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视网膜患者单纯视网膜治疗与联合玻璃腔注药术后患者眼底病情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国莱特美激光给予视网膜 2-3次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0例 60只眼, 与对照组视网膜联合雷珠单抗玻璃腔注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 60只眼 ,视网膜2-3次,玻璃腔注药 3次 ,两组共治疗 3个月。结果:(有没有具体指标,结果写的是统计学结果)。共 60例 12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视网膜治疗后,黄斑水肿厚度?,视力较前提高?,荧光素渗漏面积?新生血管?。对照组:视网膜联合玻璃腔注药治疗后,黄斑水肿厚度?,视力较前提高?,荧光素渗漏面积?新生血管?。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可减少黄斑厚度、提高视力、减少渗漏面积,但视网膜联合雷珠单抗玻璃腔注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更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视网膜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腔注药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视网膜治疗与联合玻璃腔注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 2016年 6月 -2017年 11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全视网膜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 CLVQOL)评分、中心凹厚度。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 CLVQOL)评分、中心凹厚度相近,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 CLVQOL)评分、中心凹厚度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全视网膜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改善中心凹厚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眼内注药联合视网膜治疗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组、联合组,分别采取视网膜治疗、眼内注药联合视网膜治疗,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联合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BCVA水平值显著高于组,CMT水平值明显低于组,P<0.05。结论眼内注射康博西普联合视网膜治疗分支静脉阻塞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眼内注药 康博西普 视网膜光凝术 分支静脉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患者37例进行讨论分析,对该组患者均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经睫状体围手术期有效护理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恢复,术前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对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难治性青光眼 睫状体光凝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巩膜睫状体(T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行TCP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73例(81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前后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前眼压(35.0±8.8)mmHg(1mmHg=0.133 kPa);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3(3,4)种;能量(2 027.00±235.88)mW、范围238.0°±44.7°、点数(31.00±7.17)个;术后1 d眼压为(18.67±7.13)mmHg,术后1个月眼压(18.50±8.28) mmHg,术后3个月眼压(19.25±6.79)mmHg,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96、12.775、11.277、11.802,均P<0.05);术后使用降眼压药物0(0,1)种;术后视力不变65只眼(80.2%);各类型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成功率70.0%~87.5%;术后长期低眼压2只眼,眼球萎缩2只眼。结论TCP可有效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对继发性青光眼效果优于原发性青光眼。

  • 标签: 青光眼 睫状体 光固凝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联合视网膜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9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后1周予全视网膜.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检查,眼底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无灌注区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视力提高8眼,1眼无明显提高.术后眼压:5例患者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4例眼压控制欠佳,需要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其中2例使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另外2例眼压不能控制.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眼底3个月和12个月后行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消退,无水肿,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结论复合小梁切除联合全视网膜是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视网膜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以60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院并接受治疗,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6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30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30名患者接受围期针对性护理(观察组),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差异比较。结果:护理后眼压指标相比,观察组(14.66±0.5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0.42mmHg),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对照组:6.67%/16.67%,(x2=4.3200,p=0.0376)。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光凝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视网膜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视网膜手术治疗,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5日至2014年4月7日期间,这10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系统性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6.00%(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视网膜期给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例数,缩短其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视网膜光凝术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巩膜睫状体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青光眼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难治性青光眼25例(对照组),其他类型青光眼25例(参照组),观察两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参照组其他类型青光眼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p<0.05)。结论采用经巩膜睫状体治疗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具有显著的疗效,不良反应少,且对于治疗对降眼压药耐受性差、急性眼压升高的青光眼患者疗效更显著。

  • 标签: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不同类型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总结经巩膜睫状体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对42例(42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术后并发症有眼部疼痛、反应性葡萄膜炎、前房出血、一过性高眼压等。对术前、中以及术后进行观察和护理,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睫状体光凝 青光眼 难治性 护理
  • 简介:  乔·卡纳汉(JoeCarnahan)于2007年初向全美市场推出的又一部枪战片《Smokin'Aces》(译名"五路追杀令"或"呛烟高手")使用了众多巨星,宣传片当中众星的登场首先便让观众眼光汇聚.……

