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众多,因此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出现了如数据规格不统一、空间范围交叉重叠等问题,阻碍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逐步构建三维空间系统,对自然资源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可视化技术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三维空间系统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数据表达效果,实现对海、陆、空全方位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可视化表现。文章主要针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三维空间数据表达与可视化技术展开探讨。

  • 标签: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三维空间数据表达 可视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每个专业的临床药师会诊,会诊后明确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结果,探讨是那些因素影响了会诊效果。方法:鉴于贵州省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注册登记的研究数据库,展开前瞻性的队列研究。以临床药师的专业技术为主要因素,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作为主要指标。采取χ2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进行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最后将结果纳入 2018 年8月2日—2020年1月31日的有效病例 300 例进行会诊,接受会诊意见的有295例(占98.33% ),感染性疾病治疗率有270 例(占90.00%),其中非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会诊243例,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会诊57例。抗感染专业与非抗感染专业的临床药师会诊后的患者, 在控制了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指标这些因素的情况下,临床药师专业对于患者结局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OR=1.135,95% CI[0.387, 3.335] ,P=0.817)。结论 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条件下,不同专业的临床药师会诊干预的效果相当。

  • 标签: 临床药学 临床药师会诊 感染性疾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父母精神疾病与子女受伤风险之间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地点基于瑞典登记在册的人口。参与者1996—2011年出生的1 542 000名儿童和与之关联的89 334名母亲和873 935名父亲。暴露母亲或父亲的精神疾病(非情感性精神疾病、情感性精神疾病、酒精或药物滥用、情绪障碍、焦虑和压力相关障碍、饮食障碍、人格障碍)通过住院或门诊医疗保健记录确认。主要观察指标比较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和没有患精神疾病的子女在0~1岁、2~5岁、6~9岁、10~12岁和13~17岁时的受伤风险(交通伤害、坠落、烧伤、溺水和窒息、中毒、暴力),计算率差和混杂因素调整后的比率。结果父母有精神疾病的儿童每年随访了201 670.5人,而父母没有精神疾病的儿童每年随访了2 434 161.5人。父母有精神疾病的儿童比父母没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受伤率更高(在0~1岁儿童中,受伤率差为2 088人每10万人·年;父母患有和没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受伤人数分别为10 235人和72 723人)。在0~1岁间,与父母没有精神疾病的儿童相比,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受伤率差范围为交通伤害18起每10万人·年至坠落伤害1 716起每10万人·年。从出生到青春期,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调整后受伤比率更高,受伤风险在出生后第一年最高(医疗保健记录的父母任何精神疾病与受伤之间的总体关联的调整后比率在0~1岁为1.30,95%可信区间为1.26~1.33)。0~1岁年龄段的调整后比率范围从坠落伤害的1.28(95%可信区间为1.24~1.32)到暴力相关伤害的3.54(95%可信区间为2.28~5.48)。常见和严重的母亲和父亲精神疾病与儿童受伤风险增加相关,与父母患严重精神疾患相比,常见精神疾病导致子女受伤风险略高。结论父母患精神疾病会增加子女受伤的风险,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努力增加对患有精神疾病父母的帮助,并在二级护理中识别和治疗父母的围产期精神疾病,有可能会预防儿童受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社区参与慢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广州市越秀区黄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了解受检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等。所有受检者都接受了视力和眼部检查,包括验光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了本研究,186例男性(41.0%),年龄(65.70±8.27)岁,糖尿病病程(9.46±7.28)年。该人群中近视、远视、散光相应的患病率为22.7%(95%CI:18.8%~26.6%)、47.6%(95%CI:43.0%~52.2%)、50.7%(95%CI:46.0%~55.3%),其中远视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近视仅与教育水平有关(P<0.05),远视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有关(均P<0.05),散光、屈光参差均仅与年龄有关(均P<0.05)。结论黄花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屈光不正患病率较高,其中教育水平是近视的影响因素;年龄及糖尿病病程是远视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散光及屈光参差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屈光不正 影响因素 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期间西藏自治区肺结核病登记与治疗情况。方法2011-2015年期间通过“全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西藏自治区肺结核病发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2011-2015年期间,西藏自治区肺结核病可疑者检查人数和肺结核病登记数量逐年减少,肺结核病治疗成功率逐年提高,特别是涂阳肺结核病治疗成功率逐年提高较明显,为遏制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西藏 肺结核病 登记 治疗
  • 简介:近年来针对采用金属对金属摩擦界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同样是金属界面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研究报告,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工关节登记资料的发表,在人工关节专业领域产生了极大的争议。某些品牌的假体由于来自人工关节登记系统的高失败率而实施了召回措施。这一切在非专业媒体和患者人群中甚至导致了对这一已有长期应用历史的摩擦界面的误解与恐慌。

