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峒丁的定义和兴起背景峒丁,亦称溪洞壮丁,史书中多有记载。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3《外国门下·峒丁戍边》中记载:“羁縻州之民,谓之峒丁,强武可用。”《桂海虞衡志》中志蛮条目亦记载:“羁縻州洞,……国朝平依智高,析其种落为州县,小者为洞,凡五十余所,即其长者为首领,籍其壮丁号田子甲者为峒丁。”由此可知,峒丁是由羁縻地区土著的非汉民族组织而成的地方武装。

  • 标签: 宋代 《桂海虞衡志》 广西 《岭外代答》 地方武装 羁縻州
  • 简介:<正>《楚辞·九歌》是一组意象清新、情致深婉、语言优美的诗篇,凡读《九歌》者,无不被它的巨大艺术魅力所打动,所惊服。但同时也为围绕着它的许多问题所困惑。例如关于《九歌》的文体,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历来楚辞研究者,一般均承认《九歌》与楚国的宗教祭祀有关,但对《九歌》文体的性质缺少明确、一致的说法。通常认为,《九歌》是供祭祀典礼用的祭歌。虽然有民间祭歌说和郊祭歌说的不同,但都认为是“祭歌”这是一致的。所谓祭歌,就是供祭祀典礼上演唱的歌词。如最早注楚辞的王逸,他在《楚辞章句·九歌叙》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这就是说,《九歌》原是楚地民间“乐

  • 标签: 《九歌》 东皇太一 屈原 文体研究 《楚辞·九歌》 《云中君》
  • 简介:本文首先探讨了扬州在唐代、特别是唐中叶后的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才开始谈及伊斯兰教传入扬州.在对伊斯兰教唐代传入扬州的一些证据进行评价时,笔者又特地再赴扬州进行进一步核实取证.在对扬州伊斯兰教历史文化进行具体研究时,本文将重点放在仙鹤寺和普哈丁墓两个点上,而更着重其文物古迹的介绍和文物古迹研究意义的揭示.接着对扬州的几位重要人物、特别是对关系中国伊斯兰教全局的人物,进行了初步材料梳理.最后附带列举了扬属高邮菱塘和仪征两地的碑文名称,对仪征进行了一点介绍.

  • 标签: 扬州 碑文 碑记 中国伊斯兰教 历史文化 唐代
  • 简介:当今世界性的国际化潮流里,跨国文化比较研究颇受重视。本论文基于中国人和韩国人之间的文化比较视野,将中国人与韩国人对祖先的祭祀礼仪作一比较。韩国人非常重视祭祖,几乎每家每户都保持着祭祖活动,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且典范的一种文化现象;相对地,如今在都市中一般中国人的家庭里很少看到祭祖活动,但中国地区宗祠的庙祭颇为普遍,个别家庭的祭祖活动(忌日祭)也能考察到,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 标签: 祭祖活动 祭祀礼仪 文化比较研究 中韩 韩国人 中国人
  • 简介:1935年11月,中共中央颁布《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对"陕北肃反"进行处理,认为"陕北肃反"是"必要的"和"正确的"。这使"肃反"受难幸存者继续遭受政治歧视和组织排挤,造成"陕北肃反"长期存在争论。延安整风期间,中共中央领导召开西北高干会重新审查"陕北肃反"问题,出台《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三五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指出"陕北肃反"不仅"完全错误",而且是"革命的罪恶",处理了对"肃反"负有重要责任的朱理治、郭洪涛等人。但是,西北高干会并未能平息当事人关于"肃反"的争论。七大后,中共中央又召开西北历史座谈会重申和再次肯定西北高干会关于"陕北肃反"的结论。"高饶事件"后,西北高干会关于"陕北肃反"结论受到冲击。随后,中共中央对"陕北肃反"结论做了修订,减轻了朱理治、郭洪涛等人在"肃反"中的个人责任。"文革"后,"陕北肃反"争论再次爆发。1983年,在"五人小组"的主持下,通过《五人小组对于解决西北历史争论问题的分析和方针》,进一步解决了"陕北肃反"存在争议的具体问题,基本上肯定了西北高干会关于"肃反"的定性和主要结论。纵观从西北高干会到中共中央"五人小组"历时近半个世纪处理"陕北肃反"的历史,虽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陕北肃反"相关当事人和研究者等至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但从总体上看中共中央对"肃反"的处理结论已经越来越接近历史真相。"陕北肃反"长期存在争论与中共党内不同时期现实政治斗争,尤其和高岗问题有密切关联。

