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高特弗里德·本是德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但他的职业却是医生。早在学医期间他就已经解剖了大量尸体,后来的军旅生涯更使他对死亡有了深刻的接触。死亡先是使他感到震惊,继而令他对生命乃至历史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为了战胜虚无,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意义,他一度让自己相信连尼采自己都有所保留的一句话:存在和世界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才是永远合理的,从而一度把艺术和诗歌创作视为战胜虚无主义的唯一可能。但在内心深处他却不得不承认,他并不相信艺术会有这一力量。尽管如此,他最终不仅承认了死亡,而且如愿地在明亮的夏日里死去了,留给我们的不是悲哀,而是一首首令人敬畏、引人深思的诗。

  • 标签: 死亡 虚无
  • 简介:本文对华莱士·肖的剧作的主题进行了剖析.作为较有争议的美国当代剧作家,肖的创作总是围绕道德这个主题,并对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许多价值观如"同情心"等,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在这部剧中,肖通过主人公莱蒙少年时期在丹的影响下所受的道德教育,探讨了个人的道德观是如何同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莱蒙的被扭曲的成长经历,肖委婉地批评了美国的右翼思潮.

  • 标签: 肖恩 《丹婶婶和莱蒙》 道德 同情心 自由主义
  • 简介:一奥地利当代著名作家托马斯·贝哈德(ThomasBernhard,1931—1989)一生写了七部长篇小说。他的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为前期,从80年代初到作者逝世为后期。前期笼罩着阴郁的荒诞,后期渗透着喜剧的嘲...

  • 标签: 前期小说创作 空间环境 精神错乱 康拉德 生存目标 石灰窑
  • 简介:在世界诗歌史上,有太多的诗人描写过情侣的分离以及分离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景。而把情侣间的分离比作天体的运动和圆规的牵连,恐怕是属于以“巧智”取胜的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独特之处了。

  • 标签: 英国 玄学派 多恩 《别离辞:节哀》 诗歌 意境
  • 简介: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利·费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与海明威小说《印第安营地》中的主人公尼克有着相似的过往经历。虽然两个故事呈现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但都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青少年在动荡年代如何成长,这一主题在这两部小说里完全契合。难怪后来海明威把马克·吐温视为自己的"宗师"。同样,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对于当下中国青少年的成长也都有不同侧面的启迪功用。

  • 标签: 马克·吐温 海明威 哈克 尼克 成长
  • 简介:19世纪最初几十年,美国社会危机四伏。为了确立一种民族共识,许多文化、政治代言人将目光投向美国早期历史,尤其是殖民地清教历史。霍桑以其对清教的特殊情感,在《迪科与红十字》与《欢乐山的五月柱》中描绘了一幅完全不同于政治家与史学家的清教历史画卷。

  • 标签: 霍桑 《恩迪科与红十字》 《欢乐山的五月柱》 清教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