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掌侧入路桡骨远端万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我院骨科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纳入本研究中,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外固定术,试验组患者实施掌侧入路桡骨远端万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三个月腕关节掌倾角与尺偏角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腕关节掌倾角与尺偏角度差异较小(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三个月掌倾角与尺偏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在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应用掌侧入路桡骨远端万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度,安全性高。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并发症
  • 简介:背景:已有研究对腰椎骨折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但关于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有限元分析的研究不多。目的:以有限元法分析腰椎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螺钉内固定模型,以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正常腰椎模型、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螺钉内固定模型的最大轴向位移、最大弯曲度、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以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单向钉固定组和万钉固定组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侧弯时的最大轴向位移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钉固定组在以上各方位的最大轴向位移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2单向钉固定组和万钉固定组在各方位的最大弯曲度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钉固定组在各方位时的最大弯曲度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3万钉固定组在各方位时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P〈0.05-0.01);4单向钉固定组和万钉固定组在各位置动作时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布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钉固定组在各方向动作时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布低于单向钉固定组;5结果表明,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和万螺钉内固定均可以承载大部分应力,明显降低腰椎的最大轴向位移、最大弯曲度、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以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其中万螺钉的内固定稳定性优于单向螺钉。

  • 标签: 腰椎 骨折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大面积烧伤患者因愈后汗腺无法再生,造成排汗功能丧失。尽管目前在动物实验中汗腺样细胞可以恢复汗腺功能,但在人体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既往研究显示,可以利用汗腺发育关键基因诱导干细胞汗腺样细胞分化。现欲将EDA基因及其受体通过慢病毒基因转染技术整合至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上,依靠EDA基因对汗腺发育的调控作用,达到汗腺样细胞诱导的分化的目的。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实验各组成部分进行综述,并分析实验可行性。

  • 标签: 慢病毒载体 ADSCs EDA EDAR 汗腺样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制剂注册中药研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探索将中药制剂转化为中药新药的设想,为我国医药器械注册申报和中药新药转化提供借鉴。方法:根据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收集医药机构《中药配方》的相关材料,并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结果: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同时,医药机构也对此做出了相应的回应。结论:要重视药品关键信息的透明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溯源性,增强医院对中药制剂的认识,增强其对中药新药的认识,增强其制药研究的能力与水平,使其更好地实现从医院到新药的顺利转换。

  • 标签: 传统中药制剂 中药新药 药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在应用三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血液病中各类并发症护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成果。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应用三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血液病中各类并发症护理方面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结果应用三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血液病期间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穿刺点出血、导管异位脱出、静脉炎、以及相关性感染这几类。结论三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对血液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的优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性穿刺所产生的疼痛感,并形成有效且稳定的静脉通路,确保化疗干预的顺利进行。但针对在置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置管期间患者病情,加强针对性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使三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临床优势更加高效的发挥出来。

  • 标签: 血液病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三向瓣膜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软骨诱导的过程中,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ADSCs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大鼠ADSCs,实验分4组(n=12):对照组、实验A、B、C组,每组加入等量的细胞数(1×105个),实验A、B、C组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2、3ng/mL的IL-1β.培养6、12、18d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成软骨基因(Ⅱ型胶原和糖胺聚糖蛋白)和成脂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量.结果ADSCs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培养6、12、18d,实验B组Ⅱ型胶原、糖胺聚糖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A、C组之间及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12、18d,实验A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和实验B组明显增加,实验B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C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当IL-1β浓度为1、3ng/mL时,其对ADSCs软骨细胞分化未见明显促进作用;但当IL-1β浓度为2ng/mL时,可对ADSCs的成软骨分化产生促进作用.

  • 标签: 脂肪组织 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 软骨细胞 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60例来我院接受慢性高血压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知信行模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血压控制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SBP和DB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于患者血压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知信行模式 血压控制 自我护理
  • 简介:目的使用慢病毒介导兔BMP-2基因转染兔滑膜间充质于细胞(SMSCs),检测其安全性,并在体外定向诱导至软骨细胞。方法通过构建包含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MSCs后行安全性分析;各项检测和MicroRNA分析判断转染后的SMSCs是否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果贴块法获得的SMSCs在经分离纯化后,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应有的结构和表面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动力学、核型分析、致瘤型分析等证实被慢病毒转染的SMSCs安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等证实且能稳定表达BMP-2蛋白。14d后,免疫组化、MicroRNA检测等证实在不需外加外源性BMP-2的体外环境下SMSCs可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经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兔SMSCs足够安全,能稳定表达BMP-2,体外能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

