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海事法院在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旨在保障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非正式制度。这些制度与本轮司法改革的目标最为接近,是改革不容忽视的本土性资源。海事法院在跨区域管辖案件、人财物统一管理、法官队伍精英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面临着地位边缘化、存在合理性、管理混乱化三大危险。本轮司法改革应重构海事法院的权力体制,修改宪法及法院组织法,并进行法院内部去行政化、法官职业化等配套制度改革。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也可借鉴海事法院的经验。

  • 标签: 中的本土 体制改革中的 司法体制改革
  • 简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民办高等教育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即民办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呈现出的诸多弊端已经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亟待通过政策与法律创新而得到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 标签: 民办高等教育 行政管理体制问题 政策和法律 创新
  • 简介: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其前身为1954年宪法设立的法案委员会,主要负责法律草案的统一审议。2018年通过的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该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使其在功能上转变为具有合宪性审查与法律草案审议功能的综合性机关。为了有效衔接相关职权与功能,切实推进宪法监督与实施,更名后的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应通过一定的机制,尽快合理分工法律审议与合宪性审查职能,严格区分合宪性审查与合法性审查之间的界限,抓紧建立健全配套的合宪性审查程序与机制。

  • 标签: 法律委员会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宪法监督 合宪性审查
  • 简介:中国司法近代化开始于清末,近代意义上的法官也随着清末官制改革而诞生.制度层面上的司法近代化基本完成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致以1935年颁布施行的《法院组织法》为标志。德国司法近代化开始于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期间经过1919年的德意志共和国时期,到1934年前后纳粹德国建立后.德国司法权完成了统一,近代司法制度也趋于完备。本文主要将晚清以来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法官的资格、待遇及社会地位与1934年以前的德国进行比较。这段时期中、德两国的社会及法律制度有诸多相似之处:一是两国均沿用了大陆法系,法制建设具有共同的渊源;二是两国的司法体系颇为相似,法官的选拔、任用、晋级、待遇等机制相当接近;三是两国在20世纪30年代,司法权都在国家统一前提下归于中央政府的一元化领导。所不同的是近代中国司法模式基本间接或直接地以德国模式为样本,中国与德国司法体制是继受与被继受、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在原生和移植之间,同样的司法体制下,法官的实际资格、待遇及社会地位却出现了差异。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试图揭示近代中、德司法体制继受的表现、法官处境的优劣、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它们对司法实践功能的影响,考察其产生的原因,进而评估司法权在近代中、德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定位。研究中,兼涉大陆法系其他国家及英美法系部分国家的法官。

  • 标签: 法官资格 大陆法系 国家权力体系 一元化领导 英美法系 继受
  • 简介:基于对国家审计权本质属性的片面性认识,中国在建构现代国家审计体制时选择了“行政模式”,这一模式下的国家审计更多具有政府内部审计的功能,在具体运行中存在独立性、权威性、效力性方面的不足。现代社会的演进,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防范公权力自主性意识的增强,中国国家审计无法全面承担对政府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及效率监督职责的问题,开始引起广泛关注。世界各国行之有效而又各具特色的审计体制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中国国家审计体制的改革应在遵循审计权的独立性、效率性、权威性和协调性原则的基础上,以立法模式为基础,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审计体制

  • 标签: 国家审计体制 改革模式 立法模式 架构与完善
  • 简介:非诉行政执行是我国一项独具特色的执行制度。针对非诉执行的制度缺陷,各地开展了形式丰富的改革,这些改革是以法律及司法解释对非诉执行制度的确立、发展为背景展开的,无论是对其进行述评,或者展望非诉执行体制的发展方向,都需要结合非诉执行制度的性质与特征,并借鉴域外经验。本文认为,人民法院对非诉执行申请进行合法性审查是必要的,应予加强而非弱化。

  • 标签: 非诉行政执行 执行体制 改革述评
  • 简介:虽然法家思想伴随着秦王朝的倾灭、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逐渐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边缘化,但在西方史学家眼中堪称中国历史重大转折点的三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却无一不是在法家思想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下完成的.作为中国古代组织与领导艺术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 标签: 法家 中国 政治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
  • 简介:本文通过对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背景的介绍、展现了日本金融改革由渐进到“金融大爆炸”的演变,并进一步探讨了由此所带来的日本金融监管体制从分业经营的大藏省向混业经营的金融厅监管模式的转变以及日本这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封我国金融法制建设所带来的启示。

  • 标签: 日本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混业经营
  • 简介:同志们:高院党组决定,今天召开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政策释明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长春会议)会议精神和省委“司改”领导小组会议精神,通报我省法院“司改”进展情况,详细解读司改后的薪资待遇制度、单独职务序列制度、法院干部管理制度等几项重大“司改”政策。这一次政策的诠释,目的就是要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司改”的整个方案、政策原原本本的传达到我们广大“司改”的主体们(即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政务人员们),

  • 标签: 司法体制改革 电视电话会议 政策 法院 释明 海南
  • 简介:改变决策、执行和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将决策机构合伙人会议与执行机构管委会分开,设立专职行政总监;建立案件审批归口管理制度,一个案件从接案到结案,均由归口管理合伙人统一审批;建立集体学习制度,开展集体文件活动,培养集体精神,构建和谐氛围,“同心战斗,不搞窝裹斗”。

  • 标签: 合伙律师所 规范建投
  • 简介:金枪鱼案是GATT体制下一起环境与贸易之争的经典案例,而海龟/海虾案是WTO体制下一起环境与贸易之争的经典案例.两案的原告都是发展中国家,两案的被告同为美国,两案的案情极具相似之处,两案的裁决结果都是以美国的败诉而告终.然而通过对两案的比较,可以发现WTO相对于GATT而言,在环境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方面有了重大的发展,同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望对完善环境与贸易的争端解决机制有所帮助.

