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重症患儿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手足口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家庭与躯体标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体温恢复正常、溃疡愈合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出院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重症患儿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手足口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型口足病的临床治疗,对两种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收治的200例小儿重型口足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进行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方法另外一组进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00例中手足口病临床患儿均被治愈。其中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为94%,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是92%,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重型手足口病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采取合理措施,预后良好。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疾病的特点及患者年龄和生理特点,因此加强手足口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家属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为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56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56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嗜睡(100%)、肢体震颤(96%)、心率增快(84%)、持续高热(92%),高血压(56%),呼吸不规则(99%),高血糖(10.7%),危重症出现时间为病程的第2-5日,平均(3.1±1.1天)。白细胞数增高(大于15×109/L),56例均行病毒检测,其中肠道病毒71型48例,其他肠道病毒8例。56例均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治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51例治愈,要求出院3例,2例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以EV71多见,起病急,变化快,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征象并积极治疗,可提高患儿治愈率或改善预后。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3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采取物理药物降温,做好呼吸道、消化道隔离,加强皮肤、口腔、饮食、心理护理。结果230例患儿平均住院5.3d,全部治愈。结论加强消毒隔离,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卫生宣教,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是治愈手足口病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治疗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不同病原学的临床表现。方法对2012年04月至1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组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肢体震颤、眼球异常运动、易惊、嗜睡、呼吸节律改变、血压高等,易发展至危重症。结论我院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感染为主。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规律,提高对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做好防治工作。方法对35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此病多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易发生集体感染甚至流行。本组病例发生心肌损害2例,占5.7%,无重症病例。结论提高对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是控制预后、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手足部腱鞘肿块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手足部腱鞘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诊断,观察诊断准确率。结果所选患者经过高频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0.0%(32/40),高频超声将6例腱鞘囊肿和2例腱鞘纤维瘤患者误诊为滑膜囊肿(4例)、滑膜炎(2例)、腱鞘囊肿(2例)。结论手足部腱鞘肿块患者运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良好,具有推广应用的机制。

  • 标签: 高频超声 手足部腱鞘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学校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本镇6所幼儿园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中3所幼儿园的学生定为对照组,余下3所幼儿园的学生定为观察组。对对照组的学生和老师等采取常规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对观察组学生和老师等采取加强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和各种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两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讨论学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后,观察组手足口病总发病率(8.92%)明显低于对照组(1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手足口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除3-4.5岁年龄段外,各年龄段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校等机构积极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和爆发。

  • 标签: 手足口病 学校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护理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0至2012年10月期间接受诊治的2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儿均给予系统的护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儿口腔疼痛1~2天缓解,口腔溃疡3~4天基本愈合,均在4~5天时间内恢复正常饮食,口腔疱疹消退所用时间平均为(5.17±0.4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53±1.28)天,患儿均康复良好。结论密切观察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患儿的病情,并给予系统有效的护理,不仅能够迅速止痛,减轻患儿痛苦,促进疱疹消退,使患儿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饮食,更能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 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感染诱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心肺衰竭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且造成的死亡率较高,故应早期进行识别。本文从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可以预测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病情进展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对症治疗,加强消毒隔离,做好皮肤、口腔等基础护理。结果9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痊愈出院,2例合并肺出血好转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积极配合抢救,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细心护理,做好消毒隔离,是提高危重患儿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重症 手足口病 救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根据手足口的发病特征对轻度和重度患儿进行区分,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患儿家长进行详尽的健康教育,患儿的痊愈,说明规范护理是患儿康复的有力保证,同时消除了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

  • 标签: 手足口病 护理 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提高患方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循证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与健康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反比。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该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 标签: 手足口病 炎症因子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小儿手足口病防制方法及临床效果,以期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市2017年1月—12月27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1月—6月13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将7月—12月135例儿童作为研究组,两组分别行常规的洗手措施及系统的手足口病防制方法,比较两组儿童的手足口病患病情况。结果研究组儿童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儿童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18.5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系统的手足口病防制方法有助于减少手足口病发生率,对有效控制疫情、保证儿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控制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