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3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数字随机法,依照此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采取传统小梁切除的为对照组(n=15),采取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的为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复合翼状胬肉切除的疗效。方法从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中随机选择130例,组别分类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对照组(65例)的手术方式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观察组(65例)的手术方式为复合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和丝裂霉素C),比较临床疗效和术后复发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对照组显然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复合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和丝裂霉素C),可以将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的同时,术后复发率也会有较为显著的下降,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复合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翼状胬肉 术后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球按摩对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后眼压的影响探究 进行分析。方法:选取 2019年 3月 -2019年 12月于我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 40例( 40只眼),将其分成两个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个组 20例,对观察组实行术后眼球按摩,对照组未实行眼球按摩,观察两个组患者的术后眼压以及滤过泡的情况。结果:经过 6个月的治疗对比,实行眼球按摩的观察组相关数据明显优于未实行眼球按摩的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患有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实行眼球按摩,对眼压的改善以及滤过泡的维持有很大的作用,建议临床上推崇使用。

  • 标签: 眼球按摩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小梁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1年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25例(30只眼),并对其手术方式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加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痛、头痛等症状均消失,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1只眼(70%),术后视力不变者9只眼(30%),1周内眼压均得到控制,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手术规范细致、术后严格观察等方面,在高眼压下小梁切除不但是安全而且效果良好。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 简介: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在青光眼小梁切除中防止早期浅前房、晚期滤过泡瘢痕化的作用。方法 41例(43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全部采用小梁切除,其中21例(23眼)中在前房及巩膜瓣下注入少量透明质酸钠为治疗组(A组);另20例(20眼)不用粘弹剂为对照组(B组)。结果 随访6~18 mon,两组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情况:A组发生浅前房2眼占8.6%,B组8眼占4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滤过泡情况:A组良好功能滤过泡20眼占87%,B组11眼占55%,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质酸钠在青光眼小梁切除中维持前房和抑制滤泡瘢痕化效果良好。

  • 标签: 透明质酸钠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 简介:22例28眼患者术后眼压高于17.30mmHg者3眼,等.青光眼小梁切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临床观察.眼科,术后第4天出现浅前房1例1眼

  • 标签: 切除术治疗 可调缝线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月测眼压,54眼(84.6%)低于21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 标签: 青光眼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应用于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02例(15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均为50只眼,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及调整缝线;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MMC及调整缝线(定量滤过小梁切除);C组行小梁切除联合MMC,羊膜植入及调整缝线,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眼底等。结果随访1年,手术成功率A组为82%,B组为94%,C组为96%,C组与A组对比有显著差异C组与B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早期结膜伤口渗漏、回退、薄壁滤泡、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C、A两组较B组显著减少。结论C组方法具有A、B两组的优点,又预防了他们的缺点,既有较高成功率,又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羊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救治的87例118眼小梁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中术后未发生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论围手术期的合理护理对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分别应用传统小梁切除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92.45%vs69.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的临床疗效好,能够使患者的眼压显著降低,对于患者视力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84例青光眼患者(全部单眼,共84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方案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生物羊膜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简称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在11.04~19.08(平均14.05±3.24)mmHg。3例3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5mmHg左右,用5g/L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36例3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眼压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患者(40只眼)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患者,先行巩膜瓣下穿刺放出房水以降低眼内压,再行小梁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1只眼视力明显提高,19只眼保持术前视力,2只眼瞳孔区渗出,2只眼浅前房,1只眼前房积血,中及术后均未见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眼压状态下先行巩膜瓣下穿刺放出房水,再行小梁切除,可有效控制眼压,保持或改善患者视力,是治疗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有效式。

  • 标签: 高眼压状态 巩膜瓣下穿刺 小梁切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中使用粘弹剂透明质酸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7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并在中巩膜瓣下注入粘弹剂透明质酸钠,对照组中采用常规小梁切除,并对两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出现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中应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预防浅前房,有效控制眼压,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透明质酸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复合小梁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目的采用隧道式切口制作巩膜瓣.方法对90例120只眼青光眼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果120只眼在术后1-2天前房形成97只眼,经过按摩后使前房形成的10只眼,经加压包扎等处理后恢复前房的13只眼.随访8个月~3年,弥散扁平型滤过泡113只眼;包囊性过滤泡5只眼;滤枕扁平无滤过功能2只眼.眼压控制:111只眼眼压在12~18mmHg之间,9只眼眼压高于25mmHg.结论巩膜瓣制作切面光滑及厚度均匀与否对于巩膜瓣的粘连有一定的关系.采用白内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便,滤过效果好等优点.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手术 隧道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手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接受小梁切除184例(204眼)中6例中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中并发恶性青光眼6例中,无晶体眼1例(16.66%),晶体眼5例(83.34%)。术前眼压<22mmHg1例(16.66%),22—40mmHg3例(50%),>40mmHg2例(33.33%)。术后随访半年眼压10—22mmHg1例(16.66%),22—30mmHg4例(66.66%),>30mmHg1例(16.66%)。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中并发恶性青光眼原因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达到预防及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青光眼 手术 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正>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采用小梁切除,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其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成为影响术后效果及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中采用可拆式巩膜瓣缝线,术后拆线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脉络膜脱离 术后浅前房 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