  • 标签: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人工关节 临床研究 登记资料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CVD)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糖尿病诊疗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对1型糖尿病CVD结局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2020年5月,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1型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来自前瞻性真实世界1型糖尿病交流登记系统的发现》的文章[Shah VN, Bailey R, Wu 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n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 Findings from Prospective Real-life T1D Exchange Registry[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105(5):e2032-e2038. DOI: 10.1210/clinem/dgaa015.],在获得原文刊发杂志同意并授权后,本文对该文进行中文编译。该文对来自美国最大的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登记系统——1型糖尿病交流门诊网络登记(T1D Exchange Clinic Network Registry)的8 727例1型糖尿病患者CVD的发病率和相关风险因素进行了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位随访期5.3年。结果显示,平均随访4.6年后,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CVD发病率为3.7%。HbA1C、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肾病是成年1型糖尿病CVD的重要风险因素。

  • 标签: 1型糖尿病交流门诊网络登记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目前文献对PICU内气管插管安全性的"新受训者效应"尚无清楚报告。本文评估PICU主治医生学术周期时机对TI相关事件(TI associated events,TIAEs)的影响。本文假设(1)具有儿科重症监护医学(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主治医生培训计划的PICUs在学年的第1季度(7-9月)与本学年其余时间相比有更多的TIAEs;(2)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情况及TIAE发生率通过3年的临床培训得到改善。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37家加入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登记数据库(NEAR4KIDS)的北美PICUs。对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PICU接受TI的所有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将四种不同类型PICUs(有主治和住院医师的PICUs,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以及没有受训人员的PICUs)第1季度(7-9月)发生的所有TIAEs情况与其余时间进行比较。对于第2个假设,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按培训水平和3年主治医师培训期的不同季度进行分类(如第1年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的7-9月=1st季度,第1年的10-12月=2st季度,第3年的4月-6月=12st季度)。共报告9774例TIs。7047例(72%)来自有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PICUs,525例(5%)来自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1201例(12%)来自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1001例(10%)来自没有受训者的PICUs。首年第1季度TIAEs发生率与该年其余时间没有差异:所有PICUs;7-9月14.9% vs.10-6月15.2%,P=0.76。各类型PICUs中上述两季度TIAEs均无差异(总体P≥0.19)。对于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n=3836),经主治医师培训后TIAEs明显下降;2nd季度OR值0.64(95%CI0.45-0.91),3rdOR值0.58(95%CI0.42-0.82),12thOR值0.40(95%CI0.24-0.67),校正患儿和设备特点后以1st季度作为参考。主治医师培训期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2nd季度OR 1.39(95%CI1.04-1.85),3rd季度OR 1.59(95%CI1.20-2.09),12th季度OR 2.11(95%CI1.42-3.14)。结论在不同类型的PICUs中未观察到新受训人员对TI安全性预后的影响。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TIAE率显著下降,提示其在整个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间习得了大量技能。

