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形制、工艺以及对腐蚀层光学、化学分析,XRD检测,还有^210Pb放射性强度测定等,是鉴定古代青铜器真伪常用手段。通过观察铜锈腐蚀现象也可将人工做锈与长期埋藏自然形成青铜锈蚀加以分辨。但由古旧金属或真的古代物品再加工而成高仿品制作之精良,使用传统检测手段可能仍无法确定真假。锡同位素测量是能克服上述不足,有效鉴定青铜器新方法。

  • 标签: 青铜器 同位素 测量 应用 放射性强度
  • 简介:2008-2011年,笔者先后参加了由英、美、德等国博物馆专家举办数场专题讲座,主题是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本文结合国外同行先进经验,从摄影角度谈谈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认识和理解。主要探讨以下三方面问题:是数字化博物馆特点及其建设必要性,二是数字化博物馆中摄影技术运用,三是大英博物馆数字化摄影管理经验。

  • 标签: 摄影 博物馆 数字化 虚拟网络
  • 简介:吉州窑是宋元时代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最富创造力窑场,工艺之独特、技法之多变、题材之丰富、格调之清新质朴,堪称空前绝后。黑釉瓷器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个重要品种,其生产历史悠久,产地遍布南北,装饰多样,工艺精湛,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科技与艺术成就,中国陶瓷史和社会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

  • 标签: 吉州窑 瓷器 黑釉 实践 策划 成功
  • 简介:博物馆害虫综合防治是取代以往博物馆害虫治理措施新方法。它融博物馆学、昆虫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为体,治虫实践中,以生态安全和整体协作为原则,力主摒除有毒化学药剂博物馆中使用,并将害虫防治融入博物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之中,提高藏品保管工作现代化水平。现今,社会大众对博物馆在生态环保和科学管理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博物馆需要及时关注国外害虫治理新动态,对博物馆害虫综合防治概念、历史、内容、应用技术,以及与我国传统作法差异有所了解

  • 标签: 害虫综合防治 藏品保管 生态
  • 简介:王宏钧先生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此次访谈主要围绕“国博百年发展”这条线索,内容涉及辛亥革命之后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创设与建馆概况、解放初期历史博物馆改革、1958年-1959年“中国通史陈列”筹建和以后数次修改,以及其他业务重要发展等;最后,王宏钧先生从自己角度谈了国家博物馆百年发展所留下重要精神财富及对博物馆事业期望。

  • 标签: 百年国博 中华文明 复兴之路 光辉前景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疯狂进攻,张学良与蒋介石提出和采取了系列应对策略和主张,对日策略中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左之处,更有尖锐对立面。随着日本侵略益深,他们应对策略分歧愈大,并最终走上相背道路。探究张学良与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后对日策略异同,有助于还原历史真实面目。

  • 标签: 张学良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对日策略比较
  • 简介:、对狮子最早认识狮子是最凶猛食肉猫科动物之。狮子体形硕大,头部宽阔,鼻骨较长,鼻头呈黑色。耳朵较短,近圆形。四肢强壮,爪子较宽,尾巴较长,末端还有簇深色长毛。狮子毛发较短,体色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颈部周围包着层鬃毛,称作“狮鬃”,鬃毛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长长鬃毛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雄狮猎物前和黎明起身前往往大声吼叫,这就是著名狮吼。

  • 标签: 形态 石兽 石狮 狮子 黑色 棕色
  • 简介:唐代佛教石刻是研究陇东地区唐代佛教思想、佛教雕刻艺术珍贵资料。本文对庆阳市博物馆所藏两件唐代造像龛作简要介绍。

  • 标签: 唐代造像龛 殷荣造像龛 殷达造像龛
  • 简介:2002年,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率先登报招募志愿者。此后,中国博物馆志愿者数量及规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志愿者出现为博物馆带来了活力,他们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搭起座座沟通之桥。如何使用好和管理好越来越多博物馆志愿者?笔者认为建立套行之有效培训和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本文首先对博物馆志愿者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总结了国外相关方面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志愿者发展机制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博物馆 志愿者 培训 激励
  • 简介:气候影响,塔砖材料性能劣化加剧中国古塔结构损伤,减少了古塔结构寿命。为此,课题选择两个极具代表性中国古代砖塔1500年历史嵩岳寺塔和1200年历史法王寺塔进行同性研究,欲证明两塔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形制、塔体古砖制造原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相似性和同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两塔塔砖材料成分,采用压汞法对两塔塔砖材料孔隙率、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布特征进行了实验。两塔塔砖材料实验结果差异证明:公元5世纪到公元8世纪300年气候影响(该气候为自然营力而非实验室人工模拟),塔砖材料孔隙率增大是导致中国古代塔砖性能劣化主要原因,大约30%左右孔隙从小于1000nm孔径发展扩大到10000~50000nm孔径是塔砖材料孔隙率增大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预防小孔径孔隙(小于1000nm)气候影响下发展扩大防治措施应该成为中国古代砖塔保护工作研究重点。同时,对因塔砖材料性能劣化而产生古塔塔体表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有利于中国古代砖塔保护。