  • 标签: 交凝 光情 情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早产儿视网膜激光光的可行性。方法限期住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28例,矫正胎龄34~40周,患儿入室后,warm-touch加垫毯保温,调节七氟醚挥发罐刻度至6%,空氧混合气流量5L/分,以面罩吸入七氟醚,待患儿下颌松驰、呼吸明显减弱,呼末七氟醚浓度上至5%后行气管扦管,中吸入3%~4%七氟醚维持麻醉,机控呼吸,毕停七氟醚吸入,空氧混合流量增至5L/分。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6分钟内所有患儿恢复体动及自主呼吸,13分钟内均拔除气管导管,送NICU。结论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早产儿视网膜手术中安全有效,且苏醒平稳迅速。

  • 标签: 七氟醚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视网膜全与次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6例25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全组及次全组两组,每组73例。全组采取视网膜全治疗,次全组采取视网膜次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及视网膜病变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改善、视力稳定、视力减退所占比例比较均为明显差异(P>0.05);全组视网膜病变治疗总有效率为78.51%,次全组为77.1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视网膜全与次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相当,均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全光凝,次全光凝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巩膜外加压中冷凝与术后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58例(58只眼)接受巩膜外加压的RRD的临床资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冷凝组29例,接受中冷凝;组29例,接受术后视网膜。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术后痛疼分级、术后眼睑水肿程度、视网膜复位率、视力及并发症。结果组手术耗时较冷凝组短(t=-2.74,P=0.008);组术后疼痛及眼睑水肿程度较冷凝组低(χ2=7.13,8.03;P=0.028,0.018);术后两组患者视力(BCVA)均逐渐提高(F时间=23.99,P时间<0.001),但术后两组之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P=0.476)。术后1周,组视力较冷凝组提高更快;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1.07;P=0.553,0.300)。结论巩膜外加压联合中冷凝或术后治疗RRD的效果相似,但术后激光光可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耗时、减轻术后疼痛及眼睑水肿反应,术后早期视力提高明显。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穿孔 冷冻疗法 激光凝固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经巩膜睫状体与冷冻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经巩膜睫状体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睫状体冷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退化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退化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巩膜睫状体与冷冻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睫状体冷冻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治疗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进行治疗,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手术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治疗中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间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保证手术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光凝术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手术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6例(66眼)经巩膜睫状体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6例(6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治疗,对全部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巩膜睫状体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缓解患者眼痛,保留眼球,且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相对安全。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睫状体光凝 难治性 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PRP)治疗时的疼痛反应。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台州市立医院眼科门诊于2019年7─12月进行PRP治疗的DR患者55例,年龄45~72(60.7±7.9)岁,每次PRP治疗后应用数字分级法(NRS)对疼痛反应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年龄、性别及各激光部位与疼痛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疼痛评分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患者中,年龄和性别对患者的疼痛反应均没有影响(r=-0.58,P=0.338;r=0.06,P=0.305)。患者周边部(上、下、鼻、颞)4个象限之间的疼痛反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但后极部疼痛评分低于周边部疼痛评分(P<0.001)。结论:在DR患者行PRP中,后极部的疼痛感轻于周边部,临床医师可优先选择无疼痛或疼痛相对较轻的部位行激光光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数字分级法 视网膜激光光凝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青光眼患者,眼压降低能减缓或阻止视功能损害,减轻患者眼睛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降低眼内压的有效方法之一。二极管激光发生器体积小,造价低,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很少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发展简史和应用方法,着重叙述了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应用现状-疗效、安全性、并发症等,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青光眼 二极管激光 睫状体 光凝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577 nm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视网膜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确诊的急性CSC 45例(54只眼)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29只眼)进行577 nm微脉冲激光光,B组,22例(25只眼)进行传统激光光。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BCVA)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视网膜下液(SR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前、治疗后1及3个月,两组之间BCVA、CMT及SR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中,A组眼底检查及OCT检查中均未发现激光斑或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而B组眼底检查中13只眼(52.00%,13/25)可见激光处脱色素改变或轻微色素上皮增生,OCT检查中6只眼(24.00%,6/25)可见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不规则样改变或缺损。结论577 nm微脉冲激光及传统激光视网膜治疗急性CSC均有效,可提高患者BCVA,降低CMT及SRF,但577 nm微脉冲激光损伤轻。

  • 标签: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浆液性,中心性 光凝术,激光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