  • 标签: 气道管理 儿童 儿科 气管插管 PICU 主治医生 7月效应
  • 简介:目的评价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伴发痫性症状的发生率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07年9月~2008年8月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2862例既往无癫痫病史的发病14d内住院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时记录患者发病时或住院期间是否合并痫性发作症状,根据是否合并痫性发作分为合并痫性发作组和未合并痫性发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评价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幕上脑出血累及部位和体积、住院合并症与痫性发作的相关性。结果2862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年龄中位数62.0岁(四分位间距53.0~72.0),1115例(39.0%)为女性,1921例(67.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33例(4.6%)患者合并痫性发作。与未合并痫性发作患者相比,合并痫性发作患者GCS平均评分低(9.5vs12.5,P=0.006),合并脑积水(5.3%vs1.5%,P=0.050)和肺炎(30.1%vs17.0%,P〈0.001)的比例高。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下列因素与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伴发痫性发作独立相关:入院时GCS评分每降低2分[比值比(oddsratio,OR)1.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21~1.45]、血肿累及皮层(OR5.82,95%CI3.88~8.72)、合并脑积水(OR2.73,95%CI1.14~6.56)和合并肺炎(OR1.65,95%CI1.09~2.52)。结论痫性发作是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昏迷程度、血肿累及皮层,以及合并脑积水和肺炎是并发痫性发作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痫性发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目前文献对PICU内气管插管安全性的"新受训者效应"尚无清楚报告。本文评估PICU主治医生学术周期时机对TI相关事件(TI associated events,TIAEs)的影响。本文假设(1)具有儿科重症监护医学(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主治医生培训计划的PICUs在学年的第1季度(7-9月)与本学年其余时间相比有更多的TIAEs;(2)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情况及TIAE发生率通过3年的临床培训得到改善。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37家加入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登记数据库(NEAR4KIDS)的北美PICUs。对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PICU接受TI的所有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将四种不同类型PICUs(有主治和住院医师的PICUs,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以及没有受训人员的PICUs)第1季度(7-9月)发生的所有TIAEs情况与其余时间进行比较。对于第2个假设,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按培训水平和3年主治医师培训期的不同季度进行分类(如第1年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的7-9月=1st季度,第1年的10-12月=2st季度,第3年的4月-6月=12st季度)。共报告9774例TIs。7047例(72%)来自有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PICUs,525例(5%)来自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1201例(12%)来自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1001例(10%)来自没有受训者的PICUs。首年第1季度TIAEs发生率与该年其余时间没有差异:所有PICUs;7-9月14.9% vs.10-6月15.2%,P=0.76。各类型PICUs中上述两季度TIAEs均无差异(总体P≥0.19)。对于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n=3836),经主治医师培训后TIAEs明显下降;2nd季度OR值0.64(95%CI0.45-0.91),3rdOR值0.58(95%CI0.42-0.82),12thOR值0.40(95%CI0.24-0.67),校正患儿和设备特点后以1st季度作为参考。主治医师培训期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2nd季度OR 1.39(95%CI1.04-1.85),3rd季度OR 1.59(95%CI1.20-2.09),12th季度OR 2.11(95%CI1.42-3.14)。结论在不同类型的PICUs中未观察到新受训人员对TI安全性预后的影响。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TIAE率显著下降,提示其在整个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间习得了大量技能。

