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人口流动抑制或推升城市的住房价格,同时住宅房价的增长会反过来会抑制人口的流动。通过住宅房价和人口流动惰况等指标建立PVAR模型,选取东部7省和茜部8省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论表明:①东鄯房价的上升会抑制人口流入,西部房价上升会抑制人口流失;②东部人口流动的变化对住宅价格产生的波动幅度相对茜部显著,东部的人口流动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影响;③东部大部分地区在住房上仍应控制住房的供给,降低住房空置率,西部地区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城镇建设以减少人口的流失。

  • 标签: 住宅房价 人口流动 PVAR模型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从“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改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等方面分析“二胎政策”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两年来阻碍政策效果发挥的因素;最后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

  • 标签: 二胎政策 房价
  • 简介:考察2007年和2013年吉林省朝鲜族和汉族农民收入的微观数据,结果显示,同一地区的朝鲜族和汉族农民之间虽存在收入差距,但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三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其差距正在缩小;同一地区的朝鲜族和汉族内部的农民收入差距,特别是朝鲜族内部农民收入差距具有不断扩大的倾向;与汉族相比,人口老龄化因素对朝鲜族的农业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也是导致朝鲜族农村内部贫困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农民收入差距 民族 “三农”政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接受诊疗的320例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进行调查研究,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167例和对照组153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情况及治疗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开展健康促进前),观察组(开展健康促进后)病人的治疗依从性(97.01%>81.04%)、治愈率(89.82%>73.20%)及其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91.02%>75.16%)、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3.26±3.28)分>(71.14±3.94)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87.36±5.12)分>(75.39±4.18)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88.34±4.58)分>(79.15±5.26)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依从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人口规模反映了城市活力,城市人口集聚乏力往往意味着经济下行和吸引力衰退.我国中小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普遍较弱.文章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探究了导致人口集聚能力弱的内在原因,发现就业收入、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足是关键因素.其中,就业数量、收入水平与公共服务一直是发展短板,而生活环境曾是优势所在,发展重工业却破坏了城市环境,又加剧了城市宜居性和人口吸引力的下降.目前,中小城市正面临着就近城市化、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流动人口回流等机遇,通过补齐短板、挖掘自身优势、满足居民需求,类似荆门市的中小城市仍有希望重获活力.

  • 标签: 中小城市 人口集聚 荆门市
  • 简介:摘要通过阐述和梳理珠玑镇的历史沿革和在全国历史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变迁,为编制珠玑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思路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标签:
  • 简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跨境民族的人口流动,客观上对促进中缅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中缅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推动中缅双边文化交流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中缅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带来了社会治安案件居高不下、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严峻、维稳处突任务繁重等诸多挑战。在中缅跨境民族人口流动的研究中,积极作用是中缅跨境民族人口流动的主旋律、深入推进边疆治理、加强对缅甸的了解和研究是我们的基本认识和思考。

  • 标签: 中缅跨境民族 人口流动 积极作用 挑战 边疆治理
  • 简介:传统治理模式难以有效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致使其在不断流入城市的进程中面临着一定的“融入难”问题。社区治理强调以城市社区为基础,注重发挥多元主体、协商合作和创新治理方式等优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探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路径提供了重要视角。鉴于此,文章提出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主体架构,加强配套措施建设、构建高效的协作机制和创新治理方式、优化治理手段等能够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适配路径。

  • 标签: 社区治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城市融入
  • 简介:本文应用2016年陕西省汉中市的就近就地城镇化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探索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庭的制度性迁移和行为性迁移意愿的现状,以及家庭生计恢复力推力和土地政策的拉力的综合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家庭生计恢复力帮助农业转移人口有效应对市民化过程的风险冲击,对其市民化意愿的产生形成助力;土地确权的"解绑"作用不明显,以土地为主体的农村制度环境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仍形成拉力;制度性迁移和行为性迁移在影响因素上存在差异,行为性迁移风险级别更高,相应对农业转移人口的风险应对能力要求更高。本文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受到家庭生计恢复力与土地政策的双重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庭在市民化过程中,由农村土地权益向家庭生计资本转化的风险应对方案的形成机理,对如何构建有效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将土地权益转化为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资本的增量,加快高质量、有保障市民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生计恢复力 土地政策 制度性迁移 行为性迁移 市民化意愿
  • 简介:相较于人口流出的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入的发达地区是我国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先试地区,由此,人口流入型地区因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的体制机制瓶颈也更为突出。人口流入型地区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主要存在上下级间的权责利不对等与条块不协调、较大的管辖幅度与有效的服务管理半径之间的不匹配、政府内部的非正规雇佣与有效干部激励管理之间的矛盾突出、社会发育不足与基层治理的社会协同乏力、村居组织的深度行政化与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等问题。为此,城乡基层治理需要执行“重心在下”的治理权能配置模式、需要形成共治与自治良性互动的双轨运行机制、需要解决干部队伍建设与激励问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等。

