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一直十分关注国家政治利益问题。他认为,在冷战格局历史背景下,如何争取与维护好国内各民族安定团结局面,如何扩大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活动空间,如何妥善处理与保持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如何建立与巩固好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新社会制度,都是事关新中国政治利益既刻不容缓而又生死攸关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不少争取和维护新中国政治利益观点与主张,逐步形成为他国家政治利益观,并将其付诸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实践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天,对其展开研究和探讨,对于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奋斗目标颇有益处。

  • 标签: 毛泽东 国家政治利益观 实践途径
  • 简介:本文主要以林尚立、周雪光、冯仕政、蔡禾等学者有关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基础,中国国家治理理解安置于现代化进程中,分析国家治理逻辑进程、模式和有效性等,论证创新逻辑才是理解中国国家治理历史实践、模式和有效性有效范式观点。我们认为,“现代化历史命题,改革开放政治命题,创新国家治理命题”理解当前中国国家治理脉络。

  • 标签: 中国国家治理 赶超型现代化 有效性 创新逻辑
  • 简介:现代国家黑格尔和马克思共同用以表征资产阶级革命创造政治形式最基本概念,他们共同肯认现代国家对封建专制国家超越。对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二元架构现象,黑格尔认为政治国家代表着社会普遍利益能够实现对市民社会特殊利益整合,马克思则认为政治国家实质仅仅是资产阶级特殊利益以普遍利益方式在政治上的确认。黑格尔肯定官僚政治,马克思则予以批判。黑格尔推崇君主立宪制,马克思认为它只能不彻底资产阶级民主制,并且后者也将被人民自治制度所超越。

  • 标签: 黑格尔 现代国家观 马克思 批判
  • 简介:古希腊政治思想马克思国家理论重要思想来源。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思想家对马克思相关著述和国家理论影响深远。马克思国家理论中关于古代和现代综合、历史评价和道德批判统一、个体和共同体协调等思想,都可追溯出古希腊政治思想渊源。

  • 标签: 马克思 国家理论 古希腊政治思想
  • 简介: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以超越经济领域视角对平等与效率关系及抉择问题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了其颇具特色抉择理论。本文认为,平等与效率关系既是重大理论问题又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实际问题。奥肯所提出解决平等与效率问题策略、建议对我们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维护人民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好借鉴意义。

  • 标签: 平等 效率 抉择理论 阿瑟·奥肯
  • 简介:一要坚持,二要改善,这是邓小平在党的领导问题基本思想。他把马克思主义党学说与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党的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对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和措施:坚持党的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因此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邓小平这些重要论述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邓小平 从严治党
  • 简介: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重要场所和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着西方价值观念泛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失效、学生重功利轻理想信念、网络舆论监管缺失等现实困境。新时代扎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一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二要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和方式,建设高素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队伍;三要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认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和亲和力;四要用好网络等大众传播新媒介,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增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

  • 标签: 新时代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 简介: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虽然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但并没有实现国家所有者收益权。表现在国家仅收取了矿产资源相关税费,而对矿产资源本身以零对价方式出让,造成了严重收入分配不公和政府公共事业支出资金短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只注重国家矿产资源管理者身份,忽视了矿产资源所有者身份;只注重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忽视了民事收益职能;只注重矿产资源收入二次分配,忽视了矿产资源收入一次分配。因此,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收益权,必须促成矿产资源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变,改革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在矿产资源出让一级市场实现国家收益权,建立矿产资源流转二级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标签: 矿产资源 国家收益权 民事权利
  • 简介: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中国具体实际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根本途径和整合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样化思路基础。要切实践行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条方法论原则,就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张力,并在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互动中坚守自己基本原则。

  • 标签: 中国的具体实际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简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群众工作,对巩固党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意义。上海市徐汇区开展“满意在徐汇·服务在基层”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走访行动(以下简称“满意”行动),对群众工作进行有益探索,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得到了群众充分认同和支持。

  • 标签: 党的群众工作 服务群众 基层实践 党的执政基础 决定性 徐汇区
  • 简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内部国家制度”学说,批判中心问题在于君主制和民主制对立,同时也涉及到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中介要素学说、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学说。马克思批判揭示出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把国家和市民社会头足倒置,但是另一方面,马克思批判也有泛政治化倾向。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内部国家制度 国家和市民社会
  • 简介:1852年前,马克思已经证明:(1)阶级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过渡。1852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他们阶级斗争理论。列宁依据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第一年实践经验,阐明了'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又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阶级立场,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阶级分析,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只要宪法和党章关于我国国体和党的性质规定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没有过时。

  • 标签: 生产 阶级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第1、2期合刊上政论著作。其中首先论述了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问题。他以时代高度揭露批判了德国现实社会制度落后性和反动性,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人权局限性和虚伪性。阐述了人解放历史必然性以及实现人解放前提和动力问题。论证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结合必要性,阐明了新哲学与无产阶级之间"头脑"和"心脏"相同一密切关系。这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与政治观转向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 标签: 法哲学 人的解放 现代国家 物质武器 精神武器
  • 简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任务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阶段,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引领始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谋求复兴历史洪流,呼应时代精神伟大召唤,与青年奋斗理想追求相互激荡,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生动实践紧密相连,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当前,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融入新一轮社会信息化浪潮、适应日益深化教育国际化环境等历史大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通过促进大学生个人理想追求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和谐共振、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大学生在国际比较中文化自信等方法和路径,实现高效思想政治工作“因势而新”。

  • 标签: 习近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因势而新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包括组建宣传网络,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话语路径;创作、改编电影戏曲作品,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文艺路径;翻译出版经典著作,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文本路径;运用大众传媒,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体路径。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建构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现实启示: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建设;借助大众文艺表达方式宣传思想理论;加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出版和通俗理论读物发行;推进传统与新型传播媒介深度融合。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马克思主义 传播 路径建构
  • 简介:群众路线与"三个代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本性质和宗旨,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力量源泉之所在.二者要求是一致,并彼此推动.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最好工作方法.同时,群众路线实现"三个代表"基础和手段,"三个代表"要求是群众路线和群众利益最好体现.

  • 标签: 三个代表 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 作风建设 领导方法 工作方法
  • 简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在时代转折时期形成,具有丰富内容。其中,'冷静观察'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基点。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邓小平以动态、发展视角,深刻分析了人类社会当时面临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冷静准确观察,得出了和平和发展当代两大问题重要论断。'冷静观察'形成源自邓小平丰富的人生阅历,非凡的人格禀赋,敏而好学和勤于思考,强大自信力,长期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冷静观察'基点具有强大理论张力与实践意义,这是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发挥自身卓越洞察力和决断力,对时代战略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新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斗争方法在内诸方面的总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面对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要求,更要准确把握'冷静观察'这一基点,以更宽广视野去洞悉全球问题,真正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

  • 标签: 邓小平 国际战略 冷静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