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从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行骨科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34例进行研究,采用Autar修订量表对其下肢静脉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护理干预,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静脉。和干预前比较,患者干预后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股静脉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前后差异显著(P<0.05)。同时护理干预前后的股静脉流峰速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风险性进行评估,并对其采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探讨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术后下肢静脉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D-二聚体浓度变化与下肢DVT的关系。232例腹腔镜(腹部外科)手术患者232例,记录发生下肢DVT的病例,分析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性别以及手术体位对下肢DVT的影响。术后发生下肢DVT5例记为血栓组,未发生下肢DVT227例为非血栓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浓度变化与DVT形成的关系。结果显示,年龄≥40岁、手术时间≥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h、头高脚低位为腔镜手术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06,0.013,0.019,0.000),性别对下肢DVT无明显影响(P=0.683)。术前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无明显差异(P=0.991),血栓组5例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均〉0.5μg/mL,与术前和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表明,年龄≥40岁、手术时间≥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h、头高脚低位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而术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0.5μg/mL)与下肢DVT有关。

  • 标签: 腹腔镜 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所导致的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下肢骨折导致静脉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下肢骨折导致的静脉。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遵循随机、对照、平均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年龄、肥胖、骨折位置以及久坐等因素与下肢骨折后静脉形成有关;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下肢骨折导致的静脉患者实施全面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8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下肢静脉做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术后下肢静脉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运用专业护理可以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老年腹股沟疝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分析患者下肢静脉的产生原因。结果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造成下肢静脉的原因包括静脉壁损伤导致、血液凝固性增高、长期卧床、遗传、肥胖及血液状态。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病因相对复杂,对临床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参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5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干预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率5.4%明显低于参照组25.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4%高于参照组78.6%,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术后患者利用优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探究护理干预对疾病形成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到2015年11月之间患有骨科疾病接受手术的10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并依据奇偶法将其分为数量均等两个小组,分为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给与实验组52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给与对照组52例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然后对比不同小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讲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更佳。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最大化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降低下肢静脉形成几率,确保病人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方面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一2015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骨科大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DVT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比、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958~11.24,P<0.05);DVT发生率5.97%明显低于对照组17.91%(x2=4.542,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及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血液流变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肢骨折并发静脉形成(DVT)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形成下肢骨折并发静脉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55例下肢骨折患者,运用临床观察法进行检查并确诊并发DVT,分析下肢部位骨折并发DVT与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是否有合并症间的关系,经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DVT的护理对策。结果我院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下肢骨折病人30人中发生DVT者9人,2014年2月-2016年5月下肢骨折病人25人中发生DVT者3人。结论造成DVT的主要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与静脉壁损伤,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有利于减少DVT的发生。DVT发生率的显著减少,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通过改进护理措施和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和DVT的后遗症和病死率。

  • 标签: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2014年7月20日中午12时走路途中突发左下肢胀痛,活动后症状加剧,休息后症状无缓解,伴行走困难,右下肢正常,经当地医院转至我院。入院时测生命体征:体温36.2℃,心率97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9/80mmhg。查体:左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偏低;测其大腿围为47.5cm,小腿围37cm,右下肢正常。实验室检查:钾6.77mmol/L,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静脉形成(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严重者显着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溶栓 滤网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对其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本科室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进行研究,参考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2组参照组共有30例,提供常规产科护理服务;观察组共有30例,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详细记录2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疼痛及肿胀、下肢静脉、肺栓塞等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10d内的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下肢静脉形成率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肺栓塞发生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2月~2016年02月在我院180例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早期护理干预,1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6例,发病率为3.33%,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早期采用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或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的方法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妇科盆腔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科患者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静脉形成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中采用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颅脑外科患者的康复,而且能够降低患者静脉的形成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目的探究颅脑外科患者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静脉形成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中采用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颅脑外科患者的康复,而且能够降低患者静脉的形成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脑外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