  • 标签: 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 城乡基层治理 人口流入型地区 地方创新
  • 简介: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人口的上升,使得我国的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逐渐的被提上经济发展工作日程,且逐渐的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长期以来在此原则下进行着严密的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虽然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喜人的统计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存在诸多不同形式的人口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浅谈几点建设性的优化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措施――基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环境。

  • 标签: 农村城镇化 基层人口 计划生育 统计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用于流动人口的价值探讨。方法选取1年间的流动人口,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的数据比较分析,得出利用率,以及影响该项工作有效性实现的相关因素。结果现阶段我国的该项工作的总体利用率不理想,需要在工作开展中,对于不同年龄层和文化程度的人口进行卫生服务的重视。结论针对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需要我国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积极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此有针对性的改善流动人口健康管理意识不高,不会主动进行健康体检、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服务与实际需要脱节等现状,逐步加强政府、流动人口对于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视度,进一步促进人口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切实保障其权益。

  • 标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流动人口 利用 影响因素
  • 简介:"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其解决对策也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社会各要素参与,其中人口要素是重要因素,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和效果。因此,从农村人口数量、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活动人口、农业就业人数、农村人口分布区域差异方面分析中国农村人口变化的事实特征。基于此,利用人口经济理论分析农村人口变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特征,构建农村人口变化与乡村振兴的分析框架,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基于人口经济学视角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农村人口 乡村振兴 人口空心化 老龄化
  • 简介:长期以来,流动人口犯罪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克拉玛依市作为新疆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流动人口众多。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城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加强克拉玛依市流动人口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步骤,也是保障克拉玛依市构建“最安全城市”的重要举措。因此,克拉玛依市公安机关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应在转变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尽快试行“市民卡”,与其他行政机构齐抓共管,以增强流动人口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效能。

  • 标签: 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 综合治理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速度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选择进入城镇,进行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新形势下城镇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急剧增加,由于民族间的风俗、信仰、语言和文化差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各方面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从而导致新形势下城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不只是单一的人口流动问题,更是影响城镇未来发展的稳定、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促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镇人群,更好地适应城镇生活,需要调整和建立新的管理方式,从而保持城镇生活和发展的和谐、稳定、有序,实现国家的团结、和谐、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

  • 标签: 新形势下 城镇化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本文运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广州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探讨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变化、分异程度以及影响机制,为大城市发展制定合理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广州市人户分离人口分为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两部分,两者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和人户分离原因都较大的差异;测算了广州市内人户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居住分异指数和孤立指数,反映出人户分离人口更加集中近郊区,而且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的居住分异差别较大;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更多受家庭结构、房价、交通和户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大城市 人户分离 居住空间分异
  •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西部11省、市、自治区1978~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在控制变量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摒弃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模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效率,推动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标签: 农村劳动力流动 人口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 简介:我国自进入2000年之后就开始步人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至11759万人,占比高达13%。不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产生了庞大的离退休人群。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在离开单位以后,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使他们更好地融人新的生活环境、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社会化管理与服务。

  • 标签: 管理服务工作 离退休人员 人口老龄化 事业单位 全国人口普查 生活方式
  • 简介:商洛市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它的人口规模直接决定了在经济区域中城市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政策,因此对城市人口的准确预测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对商洛市人口的预测精度,根据2008—2016年的商洛市人口数据,采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建立商洛市人口变化的数据模型,并与实际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性较好,预测得到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差距较小,满足相应的验证精度,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商洛市人口趋势,为城市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 标签: 商洛市 人口预测 GM(1 1)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