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据报道,酵母中HOPS复合体参与囊泡融合及运输。本研究分别以酿酒酵母HOPS复合体各亚基氨基酸序列,通过BLASTp稻瘟病菌数据库中搜索得到了6个酿酒酵母HOPS复合体各亚基同源蛋白,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稻瘟病菌6个HOPS复合体亚基同源蛋白理化特性、蛋白质结构域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基于稻瘟病菌98-06菌丝阶段和孢子侵染水稻CO39不同阶段转录组测序数据,分别选取稻瘟病菌内吞和外泌途径相关基因,制作了表达模式图。此外,MoYpt7蛋白在其假定下游效应因子ΔMoVps41突变体中定位研究表明MoVps41可能影响了液泡融合。

  • 标签: 稻瘟病菌 内吞 外泌 MoYpt7 MoVps41
  • 简介:研究利用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期保存杂交鹅掌楸胚愈伤为外植体,对杂交鹅掌楸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对于影响转化效果众多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乙酰丁香酮、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对杂交鹅掌楸转化结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使用有利于转化效率提高,最佳条件时浓度100mg/L,预培养4d。而在共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使用和延长共培养时间并不能显著提高杂交鹅掌楸遗传转化效率。同时,侵染时,不同菌液浓度和不同侵染时间对转化结果影响也无显著差异。通过PCR检测经过筛选培养获得阳性植株,初步验证了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杂交鹅掌楸基因组中。

  • 标签: 杂交鹅掌揪(Liriodendron hybrids) 遗传转化 GAFP NP1
  • 简介:农杆菌已广泛应用于单、双子叶植物遗传转化。T-DNA传递是农杆菌介导转化分子基础。T-DNA传递是一个复杂过程,Ti质粒毒性区基因(Vir)、农杆菌染色体上毒性相关基因(chv)有关,另外植物体内部分基因也参与T-DNA传递。T-DNA传递时VirD1-VirD2蛋白作用下形成T链,进一步形成T复合物,经农杆菌四型分泌系统(TypeIVsecretionsystem,T4SS)穿过细菌和植物细胞膜,运输到植物细胞胞质。进入植物细胞T复合物植物相关蛋白作用下经核运输和T链整合,最终整合到植物基因组。本研究从农杆菌对植物细胞识别和附着、农杆菌对植物信号感知和Vir基因活化、T链形成、T-复合物运输、T链进入植物细胞核运输和T链整合机制及相关基因作了详细综述,探讨了农杆菌转化机制研究问题,对今后农杆菌转化机制研究做了展望。

  • 标签: 遗传转化 农杆菌 T-DNA Vir基因
  • 简介:研究距瓣尾囊草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和系统进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Mg2+等5个因素对PCR扩增结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SCoT-PCR最优反应体系(20μL)中,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以及模板DNA等5个因素最优浓度分别是2.188mmol/L、0.113mmol/L、1.0U、0.625μmol/L和30ng。在此基础之上,从18条引物中初步筛选出12条扩增结果稳定、条带清晰SCoT引物。建立了距瓣尾囊草SCoT-PCR反应体系,经过18条引物和13份种质资源验证,证明体系稳定性、可靠高,能满足距瓣尾囊草分子水平研究

  • 标签: 距瓣尾囊草 SCoT标记 正交设计 遗传背景
  • 简介:季节休眠是多年生植物在生态和进化上一种“权衡”机制,也是植物界多样生存策略组成部分。林木季节休眠机理研究已经多个物种中开展,涉及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林木中发现CO/FT调控机制,揭示了植物“休眠”本质。一旦生长停止,植物休眠便进入程序阶段,并最终导致分生组织细胞对生长信号响应能力完全丧失。研究表明,林木响应环境信号中止或恢复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复杂分子调控网络。本文着重阐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季节休眠诱导、建立和解除过程中分子调控机理。

  • 标签: 多年生木本植物 季节性休眠 分子机制
  • 简介:简要介绍了5种传统、最常用DNA分子标记(RFLP、RAPD、AFLP、SSR和SNP)技术原理及它们优缺点,也总结了TRAP这种新产生分子标记技术原理、优点及应用前景。综述了这几类分子标记在花生种质进化、遗传多样分析、分子图谱构建及抗虫、抗病等方面的研究。利用SSR和RAPD标记能够发现野生种和栽培种多态进而实现分子标记对花生遗传多样分析,可以将许多花生品种分为不同品种群,能够对花生进行种质进化研究。RFLP和AFLP技术利于花生图谱构建,利用DNA中特定限制酶切位点上碱基对改变及酶切位点之间分予重排,可以发现花生品种间DNA许多多态位点,进而绘制分子标记图谱。AFLP技术花生青枯菌和花生抗黄曲霉研究方面有很大进展。RAPD技术花生根瘤菌、花生线虫病等方面已有显著进展。最后对分子标记在花生育种中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展望。

