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是我国高空气象观测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工作展开,许多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开始从事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出现了不少问题,结合多年来台站工作经验,就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在使用中一些技巧经验进行总结,将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 标签: L波段雷达 技巧 经验 问题 建议
  • 简介: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是依托GPRS/CDMA网络来实现,通信网络不稳定及自身故障等原因.常造成数据资料不上传、上传不稳定、缺失和缺测等情况发生。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其在数据传输中几种故障处理进行探讨。

  • 标签: 区域站 数据传输 故障处理
  • 简介:利用威海市1965-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1977-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典型滨海城市威海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结果表明:1)近50a威海城市热岛强度阶段性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90年代开始上升日益显著,平均上升速率为0.13℃/(10a);2)城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热岛效应较为显著,上升速率分别为0.020.18℃/(10a)秋、冬季由于受海洋影响出现冷岛效应,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2010年之后冬季也由“冷岛”转变为“热岛”3)城市化对威海市城区增温贡献率达到36.4%,城市发展指标与城市热岛强度均有较好正相关关系,其中市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住宅建设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0.44.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 相关分析 滨海型城市
  • 简介:致灾临界面雨量、洪水淹没范围及深度的确定是暴雨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核心环节。本文以淠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统计方法与水文模型相结合方法确定雨-洪关系,得到致灾临界面雨量;基于FloodArea开展洪水淹没模拟,叠加承灾体信息,得到T年一遇洪水淹没风险评估与区划图。通过对2015年13号台风“苏迪罗”强降水过程淹没反演,验证表明:无论是洪水淹没范围还是淹没水深,FloodArea模拟值与实况值均较为吻合。综合来看,淠河流域暴雨山洪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估结果较为合理;基于FloodArea模型在淠河流域具有较好洪水淹没模拟效果,可用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

  • 标签: 暴雨山洪 FloodArea 风险区划 淹没模拟 淠河流域
  • 简介:雷电危险度是反映雷电灾害危害程度综合指标,本文利用大连地区ADTD型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雷暴日观测资料、雷电灾害调查资料、1679个防雷被检单位检测数据及地形地貌等资料,基于可拓学综合评估方法对大连地区雷电灾害危险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影响雷电危险度等级雷电活动特征、防灾减灾能力及待评估现状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估指标,基于现场调查建立了大连地区雷电危险度可拓学综合评估体系。利用关联函数物元理论判定了雷电危险度经典域与节域,基于熵值赋权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大连地区雷电危险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并通过实例验证雷电危险度等级综合评估方法合理性。

  • 标签: 可拓学 熵值赋权法 雷电危险度 评估
  • 简介:采用FFT算法PPP算法,对南京S波段双线偏振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次实测回波时Ⅰ/Q信号进行谱宽估计,并对谱宽估计值及其偏差与信噪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相对高信噪比数据,低信噪比回波谱宽估计偏差更大,且随信噪比降低偏差呈指数增长.相对FFT算法,PPP算法谱宽估计偏差更大,且随信噪比降低偏差增长速度更快.2)为提高谱宽估计精度必须要尽量消除噪声(主要是低信噪比回波信号)造成影响,分别对FFT算法PPP算法提出了改进方案,两种算法谱宽估计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尤其是低信噪比回波数据.修正后FFT算法处理得到谱宽数据与RVP8偏差更小,而修正后PPP算法处理得到谱宽数据偏差较大且比较离散,这表明FFT算法估计精度更高,但实际处理过程中PPP算法处理速度更快,两种谱矩估计算法各有优劣.

