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比较高,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短期眼压控制效果虽然不如对照组,但是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经非穿透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并发症少,后者能够有效的控制眼压。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 标签: 非穿透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手术 开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比较高,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短期眼压控制效果虽然不如对照组,但是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经非穿透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并发症少,后者能够有效的控制眼压。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 标签: 非穿透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手术 开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34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江34例(45眼)患者分成两组,非穿透组(23眼)与小梁切除组(22眼),每组17例,非穿透组采取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采取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非穿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与小梁切除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穿透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相当,但穿透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优先选择。

  • 标签: 非穿透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手术 开角型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复合式小梁切除与传统小梁手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6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手术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评估两组疗效、手术前后的眼压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眼压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手术组相比,复合手术组患者术后眼压明显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复合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术后反应性虹膜睫状炎、浅前房和前房积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玻璃体脱出、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以及恶性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眼压明显降低,且并发症较少,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疗效
  • 简介: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传统方法是小梁切除术,此种滤过性手术的并发症较多.如前房炎性反应、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眼内炎等[1].近几年开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I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完全可能取代小梁切除术.但生物胶价格较高.本文对不能承受此费用患者进行了单纯性NPIS10例12眼,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联合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患者术中加入抗增殖药物及可调节缝线的控制,抑制或减轻该类患者术后滤过道粘连瘢痕化及阻塞,提高对该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方法共收治该患者56眼。发育型青光眼8眼;活动期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6眼;人工晶体眼继发青光眼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0眼;外伤性青光眼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限眼。采用复合小梁术式,MMC浓度0.2-0.4mg/ml,作用时间2分钟,缝置2针外置可调节缝线。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拆除可调节缝线,术后行滤过泡按摩。结果经1-18个月的术后观察及随访,39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70%。9眼+药物治疗眼压<30mmHg,总有效率为84%。8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为发育型青光眼,7例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发症持续性低眼压发生率7.1%,低眼压性黄斑变性1.7%。结论对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的复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可明显提高好手术成功率。如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适当,其抗增殖药物副作用的并发症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并发症闭角无明显提高。

  • 标签: 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 MMC 复合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30例(30眼)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前仪器设备调试及手术器械的准备,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并熟练配合医生做好患者术中管理,及时规范处理术后仪器及器械。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内压及用药情况。结果30例(30眼)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完成360°全切开患者26例占86.7%,270°次全切开患者为4例占13.3%。术前眼压值为(27.43 ± 6.46) mmHg(1 mm Hg=0.133 kPa),术后眼压值为(13.67 ± 3.01) 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及抗青光眼的药物使用种类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67,Z值为4.18,P<0.05)。结论对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手术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 标签: 房角镜 小梁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30例(30眼)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前仪器设备调试及手术器械的准备,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并熟练配合医生做好患者术中管理,及时规范处理术后仪器及器械。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内压及用药情况。结果30例(30眼)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完成360°全切开患者26例占86.7%,270°次全切开患者为4例占13.3%。术前眼压值为(27.43 ± 6.46) mmHg(1 mm Hg=0.133 kPa),术后眼压值为(13.67 ± 3.01) 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及抗青光眼的药物使用种类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67,Z值为4.18,P<0.05)。结论对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手术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 标签: 房角镜 小梁切开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完善小梁切除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途径.方法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穿刺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4.5%,经治疗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12月,眼压控制在10~17mmHg(1mmHg=0.133kpa).结论前房穿刺术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能有效地控制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并有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前房穿刺术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方法总结十年来小梁切除手术982眼,统计和分析了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常见原因。结果浅前房是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在于制作的巩膜瓣太薄。另一个原因是小梁切除长度与巩膜瓣等长,易于形成滤过过强。结论明确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原因,在围术期积极处理,可以达到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目的。

  • 标签: 青光眼 手术 并发症 分析 处理
  • 简介:小时候,我曾在《人与自然》的节目里看到一种非常奇异的动物,它一身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眼睛能呈360°转动;在捕食时,它吐出舌头的长度是自己身体的两倍,只用1/25秒的时间就能捕获到猎物。"这种善于伪装、善于自我保护的奇特的动物叫变色龙,学名叫避役……"赵忠祥用他招牌式低沉、富有磁性的声音解释说。"变色龙,

  • 标签: 《人与自然》 自我保护 变色龙 赵忠祥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救治的87例118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中术后未发生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论围手术期的合理护理对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且患者术后恢复好。方法:选取 2015年~ 2017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有原发性青光眼的 76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疾病,观察组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疾病,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患病特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 97.4%,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为 89.3%,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极少。结论: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显著,而且能够极大的避免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在临床推广中的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原发性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在30例眼同时存在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者行巩膜下小梁咬切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术后平均眼压15.6mmhg。术后视力0.6--0.7者5例,0.3--0.5者18例,≤0.1者7例。术后视力差的原因为术前的视神经病变。结果表明联合手术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与眼压控制

  • 标签: 〖HTSS〗小梁咬切 接触镜 眼内 联合手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30例3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做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检测。结果3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除1眼因术前角膜内皮水肿影响内皮细胞密度的检测,余30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值为2238±313.20个/mm2,术后一周均值2243±345.18个/mm2,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内皮显微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家庭护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153例与观察组153例。对照组采用自我管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庭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分别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家庭护理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的护理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手术 家庭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53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护理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53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77例)和研究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前和术后7天,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5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应采用综合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眼压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手术 眼压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以远期疗效作为观察指标评价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对于青光眼再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2例67眼常规小梁切除手术失败再次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再次小梁切除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C用药,随访1~3年,评价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青光眼再次手术难度大,影响因素多,在沿用小梁切除术基础上,配合丝裂霉素C有助于改善远期疗效,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青光眼 再手术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41眼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前,术后1,2,8,15天,1,2,3月,以后每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结果术前眼压32.96mmHg±13.02mmHg,术后第1天6.59mmHg±2.60mmHg,经3-9月随访,最后随访12.27mmHg±3.48mmHg,仅2眼术后前房积血,均没有出现术中术后浅前房、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 标签: 非穿透 小梁手术 青少年型青光眼 丝裂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