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6例无明显甲减症状者,限制含碘食盐摄入量。对于甲状腺次全切术后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给于优甲乐长期替代。桥本甲状腺毒症给予抗甲状腺治疗、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作为客观评价指标。结果:6例13、FT4正常者未用药物治疗,随访无变化。5例甲状腺功能低下和2例术后功能低下T3、FT4维持在正常范围,3例桥本甲状腺毒症恢复正常;随访12个月有效;结论:加强TPOAb检测可提高正确诊断率,降低误诊率;合理选用药物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低并发症。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临床诊治 甲状腺功能低下 临床治疗效果 甲状腺激素水平 甲状腺毒症
  • 简介:目的:为了解婴儿早吸吮产妇泌乳关系。方法:对160例产妇采取了母乳喂养观察。并设早吸吮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效果观察。结果:早吸吮组12小时泌乳率达63%,对照组12小时泌乳率达17%,两组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婴儿早吸吮有利于母亲乳汁分泌,为母乳喂养创造了良好务件。

  • 标签: 早吸吮 泌乳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破裂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膀胱破裂患者明确诊断后根据不同破裂原因采用手术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40例痊愈,2例术后膀胱容量缩小,长期尿频不影响生活。结论:重视膀胱破裂病因,尽早明确诊断,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膀胱破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表达,探讨其在外阴癌变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EGF表达外阴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正常外阴组织、低级别VINs、高级别VINs、外阴癌中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18.2%(2/11)、82.8%(9/11)、100%(60/60),P〈0.05。在高、中、低分化浸润性外阴癌中,EGF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2%、42.7%、47.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2%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9.8%。结论:EGF蛋白异常表达在外阴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为外阴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癌
  • 简介:胸腔积液(pleuraleffusion,PE)又称胸水,指胸腔内体液过量积聚,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我国最常见良、恶性胸腔积液分别是由是结核、肿瘤引起胸腔积液。本文从影像学、生化指标、细胞学、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及胸腔镜6个方面综述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良/恶性胸腔积液 诊断 鉴别 肿瘤 结核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病房健康教育效果探索实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128例病人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积极性不高,工作量大,缺乏良好健康教育技巧等是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结论:通过如下对策:充分调动和加强护士积极性和责任感;根据工作量进行弹性派班;提高护士自身素质,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识平均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

  • 标签: 健康教育 效果 探索 实践
  • 简介:肿瘤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生命科学如此发展也没有完全了解它发生发展规律。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功能深入研究,细胞小器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细胞小器官中细胞赖以生存能量来源器官是线粒体。线粒体在细胞内能量代谢、自由基产生、衰老、凋亡等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肿瘤细胞线粒体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改变、能量代谢异常等因素均会影响肿瘤组织局部或整体微环境功能,从而增强肿瘤发生和转移。许多研究表明,传统蒙药能够影响线粒体功能改变组织微环境作用。现在现代医学也试图改变肿瘤微环境来达到治疗肿瘤目的,不过因多种因素结果不是理想。我们利用传统蒙药调控局部或整体微环境线粒体功能作用做了治疗肿瘤研究设想。