  • 标签: 败诉 WTO体制 原告 案情 被告 裁决
  • 简介:中国仲裁的发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仲裁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仲裁能否融入市场经济,取决于仲裁是否和市场经济具有契合性。仲裁与市场经济的天然契合性体现在仲裁本身具有强烈的经济属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仲裁的商品属性和产业属性已越来越明显地显现,经济属性已成为仲裁的另一个内在特性。中国仲裁业的发展,有赖于人们对仲裁经济属性的更深刻认知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仲裁商品服务市场,引进先进的专业服务市场营销观念,从而整体上提升中国仲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标签: 仲裁 仲裁服务商品 仲裁服务市场 商品属性 产业属性 市场营销
  • 简介: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在机构改革中积极、稳妥地推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大举措,激活选人用人机制,促进司法体制创新,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 标签: 选人用人机制 司法体制 宜宾市 中级人民法院 人事制度
  • 简介:检察一体作为各国检察制度在组织上的根本指导原则,其形态,具有组织原则上的上命下从、权力运行上的整体独立、职务履行上的内部协同等特征,其权力内涵包括指令权、职务收取、移转权、异议抗命权。当前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关键便在于明确其与检察官独立之间的合理界限,即赋予检察官一定范围内的事务决定权并承担责任。我国目前存在着检察指令缺乏规制、司法亲历难以满足、三级审批效率不足等问题。所以,应在确立检察一体总体原则的前提下,从权力主体、权限范围、责任划分等方面赋予检察官一定的办案权限,同时,从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等方面对检察指令权予以规制。

  • 标签: 检察一体 权力清单 三级审批 司法亲历性
  • 简介:在剖析以美元单一货币体制为特征的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脆弱性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发性根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信贷能力的不足和决策机制的不公平是国际金融危机未能有效防范和救助的根本制度缺陷,并据此认为如果不能克服国际货币体制的固有弊端,国际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将不可避免。对此,通过改造特别提款权,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等措施来构建防范与救助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制度平台。

  • 标签: 国际货币体制 金融危机 制度平台
  • 简介:2018’辽宁政法理论年会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政法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司法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法治化”为主题,组织辽宁省政法系统的法律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围绕辽宁法治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就司法体制改革与公平正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保障、司法实务问题及社会矛盾化解法治化等多个论题展开深入研讨,展示了辽宁政法系统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 标签: 司法体制改革 社会治理 法治化
  • 简介:自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以来,我国的三轮司法改革一直在侧重解决问题或是侧重按司法规律办事之间徘徊,其中又尤以肖、王两任最高法院院长主政期间所推行的改革为代表。某种程度上,两种改革思路的失衡导致了先前司法改革的顾此失彼和进退失据。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司法体制改革,以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办案责任、开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强化职业保障、人财物由省统管有效排除地方干扰等为试点和主要突破口,较好地统筹兼顾了坚持问题导向与尊重司法规律两种改革思路的关系。但考虑到复杂的现实国情和各种"潜规则",设计相对良好的改革试点方案在落地过程中,仍然可能会带来基层司法机关经费保障不力、司法系统内部"行政化"加剧、法官检察官选任产生"逆淘汰"现象以及独立行使的司法权力异化成司法专横甚至司法腐败等问题。鉴此,必须对正在开展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保持清醒认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纠正试点中的问题,防止改革变形走样,确保改革试点取得预期效果,为全面铺开改革创造有益经验。

  • 标签: 司法改革 试点方案 问题导向 司法规律 对立与统一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从全国主要跨省区流域污染的若干重大案件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治理这类污染问题面临的困境;从法经济学和现有司法体制的角度分析了导致这些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在解决跨省区流域污染案件中的司法机制的缺陷;并提出了解决这些跨省区流域污染案件的四大对策:一是在国家层级上将司法辖区与行政辖区分开,即建立跨省级行政区的若干大区法院或巡回法院,专门受理省级行政区之间的跨区冲突案例;二是将现行的法院的经费与人事任免的横向关系改变为从最高法院到基层法院的纵向垂直关系;三是可以尝试由最高人民法院内设立巡回派出法庭,为建立全国大区法院或巡回法院的过渡;四是建立法官独立的保障机制。最终从司法体制上解决跨省的地方司法保护主义的问题。

  • 标签: 跨省区的流域污染 行政区利益冲突 司法应对机制
  • 简介:一、初衷与局限翻译莱波尔特教授的《民事诉讼法与社会意识》并构思一篇评论性文章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莱波尔特教授是德国民事诉讼法学名家,其部分学术主张已经成了德国通说,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他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译介其代表性论文,并对其人及其学术贡献加以介绍。其次,受制于德文文献中译本的局限,我国对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曾呈现出若干误判,这突出表现为平

  • 标签: 体制转型 分析读 德国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