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黄爱民同志任主编的《马克主义基础理论教程》一书,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篇二十六章。第一篇:哲学篇。(包括'主客观相统一的观点和党的思想路线'、'实践的观点和共产党人的真理观'、'联系、全面的观点和共产党人的系统观'、'对立统一的观点和共产党人的发展观'、'社会基本矛盾和共产党人的动力观'、'群众观点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等六章)。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础 思想路线 真理观 人的动力 当代社会主义 全国党校系统
  • 简介: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历史地阐述了西方马克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基本主张及其由来,侧重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主张,具体地分析了其主张的观点、根据、实质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了其主张的历史价值。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批判思想 评析
  • 简介:7.“功能”的整体性任何一种理论都要显示其功能,马克主义理论同样如此。在功能上,马克主义不仅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而且也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理论。马克主义的整体性在其功能上集中体现为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一些学者认为,马克主义只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理论,而不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这是对马克主义之功能的一种误解,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从理论功能的整体性上来理解马克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性 理解马克思主义 “功能” 解释世界 改造世界
  • 简介:秦正为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奠基理论,是马克主义生命力发展史上的卓越代表。关于什么是马克主义、怎样对待马克主义,毛泽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给出了很好的回答,从而赋予马克主义以新的生命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生命 哲学社会科学版 大学学报 发展史
  • 简介:一、对微博的认识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传播马克主义是自马克主义学说建立以来马克主义传播者、继承者、研究者的使命。马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只有掌握群众,为群众所认识、所接受、所理解才能成为真正的物质力量,这正是马克主义传播的最终目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传播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主义学说 高校 物质力量 传播能力
  • 简介:对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纪念马克诞辰200周年有着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第一,尽管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和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依然在引领我们矢志不渝地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

  • 标签: 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 国际形势 人类社会 自身解放 历史规律
  • 简介: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之后胜利闭幕,并以其巨大意义而永载史册。它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会;

  • 标签: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邓小平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简介:马克主义公平观是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思想的积极扬弃,实现了价值性和真理性的有机统一。以马克主义公平观为指导,积极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社会公平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解决改革过程中争论较多的公平效率、公平的发展向度、公平的崇高与务实性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公平观 价值向度 时代问题
  • 简介:最近,我们党和政府的威信、我们国家的威信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民意调查的结果能够清楚地看到。有三个原因:一是加入WTO给我们以很大的鼓舞;二是申办奥运成功令全国上下民心振奋;三是我们这次“七一”庆祝活动搞得很好。特别是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振奋人心,鼓舞人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形象问题,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应该建立一个形象,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形象,

  • 标签: “七一”讲话 第三代领导集体 民心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同志 实事求是
  • 简介:本文提出人类正生活在一个神经意识形态时代的观点。马克主义的一种观点是强调异化造成了人的非人化,从而将一线希望寄存于人性或使用价值中;另一种观点则对此表示质疑,同时利用神经科学来解读人性,鉴于神经科学有能力恢复自然的和谐,从而可能真正找出人类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将后一种思想称为神经—马克主义

  • 标签: 谱系障碍 新马克思主义 灵魂国家
  • 简介:国外马克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前后进入中国,对其研究已成为当今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最为繁荣的领域,具体表现在:对国外马克主义历史的研究特别繁荣;研究紧跟最新发展,日益贴近前沿;研究机构日益壮大,特色越趋明显;中国开始成为国际交流的中心。国外马克主义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重马克主义正统性的奠基阶段;以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不同理解为核心的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分化阶段;1968年之后进入多元发展阶段,以各种新社会运动为基础,出现了诸如生态学马克主义、女性主义马克主义、后马克主义、族性马克主义、后殖民理论、世界体系论等各种思潮,进一步释放了马克主义的理论和政治潜能。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历史 20世纪80年代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现状 中国哲学
  • 简介:观照中国马克主义发展史,中国马克主义主要形成了哲学思维范式、理论实践互动转化范式、学术研究范式、学科建设范式、理论发展范式等范式运行形态。蕴含多维运行形态的中国马克主义科学范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理论整体、实践整体和方法论体系,形成了形式差异、职能不同、意义互补、指向同一的历史逻辑关系。中国马克主义的多维范式运行形态既反映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模式和实践逻辑,又反映了马克主义针对各国革命问题的科学张力。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 科学范式 运行形态
  • 简介:马克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马克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主义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它能够与时俱进地回应时代的新挑战,解答实践中的新问题。因此,只有把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才能使马克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理论品质 坚持和发展 生命力
  • 简介:以'马克主义与人类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世界马克主义大会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的400多名马克主义研究者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受邀参加,受邀前来的世界知名学者有40多位,包括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等。在两天会期里,有7位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举办了8场分论坛和3个专场对话,140多位国内外马克主义研究者在论坛发言。

  • 标签: 世界马克思主义 大会召开 马克思主义大会
  • 简介:本文通过研究和阐发马克主义关于人类几种基本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对不同活动类型主要特征的分析,来寻找和确定审美—艺术活动所处的位置。人对世界的掌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物质实践掌握,如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等;一是精神掌握,如科学认识活动,哲学活动等;一是精神实践掌握,如宗教、道德活动,审美活动等等。由此可以确立马克主义美学的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即艺术主要不是属于对于世界的"精神掌握",而是属于"精神实践掌握",如此划定艺术的位置并进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性,庶几近之。

  • 标签: 物质实践掌握 精神掌握 精神实践掌握 审美活动 艺术位置
  • 简介: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主义围绕实践概念进行的讨论作了梳理,认为卢卡奇等通过对劳动、意志、日常生活、批判、兴趣、交往行动、个体实践等的阐释为实践概念注入了新的思想文化元素,为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主义实践本体论提供了丰富的资养。认为在构成实践的各种元素中,劳动是最基本的,但只有和繁衍结合在一起,才可能构成人与自然的原初关系,实现从生物人到现代人的过渡。马克主义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恩格斯表述过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即"生命的生产",它回答了作为始源或基元的日常生活的基本结构、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以及人类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问题。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即人的救赎,历史上有关经验之美与超验之美的讨论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马克主义实践本体论的确立为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践本体论 美学
  • 简介:引言世界历史的进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类在感受到一次又一次跃进的同时,也间或会遭受到跃退的困扰。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人一跃。然而,时隔70余载,这一强大的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人们在感叹唏嘘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跃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毁灭性打击。在苏联,首先跃退的不是外在的政治制度,而是人们内在的信仰,信仰的震荡会导致国家政治的震荡。我们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这一跃一退,不禁要思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信仰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世界历史 人类历史
  • 简介:中国模式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与概括。马克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理解中国模式的一把钥匙。中国发展道路本身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中国模式及其内涵的客观存在性。但中国发展道路的高度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动态性,又决定了我们要用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观点,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待中国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本质和规律,并将其概念化为'中国模式'。因此,中国模式的形成、发展及不断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模式才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的发展模式。

  • 标签: 中国模式 马克思主义 价值判断
  • 简介:当下国外的马克主义思潮、流派从整体上仍处于一定的热潮当中,学派涌现,学者辈出。中国化马克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与世界马克主义研究相互借鉴和交流的迫切愿望加速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世界马克主义大会的召开,助推我国对世界范围内马克主义理论研究进展的关注,表明了'国外马克主义研究'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强的发展态势。深化国外马克主义研究,站稳学科立场,保持清晰的学科边界意识,是进行国外马克主义研究最为基本的前提性问题。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基本立场 学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