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青海发展提供了一次大好契机。历史上,吐谷浑和唃厮啰政权采取极为相似的策略来发展经济、发展国力的史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今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可以预见,青海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陆",而是贯通东亚,沟通中亚、东南亚,沟通中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带的中心枢纽。采取经济互补性,大力发展外贸经济,可以实现内外共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的国际关系处理上,基于地缘政治,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在经济贸易中,遵守国际规则,诚实守信,减少无谓成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势必会减少其他领域的对抗和冲突,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标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吐谷浑 唃厮啰 经济互补
  • 简介: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又是一位既豪放、庄重,又浪漫、温和的诗人,一个感情深厚的理想主义者。毛泽东特殊的出身、经历,以及特殊的性格,无疑影响了他的外交思维,影响了他对外交战略和政策的思考与决策,而这也无疑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外交决策 毛泽东 外交战略 理想主义者 外交思维
  • 简介:再过两个月,我们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目前统计,有2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级代表以及总共1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嘉宾,将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 标签: 自信 国外 高峰论坛 国际合作 国家元首 国际组织
  • 简介:"思想库"又称"智囊团"或"智库",是决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思想库"是研究群体的总称,本文只涉及我国总体外交中的咨询机构"思想库".

  • 标签: 思想库 总体外交 中国 决策体系 重要环节 组成部分
  • 简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特色外交可圈可点,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和相关政策,以及关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呼吁与倡议,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

  • 标签: 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民主化 新课题 模式多样化 综合国力 中国特色
  • 简介:普京上台后,秉承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普京的大国外战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强国家实力,以此为基点和归宿积极推进大国外战略;改善地缘环境,做地区强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做世界大国。

  • 标签: 普京 大国外交 战略
  • 简介:目前存在一种“机会窗口”的观点。某些自认与中国有矛盾的周边国家认为,中国迟早会取得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从长期看,时间对他们是不利的。但从中短期来说,中国在崛起以前有一个相对脆弱的时期,在这个时间内对中国发难,可能是最好的时机。这样一种认识,导致中国周边的一些问题在这个时期较为集中地爆发。

  • 标签: 国外 周边国家 东亚地区 中国 中短期 时间
  • 简介:受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与主要大国关系的影响,几十年来,中国外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呈现出几乎每十年一个大调整的基本态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边倒"、60年代的"既反帝又反修"到70年代的"一条线"、80年代的"不结盟",再到90年代的"韬光养晦"和如今的"大国外",无不是随形势而变化。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看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外交史,

  • 标签: 大国外交 国际关系格局 国际问题研究 一条线 大国关系 中国外交
  • 简介:中国的实际形象与外部认知之间存在反差人民论坛:为什么中国会以形象片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此种形式的选取相较于传统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 标签: 中国外交 公信力 中国形象 人民
  • 简介:<正>施肇基,字植之,祖籍浙江余杭县。施家为典型的书香门第。1877年4月10日(清光绪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施诞生于江苏震泽镇,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与熏陶,聪明颖慧,智力超群①。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开明士人开始倾慕西学,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和科学知识。1886年施9岁,即被选送江宁府(今南京)同文馆学习英文,翌年转入上海圣约翰书院学习了三年,“品学冠同侪,”深得师友好评,并主持该院刊《约翰声》笔政。②毕业后复专修中文三年,③由于其学习成绩优秀,1892年施15岁时即被荐选为清王朝派驻美国公使杨儒的翻译生,随杨赴美,开始参与外事活动。并于1896年考入康乃尔大学文科,边工作

  • 标签: 施肇基 民国外交 学习西方 袁世凯 文化教育 全权公使
  • 简介:国外史是美国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0年代,美国外史在美国史学研究中占有显著地位。美国外史研究在经历了1980年代以来的衰落之后,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转变。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外史研究最近30年来的进展,并对其主要学术思潮和研究方法、主要作者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方便国内学者和读者更详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

  • 标签: 美国外交史 意识形态 文化转向 跨国转向 文献述评
  • 简介:<正>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跻身于资本主义五强,成为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常任理事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独霸东亚。1945年8月15日战败投降,这对日本国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一击。经济崩溃,政治危机和国际地位的一落千丈,使它不仅不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而且,连会员国都不是。但是,大和民族是一个顽强

  • 标签: 非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理会 日本政府 维持和平行动 联合国宪章
  • 简介: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之路,并明确表明,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整个人类的生活关联越来越突出,人类必须一起面对的全球性问题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 标签: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和平发展道路 全球性问题 开放战略 互利共赢
  • 简介:印度一直钟情于自己民族长久以来的大国梦。为此,印度的外交战略必须服务于作为整体目标的大国战略。而现实是印度面临的外部现实不容乐观,印度与美国、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关系现状都不如人意,印度的外交理念也使其外交实践难脱困境。

  • 标签: 印度外交 大国战略 大国外交 制约性因素
  • 简介:本文着眼于德国的外来少数族群政策困境,以其境内人口最多、与主体民族族群距离最大、母国持续性干预最强的土耳其裔人口为实例,基于德国对土族接纳程度及安置政策的历史变迁,讨论后移民时代“少数族群范式”视野下土族面临的种种困境的政策诱因,揭示缺陷,并着重从原生性、继发性、建构性三个角度探讨导致困境产生的因素,由此进一步透视少数族群政策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间外交往来的双向互动关系。

  • 标签: 德国少数族群政策 土耳其裔 困境
  • 简介:9·11事件后,巴基斯坦面临继续支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还是加入美国的反恐阵营的艰难选择。巴基斯坦政府在分析了内、外因素后做出了支持美国打击藏匿在阿富汗的恐怖主义组织的军事行动的决定。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分析认为,外部无大国支持其与美国对峙,内部也无实力与美国抗衡的情况下,美国用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迫使巴基斯坦追随美国并加入到反恐阵营中。巴基斯坦调整阿富汗政策赢得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同时也导致恐怖主义在巴基斯坦境内蔓延。

  • 标签: 9·11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外交政策 新古典现实主义
  • 简介:中亚大量德意志人的存在使德国在苏联解体后迅速积极地介入了中亚事务,而能源、安全、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以及中亚战略地位的提高则使德国不断增加在中亚的投入并制定了中亚政策;与此同时,德国也推动欧盟积极参与中亚事务,推动欧盟出台了中亚战略。德国在中亚的影响将继续扩大。

  • 标签: 德国 中亚政策 中亚五国
  • 简介:所谓环境外交,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要指国家)运用谈判、交涉等交方式,处理和调整环境领域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和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费国,同时在世界环境事务中占有的地位也是在前列的。目前德国是欧盟中最“绿”的成员之一,是欧盟环境一体化政策最强大的动力。德国的环境外交在大国中是最积极和最激进的,而且德国有世界环境“准领袖”之称。当然这不仅有赖于德国自身经济的发展,其中德国绿党的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德国的环境外交从发展之初到现在的成就是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过程的。试想一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的德国还是国际环境合作的拖后腿者,一直到后来的世界环境“准领袖”。德国的环境外交未来走向也是人们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 标签: 环境外交 德国 绿党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社会化两大趋势的作用下,“公共外交”这一外交新概念、新形式正在成为当代外交实践的鲜明特征之一,甚至更多地被视为对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进入各国外政策的顶层设计。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外只有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才能不断释放自身的潜力,消除前进中的阻力,获得更多更大的外部发展机遇和空间。中国应转变国家中心主义的传统思维,构建和传播具有中国价值观特色的国际公共关系理念,优化公共外交议程目标、力量布局和工具手段,进而提升中国公共外交水平。

  • 标签: 中国外交 公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