  • 标签: 气道管理 儿童 儿科 气管插管 PICU 主治医生 7月效应
  • 简介:摘要随着过去数十年微创技术、围手术期康复干预和集中化医疗制度的逐步应用,胃癌术后30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了显著改善。然而,当前阶段的胃癌术后短期预后依然不容乐观,可能对胃癌手术治疗的疗效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分析治疗结果和评估新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因此,严谨的胃癌患者信息登记作为高质量外科研究的基础应受到足够重视。在过去的11年里,荷兰上消化道癌症审计(DUCA)数据库在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数据登记和维护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它在数据登记、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申请和使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使得该数据库中患者数据的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些数据已被广泛用于医疗质量监测和科学研究,对改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的术后短期预后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DUCA的工作可能对建立基于人群的临床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并发症 荷兰上消化道癌症审计,数据库
  • 作者: 黄从新 蔡衡 姚焰 钟敬泉 苏晞 高连君 陈明龙 王祖禄 程晓曙 韩冰 杨新春 郑良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血管病湖北重点实验室 43006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 30007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济南 250000,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 43002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1604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10029,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沈阳 11001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330006,徐州中心医院心内科 22100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 100020,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亚洲人群中使用接触压力感知导管进行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消融的数据有限。SMART CHINA是使用压力感知技术评估中国药物难治性PAF患者消融结果的登记研究。方法该登记研究(2015年6月23日至2017年9月29日)在12家医疗中心招募了患者。消融后3、6、9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的有效性终点为首次消融后12个月内未记录到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房颤)/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发作。次要结局包括即刻成功率、平均压力、手术参数和不良事件(AE)。结果共200例患者使用本研究导管进行了消融手术(安全性分析人群)[年龄(61.2±9.3)岁,男62.5%]。在193例合格患者(意向性分析人群)中,166例有主要有效性终点数据(符合方案人群)。96.0%(192/200)的患者接受了单次消融手术。压力为(12.9±3.8) g。中位手术时间和射频消融时间分别为135.0 min和22.4 min。99.5%(199/200)的患者达到了即刻成功。80.7%的患者在12个月时未记录到有症状的房颤/房速/房扑发作。出现了6例与手术或器械相关的严重AE(心包积液2例,心脏压塞1例,动静脉瘘2例,咯血1例)。结论该多中心观察性登记研究显示,采用压力感知技术进行PAF消融可在中国患者中获得12个月的高成功率和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登记研究
  • 作者: 汤宽妮 陈小龙 张维汉 杨昆 刘凯 江雯 陈心足 胡建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胃癌研究室,成都 610041 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外科,成都 61173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胃癌研究室,成都 610041,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外科,成都 61173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胃癌研究室,成都 610041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胃肠疝外科,宜宾 644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Ⅰ式(B-Ⅰ)与Billroth-Ⅱ式(B-Ⅱ)消化道重建患者术后的中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胃癌外科病例登记数据库中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859例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纳入标准:(1)术前经胃镜和活检明确胃癌诊断;(2)按照日本胃癌学会胃癌治疗指南择期实施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3)术后病理分期为Ⅰ~Ⅲ期的患者,TNM分期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第8版标准;(4)术中联合脏器切除术只涉及胆囊或阑尾;(5)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Ⅰ或B-Ⅱ;(6)临床病理资料完整;(7)截止随访区间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15日内存活。排除标准:(1)随访依从性不佳;(2)问卷评价信息不全;(3)带瘤存活者;(4)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5)合并精神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问卷调查客观性或患者认知受干扰的情况。由固定的研究者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开展电话随访,以欧洲肿瘤治疗与研究组织研发的标准化问卷(EORTC)QLQ-C30评分(症状领域、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和EORTC QLQ-STO22评分(包括吞咽困难、疼痛、反流、进食受限、焦虑5个症状;口干、味觉、躯体形象、脱发4个单项项目)进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全组859例患者,女性271例,男性588例;中位年龄57.0(49.5,66.0)岁。按术后随访年限,将纳入病例分为术后随访1年组(202例)、术后随访2年组(236例)、术后随访3年组(148例)、术后随访4年组(129例)和术后随访5年组(144例);每组再根据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Ⅰ重建组和B-Ⅱ重建组,除术后随访4年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的肿瘤T分期、术后随访5年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的患者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的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在人口学、体质指数(BMI)、肿瘤TNM分期和肿瘤病理分级以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术后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包括EORTC QLQ-C30和EORTC QLQ- STO22量表)及与营养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甘油三酯)。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M(Q1,Q3)表述,使用Wilcoxon铁和检验(paired=False)比较,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EORTC QLQ-C30量表显示,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各项评分比较,除术后随访3年组的角色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748.0,P<0.001)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ORTC STO22量表显示,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在术后随访2年组中的疼痛和进食评分以及在术后随访3年组中的进食、躯体和脱发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的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其他各项症状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年组中B-Ⅱ重建组的甘油三酯水平较B-Ⅰ重建组更高(W=2 060.5,P=0.038);且B-Ⅱ重建组高脂血症(高甘油三脂>1.85 mmol/L)患者占比(19/168, 11.3%)高于B-Ⅰ重建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7,P=0.030)。术后随访5年组中的B-Ⅱ重建组白蛋白水平较B-Ⅰ重建组更低(W=482.5,P=0.036);且B-Ⅱ重建组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40 g/L)患者占比(19/125,15.2%)高于B-Ⅰ重建组(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1,P=0.164)。其他与营养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与B-Ⅱ重建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Ⅰ式和B-Ⅱ式两种消化道重建方法对患者术后中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当。远端胃癌根治术在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时可根据个体情况、术者操作习惯和便捷性综合决定。

  • 标签: 胃肿瘤 远端胃大部切除 消化道重建,Billroth-Ⅰ式 消化道重建,Billroth-Ⅱ式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