  • 标签: 天气雷达 谱宽 信号处理 数据质量
  • 简介:基于1980—2014中国670站日最大风速资料,利用改进客观天气图分析法(OSAT)分离出中国陆地台风大风(6级以上,≥10.8m/s),并定义了台风极端大风,进而研究了台风大风和台风极端大风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在地理分布上,台风大风年均日数占比均自海岸线向内陆迅速减小,在海南、华南和东南沿海省份以及江苏南部,台风大风占比一般为30%-70%台风极端大风年均日数大值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除河北天津),特别是华东华南沿海,局部地区台风极端大风日数占比达100%。从季节变化看,在台风活跃7—9月,中国台风极端大风频次总体上超过了季风极端大风;就全国而言,当阈值从最低值(11.5m/s)提升至12级(32.7m/s)时,台风极端大风频数占比则从12%急剧攀升至77%。1980—2014年,中国台风大风和台风极端大风年日数均显著减少,而台风极端大风年平均强度增强;这期间引起中国台风大风和台风极端大风台风频数均显著减少,但引起台风极端大风台风在生命期影响期平均强度均显著增强,这可能是上述显著变化特征主要原因。

  • 标签: 台风大风 台风极端大风 OSAT
  • 简介:基于ISCCP(InternationalSatelliteCloudClimatologyProject)NCEP(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资料分析了BCC_AGCM2.1(BeijingClimateCenter_AtmosphericGeneralCirculationModel2.1)BCC_AGCM2.2模拟云在东亚垂直分布特点,并探讨了误差来源。两个模式大体上模拟出了总云量分布形势,较好地模拟出了垂直方向上云量大值带随地形变化特点,但模拟总云量偏少。AGCM2.2模拟云量整体上小于AGCM2.1,除复杂地形外AGCM2.2没有体现出高分辨率优势。模式对中国东部环流场模拟效果差导致模拟云量偏少,尤其是AGCM2.2。模拟对流层高层相对湿度明显偏大导致高层云量偏大。模式在近海面模拟相对湿度偏小,四川盆地及周围地区冷季模拟水汽含量偏少,因而模拟云量偏少。模式云量对相对湿度响应能力较好,模拟出了云量对垂直速度稳定度响应,但地区差异不明显。模式云参数化方案中云与相对湿度关系系数需要调整,应更利于云生成。

  • 标签: 东亚 BCC_AGCM模式 垂直云量
  • 简介: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内陆国家,拥有典型大陆性气候多样地理环境及生态系统,同时哈萨克斯坦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对于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是敏感、脆弱,需要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通常,区域或局地尺度气候变化影响研究需要对气候模式输出或再分析资料进行降尺度以获得更细分辨率气候资料。近年来,大量验证统计降尺度方法在各个地区能力研究见诸文献,然而在哈萨克斯坦地区验证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非常少见。本文使用了岭回归方法对哈萨克斯坦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月平均气温进行了统计降尺度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前30年数据岭回归模型建立大尺度预报因子观测资料统计关系可以较好地预测后20年月平均气温,预测能力在各站各月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地形复杂站点预测效果较差,夏季预测结果好于冬季;此外,将哈萨克斯坦地区平均来看则与观测数据相吻合。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统计降尺度 岭回归 月平均气温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WRFV3.2模式对2014年3月30-31日发生在广州一次持续性雷雨伴随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基本气象要素进行验证,重点对冰相水成物时间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模式模拟雷达回波、K指数、风场、相对湿度场、探空曲线分布与实况非常吻合,K指数、相对湿度以及探空曲线均显示强对流天气特征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冰雹出现.2)霰粒子产生时间与冰雹出现时间非常吻合,云中过冷水对冰雹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霰粒子过冷水时间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监测冰雹发生发展.另外,云冰、雪、雨水混合比在冰雹出现时刻表现为异常增强,这些变化对冰雹监测均具有一定指示意义.3)高度一时间序列图能够直观地显示霰、雨水、云冰、雪、云水等水成物时间演变情况,方便预报员使用,为今后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强雷雨 数值模拟 冰雹 水成物
  • 简介:基于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资料,从西南地区降水年际变化规律入手,运用统计学方法从时空角度分析了与其相伴随环流型非绝热加热关联。结果表明,当西南地区降水偏多时,东西向异常气旋、反气旋分别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上空以及青藏高原西南侧上空对流层中、高层,西南地区对流层高层被异常偏北风控制,低层被异常偏南风控制,中层伴有较强异常垂直上升运动,且与异常非绝热加热源区基本重合,而青藏高原西南侧上空对流层中层为异常垂直下沉运动,且与异常非绝热加热汇区基本重合;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气候动力学方法揭示了导致西南降水异常可能物理过程:高原西南侧爬升流异常垂直运动通过影响南支气流向下游水汽输送异常,进而导致西南地区非绝热加热异常,最终实现对西南地区降水调制作用。