  • 标签: “陕北肃反” 西北高干会 “肃反”定论 “肃反”争论
  • 简介:檼衬角袱是记录在史籍《营造法式》中的一种构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经有多家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其中仍有一些疑问和争议,本文从文字和实例出发尝试对这一问题继续深入。研究表明,檼衬角袱是设在有平棊或者平闇的庑殿、歇山或者攒尖建筑角部的草乳栿,其结构意义在于支撑大角梁的同时起到加强角部构造的作用。文章还对可能设有这种构件的唐至宋金建筑遗存进行了枚举,方便今后针对这些建筑遗存中的檼衬角栿的实证研究

  • 标签: 檼衬角栿 《营造法式》 转角构造 佛光寺东大殿
  • 简介:罗香林是客家学的奠基人,他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饶平半山客的研究同样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饶平半山客是客家民系中的一个支系,本文就饶平半山客的基本状况;半山客的特有的、传统的、客潮相融合的文化和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及方法问题进行一些论述和探讨,旨在求教于专家学者的批评和指正。

  • 标签: 学术理论 客家民系 方法问题 专家学者 奠基人 客家学
  • 简介:皇子册立为太子後,便以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入主东宫,开始接受全方位的教育。但东宫的设置与管理比较松散,在北宋东宫一般不另外建造,只是将原来皇子居住的王府等视于束宫。政和五年(1115),钦宗升储时,就只称太子府,命太常少卿葛胜仲兼太子右谕德。①因此,史学家李心传在记载中称:“东宫旧无有。”束宫的专设要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被立为太子时才建。当时临安城小,东宫建在丽正门内,地方狭隘。此後,太子憎、光宗都在这裹备位皇储。”孝宗曾对辅臣说:“今後东宫不须创建,朕宫中宫殿,多所不御,可移修之。”

  • 标签: 宋代 皇储制度 东宫 设置原则 政治权利 历史特征
  • 简介:1906年的南昌教案是义和团之後的第一大案,在中国教案史上也有其特殊性。不仅因为有九名外国人被害,多处教堂、学堂及教民房屋被抢掠焚毁,结案时除惩凶、赔款,还处分了包括江西巡抚与两司在内的十多名官员;更因为前此教案皆民教相仇或者教与教仇,而朝廷命官(南昌县知县江召棠)在教堂身受重伤、随即死亡之事,“实为我国自有教案以来所未见”。以往的研究简单定性为帝国主义侵略,但真正起因却是地方大员玩法徇私,事发後又竭力欺上瞒下、弥缝推诿,不仅使南昌县令江召棠在列强与上司间两头为难,被迫走上绝路;更让清政府在外交谈判中处处被动,国侮权丧。

  • 标签: 南昌教案 中外交涉 玩法徇私
  • 简介:《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学史和世界语言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它问世以来,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人研究它。清乾嘉时代,《说文》的研究达到鼎盛,形成了所谓的'说文四大家'。其中,又以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造诣最深、成就最大、影响最广。《说文》是研究上古汉语的津梁,而《段注》又是我们通《说文》的基

  • 标签: 文段注 注研究 说文段
  • 简介:哑吗勒案是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它造成中国、葡萄牙、澳门两国三方关系史的逆转。案发很大程度上是哑吗勒等力图推行澳门殖民战略使各方矛盾激化所致,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清朝当局将民众放在外交前置地位的思路。案发后,葡澳当局乘机侵夺中国在澳门的主权,而清朝有关当局的应对则过分软弱。

