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运用FA-3型Anderson撞击式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采集南京北郊生活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用称重法测量大气中不同粒径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同时用光学系统测量不同粒径上可吸入颗粒物透过率,分析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透过率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小于2.1μm颗粒物所占比例达59.88%,表明大气中细粒子污染严重;可吸入颗粒物粒径越小,其透过率也越小;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其透过率呈很高负相关;粗颗粒物对可见光波长选择性弱。

  • 标签: 可吸入颗粒物 粒径分布 透过率 粗颗粒物
  • 简介:舰船采用紫外-红外多传感器探测低空飞行导弹、飞机等目标,对各个传感器采集目标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提高对目标的探测识别概率.本文分析了红外传感器器和紫外传感器各自优越性、海空背景下导弹羽烟紫外辐射传输特性,得出采用红外-紫外图像融合技术能使红外、紫外传感器优势得到互补,融合级别适合在特征级上进行,并对红外-紫外双色探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红外-紫外双色探测技术 红外传感器 紫外传感器 海空背景 紫外探测 红外探测
  • 简介:为实现舰载红外警戒系统对海空背景下红外弱点目标的检测,根据目标识别系统组成及目标检测识别信息处理流程,研究了远距离弱小目标的检测识别算法。结合形态学方法给出一种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消除云层、海浪、海天线以及传感器本身引入杂波和噪声干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算法有利于对目标的进一步识别,提高舰载红外警戒系统目标检测性能。

  • 标签: 数学形态学 目标检测 舰载红外警戒系统
  • 简介:给出了光纤传输激光脉冲波形特性测试实验光路图,对比测量了经过空气传输和光纤传输两种方式脉冲波形。实验测试了光束耦合到不同长度单模和多模光纤与经空气传输后时间脉冲波形,得到了激光脉冲波形精细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多模和单模光纤经数百米传输后脉冲展宽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说明所选用光纤可以作为纳秒激光时间脉冲波形测试理想传输介质。

  • 标签: 时间脉冲波形 光纤 脉冲展宽 传输特性
  • 简介: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用于压敏漆基质薄膜材料SiO2溶胶。不同成膜助剂对SiO2溶胶涂膜性能影响较大,其中以异丙醇作为添加剂溶胶涂膜性能最好。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iO2溶胶不吸收激发光,同时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SiO2溶胶发光波长为415nm左右,不影响压敏漆探针分子发光。

  • 标签: 压敏漆 溶胶-凝胶法 SIO2溶胶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 简介:利用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和1100m长掺锗硅基高非线性光纤制作了超连续光源,获得了从1150~1750nm超宽带输出光谱,其中1150~1350nm波段光谱起伏小于3dB,1600~1700nm波段平坦度优于1dB,并有很好向长波延展空间。光谱展宽机理为孤子分裂与受激拉曼散射,而四波混频使光谱进一步展宽。

  • 标签: 超连续光谱 高非线性光纤 掺铒光纤锁模激光器 孤子分裂 非线性偏振旋转
  • 简介:潜艇升降装置技术随着潜艇总体技术和观通设备技术发展而发展,经历了圆柱式升降装置和导流罩式升降装置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了导流罩式升降装置中关键部件下导流罩制造中采用分块设计方案、组合成型工艺、制造导流罩专用复合材料与防雷达铺层,其应用突破了导流罩制造技术中瓶颈,为我国潜用光电装备研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潜艇 光电桅杆 升降装置 导流罩
  • 简介:本刊讯BrittonChance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最新成果被OSA出版物网站选为ImageoftheWeek(Feb.,2,2009)。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中数量众多一类非电兴奋性细胞群体,它们通过钙信号形式在神经元和其他脑细胞间起到至关重要桥梁作用,从而积极参与脑功能活动。然而,目前研究星形胶质细胞所用到刺激方法,包括机械刺激、电刺激、解笼锁和药物刺激等,不能满足对其基本功能包括机械刺激、电刺激、解笼锁和药物刺激等细致研究。曾绍群教授、周炜副教授领导研究团队提出了利用飞秒激光脉冲刺激星形胶质细胞新方法。

  • 标签: 生物医学光子学 星形胶质细胞 飞秒激光脉冲 机械刺激 药物刺激 Image
  • 简介:透明元抽杀方法通过对透明组元抽杀从而简化了非周期序列,不必进行复杂计算就可以得出一维非周期超晶格薄膜系统光透率主要特性。采用TCD方法研究了B类广义Thue-Morse[FBGTM(m)]非周期超晶格薄膜系统光透射性质,直接得到了在中心波长处光透射系数,所得结果和以前发表结果完全一致。

  • 标签: 超晶格 薄膜 TCD方法 光透率
  • 简介:针对目前CMOS探测器噪声研究绝大部分采取频率域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对于实际探测器应用指导性不强。从时间域出发,构建了全新探测器噪声模型,分析了在探测器不同工作时期内噪声量大小同时间关系。给出了探测器工作时序优化准则,积分时间越长,系统信噪比增加,输出信号电压值增大,等效输入端信噪比不变,系统动态范围减小;复位时间越短,输出噪声量越小,但是图像滞后效应也就越严重,在对弱小目标进行成像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复位时间,增大积分时间,对于亮目标成像,应该增大复位时间,减少积分时间。