  • 标签: 肿瘤 线粒体 微环境 蒙药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中最常见复杂妇科内分泌疾病,占妇科内分泌门诊50%,其发病率占育龄女性6%~10%,不孕症患者中20%为PCOS。PCOS因其发病率高,对患病妇女有多方面的危害。欧洲和美国生殖协会每年都举办“多囊卵巢综合征专题研讨”,足以证明对该疾病重视。本文就PCOS临床特征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PCOS 临床特征 遗传学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分泌疾病 妇科内分泌
  • 简介:乳腺癌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迄今为止,我们虽然对乳腺癌转移机制有所了解,但仍有众多问题尚未解决。研究乳腺癌转移机制这一医学难题,有助于掌握肿瘤演进过程,防治乳腺癌转移。转移相关基因和蛋白是转移发生内在分子基础,所谓转移相关基因是一族功能上能够促进或阻断肿瘤转移潜能而不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基因。乳腺癌转移过程不仅伴随着增殖相关分子和转移相关分子之间程序性互动,而且也受到细胞微环境、宿主因素、免疫调控等多元影响。近年来,通过应用消减杂交、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移机制
  • 简介:乳腺癌免疫治疗是指通过给予乳腺癌患者某些生物物质,刺激宿主产生免疫防御应答以取得抗乳腺癌效应治疗方法,其包括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随着免疫学发展,乳腺癌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之后,又一种潜在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治疗方案。研究者最初发现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如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以及抗肿瘤免疫因子制剂如细胞因子、干扰素-a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治疗乳腺癌[1]。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一些新型免疫治疗方法也相继问世,如封锁免疫检测点和T细胞疗法等[2]。乳腺癌免疫治疗有可能成为毒性较低和更具针对性方法。笔者就乳腺癌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免疫治疗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长度约22nt内源性短链RNA,不编码蛋白质,可通过编码蛋白质mRNA互补结合,沉默其表达,从而起着调控细胞分化、生长、增殖、代谢、凋亡等功能。而肿瘤发生、发展正是细胞无限增殖和凋亡失控结果,因此miRNA和肿瘤关系正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如果miRNA靶基因是癌基因,那么miRNA表达低于正常水平,将引起癌基因编码蛋白增加,导致肿瘤发生;反之,若miRNA靶基因是抑癌基因,此miRNA表达高于正常水平,将引起抑癌基因编码蛋白减少,亦可导致肿瘤发生。一种miRNA可以同时调节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因此以miRNA作为治疗靶点也许比单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为治疗靶点更有效。miRNA发现及其和肿瘤关系揭示为寻找乳腺癌新生物治疗靶点提供了一个极有希望研究方向。本文就miRNA在乳腺癌中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 乳腺癌
  • 简介:目的建立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为乳腺癌早期干预提供线索。方法在门诊患者和正常体检妇女中,采用简单随机方法选取35~60岁乳腺癌病例284例,以1:2成组配对原则在相应年龄段内选取非乳腺癌妇女673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数据时,首先将数据按绝经前后分层;以是否为乳腺癌患者为结果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分别通过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绝经前、后乳腺癌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用判别分析法分别对绝经前、后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进行判别。结果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服用避孕药史、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无乳腺组织活检史、很少参加运动等。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预测模型为:1/{1+exp[-(-4.314+1.333服用避孕药+1.167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0.404有不良情绪+0.613有不良事件+0.754劳动强度大-0.716有乳腺组织活检史-0.839经常运动)]}。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x^2=165.83,P=0.000),并且其预测不发生乳腺癌正确率为74.2%,预测发生乳腺癌正确率为58.4%。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文化程度低、情绪调节能力差等。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预测模型为:1/{1+exp[-(1.211+2.269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1.617文化程度高-0.635情绪调节能力强)]}。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x^2=116.32,P=0.000),并且其预测发生乳腺癌正确率为78.9%,不发生乳腺癌正确率为55.2%。结论绝经前、后妇女患乳腺癌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发生乳腺癌有一定参考价值;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不�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绝经前 绝经后 判别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学级别及各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240例DCIS患者手术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和Ki67表达,并根据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不同级别及不同分子分型DCI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其余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ER、PR、HER-2表达两两比较用χ^2分割法。结果在全部240例患者中,低级别DCIS有74例(30.8%),中级别DCIS139例(57.9%),高级别DCIS27例(11.3%);luminalA型92例(38.3%),luminalB型70例(29.2%),HER-2过表达型76例(31.7%),三阴型2例(0.8%)。不同级别DCIS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73),但ER、PR及HER-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4、59.391、58.501,P均〈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R、PR在低级别DCIS中表达均高于中级别和高级别DCIS(ER:χ^2=36.345、67.769,P均〈0.014;PR:χ^2=41.172、51.440,P均〈0.014);HER-2在高级别DCIS中表达高于中、低级别的DCIS(χ^2=6.391、50.132,P均〈0.014)。不同分子分型患者年龄分布及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4.332,P=0.847、0.228),但是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79,P〈0.001)。组织学分级在luminalA型分别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比较,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结论检测DCIS分子分型,可为临床诊疗及而后预测辊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分子分型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肿瘤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肿瘤细胞,但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方式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在子宫内膜癌中,其不仅通过自身修饰或代谢改变等使免疫系统对其监视、杀伤能力明显降低;且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组分构成和功能发生改变,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地清除肿瘤细胞,甚至促进肿瘤进展。免疫逃逸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子宫内膜癌免疫逃逸进行研究有助于发展新抗癌疗法。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肿瘤 免疫逃逸
  • 简介: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微创手术在全世界各国广泛地开展.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手术中广泛应用,其在临床应用中局限性和出现以往传统手术中没有出现问题逐渐显现并得到重视.临床医师除了研究腹腔镜技术外,还开展了临床紧密相关有关基础方面研究工作,包括腹腔镜手术设备、器械、气体、各种能源及该项技术所要求对应与人体组织学解剖关系以及对人体影响等,并通过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结合提高腹腔镜手术理论,为临床微创手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腹腔镜手术更快发展和更广泛应用.以有百余年传统外科手术为参照,人们进行了一些腹腔镜对机体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技术 机体影响 术中 临床应用 传统手术
  • 简介:本文目的旨在介绍国外女性性医学研究一些新进展,为国内同行打开思路。1超声下显示一对夫妻性交Riley等(1992)是第一个发表B超观测性交过程结果。有关人类阴蒂解剖学研究迟迟没有受到重视,直到1998年,才有了第一篇确切解剖学描述文章(O’ConnellHE等)。此外,

  • 标签: 女性前列腺 性医学 新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就诊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16例,其中4例患者服用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行药物治疗,5例患者行行子宫病灶切除术,6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清宫术,1例行子宫全切术结果:行药物治疗4例患者中3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后行子宫病灶切除术,行手术治疗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药物治疗、子宫病灶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均有一定疗效,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剖宫产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TLR4、5、9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病理石蜡切片中TLR4、5、9表达情况。结果TLR4、5、9在宫颈细胞细胞膜和胞浆中均有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TLR4、5、9表达逐渐增强,正常宫颈〈宫颈低度病变〈宫颈高度病变〈宫颈癌(P〈0.05)。结论TLR4、5、9宫颈癌发生发展相关,宫颈TLR4、5、9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增加。

  • 标签: TLR4 TLR5 宫颈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