  • 标签: 青藏高原 西南地区降水 非绝热加热
  • 简介:研究海洋波候变化是了解海洋动力过程对气候变迁响应关键。渤海所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波候在长期风场变化影响下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文章采用1950~2011年NCEP再分析资料中渤海海域10m风场资料,利用SWAN模式模拟逐月渤海波浪有效波高、波向、波周期,分析该海区波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950~2011年期间渤海海域有效波高呈现下降趋势;波向角度均呈现上升趋势,波周期相对平稳,略有上升;有效波高平均下降0.3cm/a,波向角度平均增加0.12°/a。有效波高在1968年前后显现突变点,波向角度约在1960年突变,波周期在1965年左右出现突变点。渤海波候变化与海气振荡密切相关,是大尺度大气环流变异导致结果,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东亚环流天气系统长期变化(包括东亚季风强度、夏季风北界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与强度变化、脊点位置西伸与北进,以及西风指数强弱变化等),是影响控制渤海海域波气长期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波候 有效波高 西太平洋副高 西风环流 东亚季风
  • 简介:利用NOAH(TheCommunityNoahLandSurfaceModel)、SHAW(SimultaneousHeatandWater)CLM(CommunityLandModel)3个不同陆面过程模式及兰州大学(Semi-AridClimateObservatoryandLaboratory,SACOL)2007年观测资料,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与观测值间对比,考察不同陆面过程模式在半干旱区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模式在半干旱区模拟性能有较大差异。其中,CLM模式模拟20cm以上浅层土壤温度最优,SHAW模式模拟深层土壤温度最优;SHAW模式模拟土壤含水量与观测值最为接近,而NOAHCLM模式模拟值有较大偏差;3个模式均能较好地模拟地表反射辐射,其中SHAW模式模拟值与观测值偏差最小;对地表长波辐射模拟,CLM模式模拟最优;3个模式均能较好地反映感热、潜热通量变化趋势,其中CLM模式对感热模拟性能优于其他两个模式,在有降水发生后湿润条件下,CLM模式对潜热模拟性能最优,而无降水干燥条件下,CLM模式模拟偏差最大,NOAH模式对冬季潜热模拟最优。总体而言,CLM模式能够更好地再现半干旱区地气之间相互作用,但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及干燥条件下潜热通量模拟较差,模式对半干旱区陆气间水文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 标签: 陆面过程 NOAH模式 SHAW模式 CLM模式 半干旱区 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
  • 简介:利用2011—2012年3—5月江西省53个地基GPS观测站数据反演了大气可降水量,探讨了GPS/PWV精度,分析了江西省春季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人工增雨作业中演变等。结果表明:江西省整个春季水汽主要呈南多北少、西高东低分布,各站GPS/PWV时间分布变化总体趋势较一致,日变化特征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实际的人工增雨作业中,火箭催化作业前,GPS/PWV呈明显上升趋势,作业后GPS/PWV快速减小,降水随之出现。

  • 标签: GPS/PWV 人影作业 比湿平流 辐合
  • 简介:利用观测海温资料海平面气压资料,检验了CMIP5(CoupledModelIntercomparisonProject5,CMIP5)多模式对阿留申低压(AleutianLow,AL)特征指数时空分布变化模拟能力;从AL周期及变化趋势等方面,分析了CMIP5模式预估未来AL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MIP5模式及其集合平均能够很好地模拟AL环流结构,对AL气候态有着较强模拟能力,尤其是模式对于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模拟能力直接影响其对于AL模拟效果。模式集合平均对变率强度模拟偏强,且对于变率模拟效果逊于对气候态模拟。22个模式中16个模式能模拟出AL强度指数年代际变化周期,对年代际周期有着较好刻画能力。Historical试验下对于AL变化趋势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而相对于两种不同排放情景,随着排放增加,AL更加偏北,强度增强,年际、年代际周期变得更加显著。在两种排放情景下模式集合平均以及多数模式模拟出AL有着向北增强趋势。

