭示出戊戌变法中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核心机密。本文介绍这批密信,并结合“张之洞档案”中的亲笔电报,予以背景的说明。本文是系列“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的第一篇。

  • 标签: 张之洞 张权 张检 张彬 戊戌变法 康有为
  • 简介:对隋代东都洛阳的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关于城坊的考订,前贤已多有用功并成就斐然,而对东都洛阳四郊地名的整理,鉴于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匮乏,尚待掌握较为充分的出土墓志资料方得展开。新近出版的《隋代墓志铭汇考》,适为本文的研究及撰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旨在以隋代墓志铭为基本素材,并结合传世文献与今人成就,对隋代东都洛阳城四郊的河南与洛阳两县所辖乡、里、村、原、园、桥、山、屯等地名,分门别类,稽考订,期能继踵前贤,略进一程。

  • 标签: 隋代墓志 洛阳城 河南县 洛阳县
  • 简介: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等处所藏的明人别集中,有一些是海内外不常见的珍稀本古籍,其中的明词值得重视。现将从这两处图书馆所搜采来的十五种别集中的近三百首明词陆续刊布,以飨读者。

  • 标签: 全明词 明别集 续补
  • 简介:孤幼不仅存在抚育的问题,逻有财产辽侵夺的危机。汉唐政府没有把照顾孤幼视为政府的责任,直到宋代,才有专门针对孤幼生活与财产的制度设计。孤幼校法有保障孤幼生活,与保全其财产的作用。儿女分产法是专为分配孤幼家产而立的新法。前者只要有宗亲族人愿意抚育孤幼,国家就不强制执行该法。後者源自张咏的判例,是由男子承分中拨出部分作为孤幼的生活费,而调整男、女的财产比例,遂出现“女合得男之半”的特别法。但《名公书判清明集》所引儿女分产法极为筒略,实际运用上有模糊空间,又可能与父系成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所以该法只见於南宋,往後便不再行用。

  • 标签: 宋代 孤幼 孤幼检校法 儿女分产法 女合得男之半
  • 简介:第二十一回林黛玉早已醒了,觉得有人,就猜着定是宝玉,因翻身一看,果中其料。因说道……(第288页)“果中其料。因说道”,戚序本作“果中其料,说道”,宜从。宝玉不答,因镜台两边俱是妆奁等物,顺手拿起来赏玩,不觉又顺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边送,因又怕史湘云说。正犹豫间,湘云果在身后看见,一手掠着辫子,便伸

  • 标签: 校注本 甲戌 林黛玉 史湘云 贾母 王夫人
  • 简介: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作者生前即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传抄行世。至乾隆末年程高本出版后,坊间竞相翻刻,迄于民国,各种版本达数十种,传抄本竟逐渐湮没了。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累计印数达二百五十万部,流布益广。但是这些本子,多以程乙本为底本,而程乙本的文字多有改易,距原著面貌甚远,早为人所非议。一九八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本《红楼梦》。新本系以庚辰本为底本,以甲戌、己卯、梦稿、戚序、王府、甲辰、舒序诸脂本为参校本,故较接近原著面貌,颇受读者欢迎。五年之间,已印行近三百万部,超过了旧本近三

  • 标签: 甲戌 庚辰本 人民文学 程高 又副册 刘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