  • 标签: 滑膜 间质干细胞 慢病毒属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morphogeneticprotein-1,CDMP1)诱导体外培养的犬真皮成纤维细胞(Dermalfibroblasts,DFs)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应用CDMP1细胞诱导液对体外扩增至第4代的犬DFs进行诱导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检测细胞中软骨特异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培养6d后,实验组部分DFs呈星形或多角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有软骨特异的II型胶原分泌,RT-PCR检测也表明有Ⅱ型胶原、aggrecan和SOX9表达。但是诱导培养10d后,均转为阴性。结论CDMP1可以诱导犬DFs软骨细胞表型分化,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化纤维软骨的种子细胞。

  • 标签: 真皮成纤维细胞 纤维软骨细胞 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 组织工程
  • 简介:背景:对陈旧性骨性Bankart损伤造成的关节盂较大缺损传统上采用软组织修复和(或)开放骨移植的方法治疗。我们采用关节镜下不植骨技术重建关节盂骨性缺损。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此技术治疗陈旧性复发性创伤性盂肱关节前不稳定的术后疗效。方法:本组41例患行42个肩关节,均有陈旧性复发性创伤性盂眩关节前不稳定,在关节镜下进行了骨性Bankart损伤的修复所有的肩关节术前均经三维重建CT证实在关节盂前下部有游离骨块,关节盂的平均骨缺损率是24.8%(范围,11.4%~38.6%),盂唇窝的骨块大小为9.2%(范围,2.1%~20.9%)。在采用缝合锚进行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前,对已移位但仍牢固附于唇韧带复合体的骨块可先从盂颈处分离所。有患者均采用Rowe等评分系统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体系对术前及术后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4个月,42个肩关节中有39个肩关节被评为优良。平均Rowe评分从术前的33.6分提高到术后的94.3分(p〈0.01)。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体系的平均评分从术前的20.5分提高到术后的33.6分(p〈0.01)。平均被动中立位时外旋为75°,外展90°位时外旋为93°两例患者发生了再损伤。最终,37例术前参加体育活动的患者中,有35例又能重新投入到伤前他们所热衷的运动中。结论:即使陈旧较大的肩关节盂缺损,用缝合锚在关节镜下行骨性Bankart损伤修复也会取得满意的疗效。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软组织修复 盂肱关节 骨性缺损 损伤修复 关节镜下 陈旧性
  • 简介:【摘要】:目的: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在98例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98例因反流性食管炎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时间为2018.5-2019.6。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9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相比,发现对比组病人难以下咽症状评分结果明显高于研究组,反酸症状评分结果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方案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实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糖尿病饮食在防治糖耐量低减人群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IGT患者共1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药物组(n=60)、饮食组(n=60)与参照组(n=60),参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治疗,在参照组基础上,药物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治疗,饮食组患者予以糖尿病饮食治疗,观察三组IGT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含量和转归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在进行75gOGTT后,空腹血糖、1h血糖在参照组与饮食组中均平均有上升,只有药物组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后参照组、药物组、饮食组血糖分别平均下降了0.47mmol/L、0.91mmol/L、0.68mmol/L,药物组下降幅度最大,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归率28.3%,饮食组转归率18.3%,药物组转归率1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F=5.279,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糖尿病饮食在防治糖耐量低减人群2型糖尿病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更优于糖尿病饮食的临床疗效.关键词肿瘤相关性贫血;芪血颗粒;促红素;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40-02

  • 标签:
  • 简介:背景: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pulposusmesenchymalstemcells,NPSCs)在椎间盘损伤退变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类髓核细胞分化是关键步骤.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骨形态生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3月龄大鼠尾椎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三系分化鉴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将培养获得的NPSCs分为4组,对照组、20ng/mlTGF-β3组、100ng/mlBMP-2组和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对NPSCs进行诱导培养.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因子毒性,在诱导第7天、第14天提取m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髓核特异基因Aggrecan、SOX-9、Collagen-2、Krt19的相对表达量;在诱导第14天进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量,对比各组染色强度来比较各组NPSCs分化程度.结果:成功从髓核组织分离NPSCs并进行鉴定.原代细胞培养11d后传至P3代,贴壁细胞呈纺锤长梭形,旋窝样生长.CCK-8实验结果显示,加入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水平在培养3d后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由细胞增殖导致的胞外基质增多.RT-PCR结果显示,在诱导第7天时加入细胞因子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第14天时,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20ng/mlTGF-β3组和100ng/mlBMP-2组升高(P<0.05).阿利新蓝染色结果显示,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联合使用TGF-β3和BMP-2能够有效诱导NPSCs类髓核细胞分化,可为下一步应用NPSCs治疗椎间盘退变打下基础.

  • 标签: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骨形态生成蛋白2 转化生长因子Β3 椎间盘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