  • 标签: CMIP5 阿留申低压 气候特征 全球变暖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中均一化温度数据,分析了1961~2012年陕西境内秦岭山脉南北两侧4个地貌单元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趋势分布特征,同时采用极端气候指标计算软件RClimdex计算了5种极端温度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与区域增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秦岭地区极端温度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平均最高温度春季增暖信号最明显,而平均最低温度冬季升温明显,不同增暖趋势导致了秦岭地区春季、秋季气温日较差变大,冬季、夏季气温日较差变小。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平均最高、最低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秦岭北部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平均最低、最高温度变化幅度均大于南部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尤其平均最低温度关中盆地增幅更明显。秦岭北部2区域极端最低温度相关指数变化幅度大于极端最高温度指数,而南部2区域前者变化幅度小于后者。秦岭山脉区域增暖与平均最高、最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还受极端温度变化影响,其北部地区增暖主要是暖夜增加贡献,而南部地区增暖主要与暖昼增加有关。

  • 标签: 秦岭 RClimdex 极端温度
  • 简介:2015年年底召开巴黎气候大会开启了全球联合应对气候变化崭新时代,构建了“各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全球行动盘点—提高行动力度—各国再次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最终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本研究以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收到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涵盖188个缔约方)为对象,对各缔约方减缓目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重点对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减排成本优先投资领域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有122份明确纳入了资金内容;64份对执行贡献预案提出了具体资金需求数额;31份对2030年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量减排资金需求进行了预估,并基于此测算出发展中国家2030年平均减排成本为22.3美元/tCO2;28个缔约方对国内减缓和适应领域资金需求进行了再分类,减缓和适应总体资金需求比值为1.4。如以目前发达国家缔约方减缓承诺为基准,2030年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总量将达到4740亿美元。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资金 减缓
  • 简介:文章以内蒙古西部乌苏图勒河流域为范例,利用该流域2013—2014年逐小时降水洪涝灾情资料,以及流域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等多源下垫面信息,构建了乌苏图勒河流域径流—淹没模拟模型,并通过致灾过程反演,建立了该流域不同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有一定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很高风险)动态临界面雨量方程。该方法建立,对乌苏图勒河流域山洪灾害预警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为水文资料缺乏流域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指标提供一种参考。

  • 标签: 中小流域 山洪风险预警 径流—淹没模型 动态临界面雨量
  • 简介:利用WRF以及WRFDA3.6.1ETKF-3DVAR混合集合—变分同化方案,对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进行了模拟,并分析协方差权重系数对"流依赖"属性台风强度、路径模拟效果影响。通过单点实验发现:随着集合协方差权重系数增加,分析增量"流依赖"属性就越发明显。当集合协方差权重系数大于0.5时,由于集合成员数量以及预报质量限制,将会引入虚假"流依赖"信息,使得分析增量范围形状不再发生变化,强度有所减弱。在对台风"布拉万"路径强度模拟中发现:集合协方差权重系数取0.5以下预报结果普遍好于系数大于0.5预报结果,其中,当集合协方差权重系数取0.25时路径预报误差最小,当集合协方差权重系数取0.2时强度预报误差最小。

  • 标签: 台风 WRF模式 混合集合—变分同化 集合协方差权重系数
  • 简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1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巴黎协议》之际,法国农业部提出了“千分之四全球土壤增碳计划”,随后被UNFCCC宣布正式启动。本文分析了该计划背景与土壤固碳技术要求及其对中国固碳减排和气候变化外交可能挑战。考虑到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高,土壤碳库当前固碳速率较低,而且预估固碳潜力不确定性较大导致固碳目标设置困难,建议中国暂缓加入该计划,并可基于中国农业废弃物炭化技术可以达到较高固碳减排效益,提出以生物质废弃物治理为中心农业能源-土壤-肥料一体化减排增碳计划,主动应对新气候变化减排外交,推进农业减污减肥减排生态文明建设。

  • 标签: 土壤固碳 气候变化 “千分之四”计划 温室气体减排 生物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