  • 标签: 气候变化 同一性 材料成分 材料结构 表观特征
  • 简介:人与自然交流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大自然本身领悟美感,陶冶情操。八亿神州辽阔土地上有众多久负盛名山川和人文景观,诸多仁人志士在那里留下了广为传诵名篇佳作,成为激励世人、引发爱国情操策源地。当代中国名片人民币将此弘扬光大,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祖国有代表性名胜便纷纷成为它主景图案,在给人美感同时也让整个中华民族为之自豪。

  • 标签: 名胜古迹 人民币 名山 人与自然 陶冶情操 人文景观
  • 简介:《长物志》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是本有关园林装饰艺术著作。细究其诞生特殊时代,考虑创作者地位身份,《长物志》无疑对于研究明末文人之审美旨趣以及精神面貌都有着极其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即选取《长物志》卷六进行分析解读,旨在通过对这些物质化家具探讨而进步揭示出作为明末文人阶层重要“自我表达”精神意义。

  • 标签: 《长物志》 明末家具 自我表达
  • 简介:2012年5月30日,“中国古代金属文物认知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中科院院士、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干福熹研究员倡议,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科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承办。

  • 标签: 中国科学院 金属文物 认知研究 北京 古代 中科院院士
  • 简介: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主编大型甲骨学商史专著——《商代史》,由下述11卷组成,即卷、《商代史论纲》(宋镇豪主笔),第二卷、《〈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征》(韩江苏、江林昌著),第三卷、《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王震中著),第四卷、《商代国家与社会》(王宇信、徐义华著),第五卷、《商代都邑》(王震中著),第六卷、《商代经济与科技》(杨升南、马季凡著),第七卷、《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宋镇豪著),第八卷、《商代宗教祭祀》(常玉芝著),第

  • 标签: 商史研究 成果史 甲骨学商史
  • 简介:“丝绸之路文物展”是国际博物馆界受关注展览。近年来,丝绸之路文物展多次亚、美、欧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适应世界范围和平和发展时代主题。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丝绸之路文物展”仍会受到重视,地域会进步扩大。

  • 标签: 文物展览 丝绸之路 国际合作
  • 简介:中国共产党陕甘边苏区建立经历寺村塬、照金和南梁为活动中心三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是党陕甘边区建政尝试和探索。以南梁为中心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可以追溯到刘志丹、谢子长来到南梁带宣传革命真理。

  • 标签: 革命根据地 边区 布币 货币 早期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正车辆自产生到普及经历及其漫长发展历程。早在公元前4600年,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王朝乌尔王陵旗柱上就出现四匹马拉四轮车图形,这辆车轮子并没有辐条,像是用两块木板拼成板式轮,它应该是车轮演变序列中类型(表,A式轮)①。德国罗纳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块墓石上,刻绘双套牛车图形②。公元前2000年左右,外高加索地区出现车,亚美尼亚鲁

  • 标签: 岩画 东部地区 欧亚草原 车辆 蒙古国 阿尔泰山
  • 简介:熏蒸剂普遍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处理中。曾经广泛使用些熏蒸剂(如溴甲烷等),由于它们对环境、人体以及藏品危害,如今还在使用已极少。人们致力于寻找新熏蒸剂。同时,替代技术也在被开发、利用,如采用气调技术等非化学方法来处理文物。博物馆诸多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的藏品,如肌肉、皮革、动物胶、丝织品等。

  • 标签: 熏蒸剂 馆藏品 蛋白质 组分 保护处理 文化遗产
  • 简介:为了研究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评估准确性,应用概率方法,以结构损伤指数、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概率法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现状分析与实验数据,定烈度计算各种破坏状态等级中每破坏状态出现概率,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应为概率最大地震破坏状态,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程度。并对经受过汶川地震结构形式古建筑进行了验证,从而验证该方法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方法将提高木构古建筑震害预测准确性,为古建筑抗震加固提供有效理论支持。

  • 标签: 木构古建筑 地震 评价方法
  • 简介:前言在陶瓷史研究中,除了考古学实证资料以外,古代文献也是非常重要参考资料。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再根据传世品和发掘出土实物资料,我们可以对些疑难问题进行推测,比如当时陶瓷工艺用料、流传等问题。韩国文献中,关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中国明代陶瓷记载并不是很多,所以《朝鲜王朝实录》(即中日习称《李朝实录》)与《慵斋丛话》与中国瓷器有关记载便成为极为重要文献。本文即通过这些记载来探讨两国朝贡贸易瓷器情况及禁止在朝鲜境内使用中国

  • 标签: 中韩国 国瓷器 文献中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