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脑部胶质瘤的患病率日益增加,诱发脑部胶质瘤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患有脑部胶质瘤疾病的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当前研究表明,临床上越来越倾向于采用MRI检查技术和CT检查技术,这两种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探讨了CT检查技术和MRI检查技术在脑部胶质瘤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比较二者的优势与不足。

  • 标签: MRI CT 脑部胶质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部血肿微创介入治疗与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微创介入治疗的脑部血肿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整体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完善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采取微创手术后,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较好,清除率96.5%,有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8%;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微创介入治疗进行脑部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提高清除效率,并结合整体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部血肿 微创治疗 整体护理 探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相对临床MRI所用1H作为成像原子来说,以129Xe为成像原子的MR被称为多核MRI。129Xe具有高脂溶性且能溶于血液,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超极化技术可以将大脑的129Xe MR信号强度进行指数级别的提升,这成为129Xe多核MRI用于脑部研究的基础。目前超极化129Xe多核MRI技术在了解大脑生理活动、研究脑灌注及脑氧代谢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未来在探索疾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氙同位素 超极化 磁共振波谱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不同程度缺氧缺血脑病(HIE)患儿早期脑氧合功能(cSO2)和脑组织氧提取分数(FTOE)及生后几天内脑功能的改变,探究早期(生后6~12 h)cSO2及FTOE水平是否可以预测短期结局。方法此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胎龄36周以上的HIE患儿。于生后84 h内的十个阶段分别测定cSO2和FTOE水平。中重度HIE患儿进行亚低温治疗(TH)。异常结局定义为异常磁共振表现(MRI)和/或死亡。结果研究共纳入58例患儿(28例轻度、24例中度、6例重度)。出生胎龄中位数为39.9周(IQR 38.1~40.7),体重中位数为3.35kg(IQR 2.97~3.71)。所有HIE患儿在生后24 h内cSO2升高、FTOE降低。与中度患儿组相比,轻度组cSO2水平在生后第6小时、第9小时及第12小时显著增高;FTOE在生后第6小时和第9小时较低。但第6和12小时的cSO2及FTOE水平无法预测其异常结局。结论在生后12 h内,与中重度HIE患儿相比,轻度HIE患儿cSO2较高、FTOE较低。无论是否进行亚低温治疗,不同程度的HIE患儿生后24 h内的cS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 男,81日龄,主要表现为抽搐、肌张力低下、难治性代谢性酸中毒,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液性改变,经血、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基因检测,确诊为生物素酶缺乏症。入院后病情加重,死于呼吸衰竭。对于发病早且发育明显落后、高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及脑液性改变者,需警惕生物素酶缺乏症的可能,血、尿质谱筛查或基因检测是确诊的依据,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脑部磁共振检查在中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影像依据,从而延缓患者认知功能的衰退,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其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经心理检测科提供我院中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0例,年龄阶段为56-90岁,结果  50例患者MRI检查成像都很成功,不同程度脑梗死47例(94%),其中急性脑梗塞2例(4%);不同程度脑萎缩46例(92%);不同程度脑白质损坏41例(82%);硬膜下积液6例(12%);肿瘤性占位1例(2%),结论  脑部磁共振能早期发现病灶,准确定位及定量,从而达到临床早期干预治疗的目的。

  • 标签: 脑部磁共振   中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脑梗塞   早期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绒毛膜羊膜炎是否为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MRI显示的脑发育成熟延迟或损伤可作为早产儿生后神经发育障碍的指标,且较少受生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因素的影响,故能更清楚地评价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的关系。2022年10月,Am J Obstet Gynecol发表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探讨中至重度急性组织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母亲分娩的早产儿的MRI显示的全脑异常评分是否高于无或轻度HCA母亲分娩的早产儿[1]。

  • 标签:
  • 简介:据2009年6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一种控制肿瘤在脑部生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分子机制。此项发现为寻找脑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潜在目标。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已侵入大脑的肿瘤细胞来说,其一旦被激活,称为整合素αvβ3的肿瘤细胞受体会促使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量增加,此生长因子参与肿瘤在脑组织中扩散所必需的新血管生长。