  • 标签: 花生 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
  • 简介:植物耐盐是一个复杂数量性状,涉及诸多基因和多种耐盐机制协调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耐盐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Na^+/H^+反向转运蛋白、K^+转运体HAK和K^+转运调控基因AtHAL3α、高亲和K^+转运体HKT等通过调控植物体内离子跨膜转运,重建体内离子平衡来抵御盐渍伤害;△′-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P5CS)和△′-二氢吡咯-5-羧酸还原酶(P5CR)基因、胆碱单加氧酶(CMO)和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D)和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gutD)基因以及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等通过合成渗透保护物质维持细胞渗透势、清除体内活性氧和稳定蛋白质高级结构来保护植物免受盐渍胁迫伤害;植物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谷光苷肽循环中酶等清除细胞内过多活性氧方面起重要作用;水通道蛋白基因晚期胚胎发生丰富蛋白(LEA蛋白)基因参与多种胁迫应答,它们保持细胞水分平衡相关;另外,离子或渗透胁迫信号转导相关受体蛋白、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蛋白激酶及其它调控序列可以启动或关闭某些胁迫相关基因,使这些基因在不同时间、空间协调表达,以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本文还在小结中从整体水平上阐述了植物感受盐渍胁迫和其应答基本分子机理。为植物耐盐机理进一步研究及培育耐盐植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植物 耐盐基因 耐盐机制
  • 简介:小麦是重要粮食作物,其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和难点。目前,通过组织培养方法为基础小麦转基因技术,已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材料,但由于组织培养方法具有较强基因型依赖,且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易产生体细胞变异等原因,限制了该技术普及。鉴于此,作为重要备选方案,非组织培养方法受到学界关注,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也有了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通过分析不同方法潜在受体位点,并与其他植物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探讨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小麦 转基因 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 受体组织或细胞
  • 简介:植物原生质体是进行细胞工程遗传操作和植物育种良好材料。由于部分植物不亲和障碍和特殊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等方面的需要,使得植物原生质体操作相关研究变得独居优势。我们对近年来植物原生质体分离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原生质体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在植物遗传操作及育种等方面,植物原生质体研究将变得不可或缺。研究影响植物原生质体再生因素可能是未来植物原生质体研究重要方向。

  • 标签: 原生质体 分离 应用 进展
  • 简介: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ipt基因和bar基因双价表达元件导入籼稻R527及粳稻EY105。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RT—PCR鉴定及抗除草剂特性遗传分析获得稳定遗传转基因株系。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草胺磷表现出良好抗性,分蘖数增加,植株矮化,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转基因植株茎叶衰老延缓,植株抗冷提高,并稳定遗传至T4代。

  • 标签: 水稻 ipt—bar双价基因 转基因 叶片衰老
  • 简介: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作为贵州道地药材,其次生代谢产物,如类黄酮、艾纳香素等具有重要药理作用。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是艾纳香类黄酮代谢途径中一个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对艾纳香转录组进行测序,借助引物PCR成功克隆得到其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发现,艾纳香UFGT基因cDNA全长1527bp,共编码508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量为56.155kD,等电点为5.30,属于疏水性蛋白,可能定位于微体中。此外,艾纳香UFGT蛋白二级结构中0l螺旋占33.07%,延伸链占10.83%,无规则卷曲56.10%,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对于探究黔产艾纳香类黄酮物质生物合成分子机制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为将来类黄酮生物合成提供帮助。

