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评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护理操作质量、病例书写质量、健康教育质量、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门诊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集束化护理管理用于ICU脓毒症患者中,分析其对患者早期脱机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0例ICU脓毒症患者分组研究,乙组行常规护理,甲组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28天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脱机成功率为92.73%,高于乙组的76.36%,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脓毒症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效果理想,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升脱机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管理 ICU 脓毒症 早期脱机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之一,随着季节变化,且公共场合人数众多,不同类型的传染疾病或食物中毒发生率将持续上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卫生法规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能够让人们快速掌握其知识以便能够应对危机措施;因此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控力度,完善其相关对策具有在保障大众卫生健康方面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管理 现存问题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OCT血糖仪实施血糖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名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本组护士共来自于26个科室。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便携式血糖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并采用人工转抄数据。观察组护士则应用POCT血糖仪对患者行血糖信息化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率、血糖的漏测率、血糖记录的准确率、仪器质量控制的完成率、血糖转抄的错误率、组中高血糖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率、血糖记录的准确率、仪器质量控制的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糖的漏测率、血糖转抄的错误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高血糖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血糖管理时,应用POCT血糖仪实施血糖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OCT血糖仪 血糖信息化管理 血糖控制 漏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医务中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医务人员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医务人员采用常规医务管理方法,实验组医务人员在此基础实施量化管理模式。以医务人员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和医务质量为标准,对不同医务管理方法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量化管理模式后,实验组医务人员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和医务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量化管理模式能够增强急诊科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提升医务质量,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建议在急诊科临床医务管理工作中应用。

  • 标签: 急诊医务 量化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器械包管理中电子器械图谱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院电子器械图谱实施前抽取12587个手术包,实施后抽取13694个手术包,对实施前后手术器械包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器械包缺损率、损坏率、混装率,电子器械图谱实施后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器械图谱在手术器械包管理中应用,减少了手术器械包缺损、损坏及混装情况,提高了手术器械包管理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电子器械图谱 手术器械包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科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7年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高血压干预治疗管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全科医生综合干预高血压管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两种不同干预方式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和治疗前相比较都有明显改善,血压水平降低,但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生综合干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血压控制效果显著,能够较好控制危险因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科医生综合干预 社区高血压 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24小时康复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2018年收治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4小时康复管理,并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改良Bathel指数、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24小时康复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偏瘫肢体功能训练 24小时康复管理 ADL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医院的预防传染病监控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12月,病例数为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疾病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感染科监控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传染病率较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中重视感染管理科对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工作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够提升医院对传染病传播的预防和监控效果,但本次研究尚未发现差异,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科 传染病监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消化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经过对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92.80%),P<0.05。结论对于消化内科患者而言,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剂科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贡市第四医院2018年5月-10月90例处方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0例处方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给药,观察组采用药剂科管理模式,对比两组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高于对照组,溶媒不当、用药周期过长、超适应症、联合用药不当、剂量不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菌药使用品种、给药天数、药物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剂科管理能有效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保证用药的安全,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剂科 管理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措施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选取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者入科时间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管理组和规范化管理组,每组选取38例研究对象。常规管理组患者在入科期间行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规范化管理组则在常规管理组的基础上予以规范化肠内营养管理措施。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后各项营养代谢指标差异,分析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措施在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比较,规范化管理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管理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利用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措施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 危重症患者 营养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特色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在我院医治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乙组(38例)、甲组(38例)。乙组是西医护理管理,甲组是中医特色护理管理,总结护理质量、感染和满意度。结果甲组的技术操作水平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常规应用评分、护理效果评分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感染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甲组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乙组(P<0.05)。结论在患者护理中,中医特色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中医特色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率、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理想,能减少差错和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以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ECMO联合机械通气在长途转运中的管理经验。方法转运前评估患者,做好转运准备,制定转运预案,转运时团队协作,途中保持各类管路畅通,确认安全性与稳定性,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转运安全成功。结果2例患者使用ECMO联合机械通气长途转运,均安全到达目的地。结论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配备完善的医疗器械,能提高ECMO联合机械通气在长途转运中的安全管理

  • 标签: ECMO 机械通气 长途转运 安全管理
  • 作者: 罗建青1于树芳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9-11-0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9年第17期
  • 机构:(1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柯坪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22)(2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医院药房药品管理当中药品管理服务创新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药房药品管理资料中选取200份,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的常规药品管理模式100份药品管理资料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之间药品管理服务创新模式100份药品管理资料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药品管理结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药品管理资料的药学服务情况,研究得知,实验组药品中购药时间、错误用药率等指标较优,且两组药品管理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药品管理方式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研究得知,实验组药品管理模式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较高,且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医院药房药品管理当中采用药品管理服务创新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药学服务情况,还能提升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医院药房 药品管理服务创新模式 建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品调配风险控制,评价其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17年7月—12月我院药房179份药品记录进行分析,于2018年1月—10月制定并实施了问题及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对控制前、后药品差错率及满意度比较观察。结果控制前,差错率为35.19%、满意度为75.36%;控制后,差错率为14.28%、满意度为92.68%,控制后药品差错率、满意度明显改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药风险控制措施在药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降低配药差错率,还可以提高患者对药房的满意度,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药品 风险控制 药房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PDCA循环法提高口腔种植器械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两套新使用的种植器械按照是否用PDCA循环法管理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种植器械盒完整率和对器械性能的影响评价器械管理质量。结果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89%和100%,种植器械盒完整率分别为92.6%和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器械磨损与钻头更换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PDCA循环进行口腔种植器械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PDCA循环 口腔种植 器械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骨科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术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观察组由药剂科人员参与用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及药物费用。结果对照组抗菌药物用药合理率为76.74%,观察组为95.3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药物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科参与骨科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节约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药剂科 骨科 抗菌药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医改形势下大数据对医院档案管理的影响。方法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环节,其记载了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与医疗状况;分析现阶段档案管理现状,全面转变档案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模式,运用大数据手段来实现档案管理,通过改变观念、完善设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建立信息安全体系等,从而完善医院档案大数据管理,提高医院档案的管理水平。结论新医改形势下大数据对医院档案管理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质量,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

  • 标签: 新医改形势 大数据 医院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