  • 标签: 血管生长因子 美国科学家 肿瘤细胞 脑部 美国国家科学院 整合素ΑVΒ3
  • 简介:目的阐述经鼻腔途径脑靶向性给药的生理特点及其可行性、转运机制以及鼻腔给药常用剂型及其脑内递药特性。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鼻腔给药系统各环节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鼻腔给药制剂工艺简单,使用相对方便对于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 标签: 经鼻腔 脑靶向 回顾性 分析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核磁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将30例脑部肿瘤的患者行CT扫描以及MRI进行诊断肿瘤的情况,并对两种诊断方式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RI对于良性和恶性脑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扫描。结论MRI对于脑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比CT扫描的高,其具有多方位成像以及图像清晰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部肿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母乳喂养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神经发育改善有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这项研究利用定量磁共振成像(qMRI)技术比较了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脑部总体发育和脑白质发育情况。方法我们前瞻性纳入了体重<1 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并在纠正胎龄足月时行头MRI检查。使用体积分割来计算局部和总脑容量,并使用弥散张量成像来评估脑白质微结构发育情况。我们从病历中获取早产儿的每日营养数据。结果总共获取了68例(44例母乳喂养和24例配方奶喂养)生后1周内入院的早产儿营养和MRI数据。与配方奶喂养相比,母乳喂养者其总脑容量(P=0.04)以及杏仁核海马和小脑体积(P<0.01)显著增大。母乳喂养者的胼胝体、内囊后肢和小脑等处的脑白质微结构发育更加完善(P<0.01至0.03)。结论这项小样本的探索性研究得出:与配方奶喂养相比,母乳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矫正胎龄足月时的局部脑容量显著增加且脑白质微结构发育明显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条件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逐步地运用到脑部血管成像之中,并且在先进的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医学条件开展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在脑部血管成像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地推广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逐渐地推广到观察与分析脑部血管成像的各种疾病。我院医护人员运用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并且把它投入到脑部血管成像的使用当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再加上一些其它的配合治疗方法来对患者进行综合性保护,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正确的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在脑部血管成像临床的诊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身体健康的机率,为患者伤愈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脑部血管成像 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部良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接受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针对患者表现采取针对中的护理措施,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我院护理干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论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对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产生一定的心理焦虑和恐慌,不能积极配合进行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于出现疼痛和躁动的患者给予药物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顺利完成诊断过程。

  • 标签: 脑部良恶性肿瘤 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方法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肿瘤(恶性10例,良性20例)患者均经CT平扫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CT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良性脑肿瘤15例;MRI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良性脑肿瘤17例。与病理结果对比,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MRI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MRI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诊断(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CT,MRI成像能科学的量化脑肿瘤的改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好,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脑肿瘤 良性脑肿瘤 CT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部CT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初试时间为2020年2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选取此段时间内到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7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的脑部CT结果进行对比,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指标的检出结果整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部CT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放射科医生在解读脑部磁共振成像(MRI)图像时的误诊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鉴于脑部MRI图像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本研究试图揭示误诊的常见原因,并探索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并分析了过去五年内在三家大型医院进行的脑部MRI诊断案例,包括误诊和正确诊断的案例。通过比较误诊案例与正确诊断案例,分析误诊的类型、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同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估不同预防措施的效果。结果: 研究发现,最常见的误诊原因包括图像解析错误、忽略病史信息和沟通不畅。此外,采用结构化报告模板、加强放射科医生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定期进行专业培训等策略能显著减少误诊率。结论: 本研究强调了提高脑部MRI图像解读准确性的重要性,并证实了通过改善医生间的沟通、采用先进的辅助诊断工具和加强专业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误诊。建议医疗机构采纳这些策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从而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

  • 标签: 脑部MRI误诊,放射科医生,预防策略,诊断准确性,专业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脑部肿瘤患者8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43,常规护理)与试验组(43,常规护理+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更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 脑部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生存质量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