  • 标签: 艾纳香 UFGT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 简介:谷氧还蛋白(glutaredoxin,GRX)是一类小分子氧化还原酶,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及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拟对玉米MS22基因生物信息及玉米中GRX基因家族亲缘进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MS22基因生物信息分析,发现MS22基因全长881bp,编码159个氨基酸,属于CC型谷氧还蛋白。玉米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2个GRX类基因,其中有6个基因为GRX-subⅠ,7个基因属于GRX-subⅡ,9个基因属于GRX-subⅢ。通过聚类分析发现MS22属于GRX-subⅢ类型,该蛋白不同来源CC型谷氧还蛋白氨基酸序列保守较高,一致率介于61%-87%之间。通过该研究对玉米中该类型基因进一步研究具有较好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玉米 MS22 谷氧还蛋白家族 生物信息学
  • 简介:目前,铁皮石斛多糖研究主要集中多糖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对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红鑫1号’铁皮石斛幼苗期和二生植株以及‘红鑫6号’铁皮石斛二生植株叶、茎、根三部位蔗糖合成酶基因进行RT-PCR扩增测序,发现‘红鑫1号’‘红鑫6号’铁皮石斛蔗糖合成酶前体mRNA存在拼接差异现象,主要形成三种不同mRNA转录本,其翻译得到蔗糖合成酶,结构功能没有改变;分析序列可变剪切差异;同时对铁皮石斛叶、茎、根嬲表达量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蔗糖合成酶基因在植株中不同部位表达量不同,其表达模式表现为茎〉叶〉根。本研究为铁皮石斛蔗糖合成酶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铁皮石斛 多糖合成酶 克隆 表达
  • 简介:鲜切果蔬因其新鲜营养、方便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由微生物引起腐败变质及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鲜切果蔬质量安全重要因素,控制鲜切果蔬微生物污染能够促进鲜切果蔬加工业健康稳定发展,适当气调包装(MAP)技术能有效控制致病微生物繁殖,延长其货架期寿命。本综述介绍了气调包装技术以及气调包装对鲜切果蔬主要病原菌控制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MAP技术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发展趋势,为今后鲜切产业包装及贮藏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气调包装 鲜切果蔬 微生物
  • 简介:DNA条形码技术是基于物种种内特异性和种间多样利用一个或几个标准DNA片段(DNAbarcode)构建生物鉴别数据库。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豆科牧草matK和rbcL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通用引物对豆科五个主要牧草属(苜蓿属Medicago,车轴草属Trifolium,红豆属Onobrychis,小冠花属Coronilla,野豌豆属Vicia)六种牧草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筛选出六种牧草四个标记位点5’端和3’端保守序列,并对各标记位点保守区内核苷酸进行单核苷酸多态(SNPs)单倍型分析,数据表明:matK1、matK2、matK3均有5个单倍型,五个牧草属有其特有单倍型;rbcL基因有6个单倍型,车轴草属白三叶和红三叶有其特有单倍型。根据matK(matK1,matK2,matK3)和rbcL基因筛选四个标记位点为六种牧草建立了相对应特异DNA识别码。说明matK和rbcL组合作为豆科六种牧草潜在条形码。

  • 标签: 单倍型组合 MATK基因 RBCL基因 DNA条形码
  • 简介: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市场持续升温,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研究不断得到重视,传统育种技术基础上,以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为核心高新技术育种得到较大程度发展.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园林植物株型和花型、花色和香味、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抗病虫、抗逆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航天育种和离子注入育种等高新技术研究基础,及其园林植物种质创新领域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有关研究单位一些相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园林植物育种技术发展趋势,并重点对园林植物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育种作了展望.

  • 标签: 园林植物 高新技术育种 生物技术育种 航天诱变育种 离子注入诱变育种
  • 简介:杂种不育是繁殖隔离一种主要形式,数年来,尽管繁殖隔离广泛生物体体进化生物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但仅有几个基因在繁殖隔离中被鉴定。亚洲种分为两个亚种,籼稻(indica)和精稻(japonica)。这两个亚种杂交种通常为高度不育,水稻胚一个特殊种群具有广泛亲和籼稻和精稻进行回交时能产生高度育杂交种。研究中,我们利用图位克隆方法,

  • 标签: 繁殖障碍 杂交种 亲和性 籼稻 调控因子 杂种不育性
  • 简介:生物炭是一种可以改良土壤、增强作物产量和提升作物品质新型农林废弃物再利用材料。本研究通过振荡方式制备生物炭浸提液,利用水培系统培养水稻幼苗,以20%PEG6000、300mmol/L和500mmol/L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生物炭表面水溶活性分子对水稻幼苗抗旱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生物炭浸提液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造成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缓解叶绿素含量、鲜重及存活率降低,同时可以降低体内活性氧积累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表明生物炭浸提液促进干旱胁迫响应标志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说明生物炭浸提液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稻幼苗对干旱胁迫耐受

  • 标签: 生物炭 表面水溶活性分子 干旱胁迫 水稻
  • 简介:多胺是植物体内参与生长发育及各种逆境胁迫响应一类重要化合物,其合成过程受多个基因共同调控,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denosylmethioninedecarboxylase,SAMDC)基因参与多胺合成过程并发挥关键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红麻(HibiscuscannabinusL.)抗旱和耐盐过程中作用,通过红麻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SAMDC基因核心片段,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SAMDC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HcSAMDC,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cSAMDC基因编码序列长1137bp,编码37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41.8kD,等电点为4.86。红麻HcSAMDC与其它植物SAMDC同源较高,其中可可树氨基酸相似为78%、棉花SAMDC氨基酸相似为82%,该研究对下一步分析该基因功能、阐明麻类SAMDC基因逆境调控机制和抗逆基因工程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红麻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 染色体步移 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