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潜在并发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对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2例乳腺癌患者,发生并发9例,其中皮下积液5例,患肢水肿2例,活动受限1例,皮瓣坏死1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有效的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腺癌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鼻饲并发的护理要点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为30例。所有患者给予鼻饲,在鼻饲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的前提下,采用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更低,心理焦虑程度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鼻饲并发症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结局和产科并发发生发展的影响,从而对孕期保健和产科分娩提供相关的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我院有完整妊娠资料的1000例适龄单胎的妇女进行回归性的实验研究。就研究分为两大组就行研究,第一大组根据身体体质指数BMI分为四组A组低体重组、B组正常组、C组超重组、D组肥胖组四组。第二大组根据孕期的增重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为体重增加<15kg;Ⅱ组为体重增加15~20kg;Ⅲ组为体重增加>20kg。观察和比较组间产后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孕前体重方面来说,C组、D组产程阻滞、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但是在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难产、妊娠高血压、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而上升(P<0.05);产后出血、胎位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则与孕期体重的增加无关(P>0.05)。结论依据探究与结果进行分析,孕前体重和孕期的体重变化与产后并发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应当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孕前体重及孕期的体重增加进行适当的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并发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母婴生命安全、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 标签: 孕前体重 孕期体重增加 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少肝癌介入术后并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癌患者30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15例。将予以常规护理的肝癌患者作为参照组,将予以循证护理的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肝癌患者并发发生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肝癌患者中腹部疼痛、发热、肝肾功能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并发的发生,将护理质量提高,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循证护理 肝癌 介入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期保健服务对产后并发发生率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分娩产妇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100)和实验组(n=100),产妇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笔者医院产后随访服务。对照组孕期不给予保健服务,实验组孕期给予保健服务。评价产妇的产后并发率。结果产后记录得出实验组的并发(贫血、胎膜破裂、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糖尿病)少,与对照组数据比较经χ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孕期阶段时,施以保健服务,能够大大降低产后并发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孕期保健服务 产后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并发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120例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人流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并发有人流综合征、出血、子宫穿孔、人流不全、空吸与漏吸及术后感染等。年龄、孕期和孕次数与并发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人工流产综合为人流术后发病率最高并发,其发病率与妊娠次数和手术时的妊娠时间有关,妊娠次数多或者手术时妊娠时间>2月的并发发病率高。

  • 标签: 人工流产 并发症 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常见并发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PCNL治疗的24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手术的常见并发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246例患者,共行263次手术,发生严重并发13例,术中无胸、腹腔脏器损伤;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2例(0.76%),1例为孤立肾,1例为双肾重度积水,2例术后均转为血液透析治疗;术后出现高热、感染22例(8.36%),其中3例为感染性休克(1.14%),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术后迟发性大出血8例(3.04%),其中5例经夹闭肾造瘘管、更换气囊肾造瘘管、补液、输血、应用止血药等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行肾切除,1例因失血过多死亡。术中液体外渗5例(1.9%),经引流、利尿等处理后痊愈;术后结石残留较常见,上述资料总的结石取尽率为90.6%(223/246)。结论术后出血、感染、肾功能损害是PCNL术后较严重的并发,应当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术后结石残留、液体外渗也较常见,但该术式的微创和可重复取石以及可结合其它取石方法等优点,使其成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术式。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并发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患者实施PICC置管术后的并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0例,局部感染发生2例,穿刺点渗血5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异位1例,贴膜过敏2例,未出现导管断裂,静脉血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他患者顺利拔管。结论置管前进行正确的评估。置管时严格的无菌操作,置管后加强维护,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溃疡手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发生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对观察组行胃溃疡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行胃溃疡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保守治疗,能减少并发发生,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溃疡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我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化疗的肿瘤患者80例,乳腺癌20例,肺癌25例,直肠癌20例,胰腺癌15例结果8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红肿,10例患者插管发生静脉炎,9例患者导管发生堵塞,3例患者出血穿刺点感染,2例患者有血栓形成,经过护理并发都恢复良好,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日常维护,针对并发发生的原因采取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置管后的宣教,出现并发后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并发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研究痔疮(hemorrhoids)术后护理及常见并发的临床观察与处理,为治疗痔疮患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痔疮患者临床资料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术后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发生情况以及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例数为39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5.12%;对照组护理总满意例数为30例,护理总满意率为71.43%,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发生率为9.75%(4/41),对照组的并发发生率为21.95%(9/41),实验组的并发生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痔疮术后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发生率,提高护理总满意率。

  • 标签: 痔疮术后护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痔疮术后护理及常见并发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痔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基础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发现,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痔疮患者术后应用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患者并发发病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痔疮 术后并发症 护理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预防性护理中鼻饲并发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存活率、并发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结果实验组存活率为100%,并发发生率为0,重度营养不良率为0,轻度营养不良率为8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a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于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并发发生率低,存活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特重型脑外伤 预防性护理 鼻饲并发症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0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进行,观察组在其基础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患者出院后3个月以内的心血管时间再次发生率5.00%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15.00%,(t=4.5384,5.5324;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10.00%显著对照组的3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总体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的发生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总体的效果良好。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心血管事件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对减轻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ICU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危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持续不间断输注法,采用肠内营养泵按80ml/h~100ml/h的速度持续输入,直至营养液输完,每日的营养液总量为1000ml~1500ml;实验组采取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每输注4h,停止1h,回吸胃残余量<50ml时,进行下一次营养输入,其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各种肠内营养并发,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食物反流、胃管堵塞、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代谢方面的并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肠内营养的并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并发症 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并发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60例经PICC导管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并发发病率。结果两组在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血栓形成、导管脱出移位、导管相关感染、穿刺点渗血等并发的发病率方面均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术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的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

  • 标签: PICC 肿瘤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人中IG、TC、HDL-C、LDL-C在病理状况下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建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CDO-PAP)检测不同年龄正常人和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糖代谢异常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血脂指标的变化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187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HbA1c、CHOL、TG、Apo-B、的检测结果得知,随着病程进展而增高,呈正相关,与HDL-c、Apo-A1呈负相关。结论血脂测定可作为检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一项特异性指标。

  • 标签: 血脂测定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分析在妊娠期对高龄产妇采用孕期保健干预后,产妇的产后并发情况以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随机选取了自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医的92例高龄产妇作为此次的实验对象,然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保健组并给予两组产妇不同的检查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查干预,保健组患者采用孕期保健,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在产后出现并发情况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产妇在妊娠结束后,保健组中产妇出现刨宫产、巨大儿生产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情况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保健组中产妇的妊娠结局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妊娠期高龄产妇采用孕期保健干预后,显著降低了产妇的剖宫产率、巨大儿生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控制了并发的发生,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妊娠结局,有利于产妇的安全分娩,应广泛应用于高龄产妇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中。

  • 标签: 高龄产妇 孕期保健 并发症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