  • 标签: 葡萄牙人 政务委员会 理事官 两广总督 汛兵 事件研究
  • 简介:本文概述了循化的历史和循化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循化的时间,分析了循化撒拉族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和独特的内部结构、有关制度、祖传手抄本《古兰经》等对这个聚居区形成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清乾隆前在循化初建的清真寺,特别是古貌大体仍存的7座清真寺,介绍了循化伊斯兰教的教派(包括拱北)、教派斗争和穆斯林反清起义,最后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循化伊斯兰教和对循化伊斯兰教大家不熟知的几条汉文资料的存目。

  • 标签: 循化伊斯兰教 历史文化 研究
  • 简介:<正>托忒文这一文字系统是几百年来在卫拉特蒙古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它是由四卫拉特的启蒙大师札雅班第达南海嘉错(1599—1662)于1648年冬在楚河流域创制的,迄今为止已有34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几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托忒文研究也随之萌芽、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研究领域,是蒙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正字法 卫拉特人 长元音 托忒文 四卫拉特 传统研究
  • 简介:<正>金代奴婢问题是关系着女真族社会性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对金代奴婢问题的深入把握,细密的分析,想正确的说明女真族的历史的复杂变化过程,及其与中原封建经济矛盾斗争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也是困难的。本文想着重的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金代奴婢的来源,数量与奴主贵族占有奴婢的特点;(2)奴婢的工作与地位;(3)关于奴婢的解放问题;(4)附论“驱丁”不是奴隶。

  • 标签: 女真族 金代 金世宗 奴隶制 奴隶社会 奴婢
  • 简介:法国海权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海权研究样本。法国海权史和海权思想理论研究,在国外历来受到学者重视,诸多研究者纷纷于其中发掘历史启示并进行理论升华。相对而言,国内学界未能足够重视该领域研究,同时国内对法国海权的一些认识存在误区。该领域研究不仅尚有许多可探索空间,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法国 海权研究 研究意义 研究综述
  • 简介: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新加坡华文文学也随之从马华文学中分离独立出来,并在原有的马华文学基础上,在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新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开始了独特的发展道路。新加坡华文文坛在一个短暂低潮期后出现了蓬勃的现象。

  • 标签: 新加坡华文文学 马华文学 作家研究 新兴国家 马来亚 文学本
  • 简介:英国蒙古学研究简介那顺巴依尔(Nasunbayar)英国蒙古学研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一世纪。1876—1888年,著名历史学家霍渥斯出版了他的四卷《蒙古史》(共五册)。这部巨著,在欧洲是继多桑《蒙古史》之后的又一部影响极大的论著,也是英国蒙古学历史开...

  • 标签: 蒙古学研究 研究简介 剑桥大学 布里亚特 蒙古文化 英国
  • 简介: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金国汗皇太极更改国号,满文作(daicing),①汉文为大清。从此历朝沿用,直至辛亥鼎革、清帝逊位。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大清”?这个国号包含何等特殊的象征意义?自上世纪初叶,中外治清史者潜心研究,各抒己见,有关论著相继问世。然而,迄今尚无共识。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确定此国号源自何种语言,或认为满语,

  • 标签: 国号 词源研究 大清 象征意义 皇太极 金国
  • 简介:辽代节镇体制与晚唐五代一脉相承,与宋代节度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辽代节镇除本州(治州)外,亦下辖支州(属州)。节度使通过带本州刺史衔管理本州,同时加观察使衔统领支州。《辽史·地理志》关于“节度州”统刺史州的说法不够准确,应为“节度使”统州。辽代节镇在行政、军事、财政上直接隶属于中央。辽代实行的是中央—节镇—州—县的管理体制,节镇为辽代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这是唐五代节镇体制与辽代地方分权政治结合的产物。

  • 标签: 辽代 节镇体制 节度使 本州 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