  • 标签: 时间域 噪声 CMOS 信噪比
  • 简介:处于倏逝场中微小粒子会受到辐射压力作用而朝着倏逝场传播方向运动,基于此原理微小粒子驱动技术可用于介质颗粒、胶体颗粒、生物细胞等微小粒子捕获和驱动。由于倏逝场光学微操作系统不会受到物镜焦深和激光光斑尺寸限制,因此它比自由空间系统优越性更强,而波导形成光学力可以应用于长距离驱动,其仅仅受限于系统散射和吸收损耗。综述了基于倏逝场微小粒子驱动技术最新进展,包括广域倏逝场微操纵、平面波导结构倏逝场微操纵和光纤结构倏逝场微操纵,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捕获能力、驱动效率、结构特点等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光捕获 光操纵 光驱动 倏逝场 辐射力
  • 简介:为了满足透明导电薄膜轻便、可折叠、高分辨率及快速响应需求,在AZO单层透明导电薄膜研究基础上,尝试在柔性PET衬底上制备AZO/Ag/AZO三层透明导电薄膜。先利用光学薄膜设计软件对膜系进行设计优化,再参照此优化值制备研究不同AZO、Ag层对AZO/Ag/AZO薄膜光电性能影响。通过合理实验设计与对比,发现在柔性PET衬底上制备三层AZO薄膜与在硬质衬底上制备薄膜光电性能相当,且当三层AZO/Ag/AZO薄膜中AZO层厚度在40-45nm,Ag层厚度8nm时,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高达到92%,电阻率低至4.0×10-(-5)Ω·cm,透明导电薄膜品质因子最高为12.6×10-(-2)Ω-(-1)。得到AZO/Ag/AZO三层透明导电薄膜具有与常见ITO薄膜相比拟性能。

  • 标签: 透明导电薄膜 三层结构AZO薄膜 柔性衬底 直流磁控溅射 膜系优化
  • 简介:介绍了动态增益控制必要性,对动态拉曼传输方程进行了简化,并将其以矩阵形式表示,从而减少了方程数量,提高了计算速度。由拉曼传输耦合方程推出一种适用于分布式拉曼放大器实时控制自动控制算法。考虑工程需要,该算法忽略了噪声功率、泵浦间受激拉曼效应,以及信号和泵浦间受激拉曼效应对泵浦功率损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达到快速抑制输入信号功率突变引起输出功率/增益波动目的。

  • 标签: 光放大器 分布式拉曼光纤放大器 瞬态效应 动态增益控制
  • 简介:研究了一种以蓝宝石为基底可见光/激光/中红外“三光合一”窗口保护型硬质增透膜。首先开展了蓝宝石基底无吸收型硬质氧化物膜层制备及其工艺最优化研究,同时基于离子源工艺参数与反应气体流量控制实现一种中波无吸收低折射率Si_(1-x)O_x膜层,从而实现了全氧化物膜系在中红外波段上应用。以此为基础,对蓝宝石基底可见光/激光/中红外三波段窗口膜系进行了优化设计与沉积仿真研究。经过大量镀制实验与工艺改进,最终制备出光学与机械性能良好“三光合一”窗口薄膜,可见光至中红外波段上平均透过率达到95%以上。镀膜样品一次性通过高低温试验、恒定湿热试验以及重度磨擦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膜层致密性和表面机械性能良好,具备一定强度防潮防腐能力和抗激光损伤阈值水平,可适应海洋环境光电窗口应用需求。

  • 标签: 光学薄膜 多光谱 蓝宝石 增透膜 膜系设计 光电窗口
  • 简介:望远镜指向精度是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一项重要指标。分析了望远镜指向偏差产生各种因素,提出了一种通过建立望远镜指向误差模型来修正望远镜指向误差方法,建立了转台模型修正误差,并用实际观测值进行了验证。

  • 标签: 卫星激光测距 望远镜 转台模型 指向精度
  • 简介:为获得可见光波长范围大角度减反射光学薄膜,采用电子束蒸发斜角蒸镀工艺,按照设计好膜系,通过蒸镀一系列低折射率膜层,最终得到在380~780nm波长间,入射角0~70°,平均反射率低于1%光学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斜角蒸镀工艺镀制出折射率从基底到空气渐变多层膜结构以取得优良减反射效果是可行

  • 标签: 可见光区 大入射角度 减反射薄膜 斜角蒸镀
  • 简介: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化和我军光电装备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急需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光电装备保障信息系统新特点和规律。深入揭示了光电装备保障信息系统是提升光电装备保障能力水平根本保证。在明确信息化光电装备保障内涵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光电装备保障系统军事需求及体系能力,给出了信息化条件下光电装备保障信息对象、系统组成和基本功能,以及使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设计光电装备保障信息系统过程和关键技术。

  • 标签: 信息化 光电装备保障 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
  • 简介:从传统光学冷加工原理出发,分析了传统接触式加工方法中抛光剂与材料去除深度理论关系,设计了微晶玻璃超光滑抛光过程中抛光剂选型试验。通过比较基片表面质量,摸索出适合微晶玻璃超光滑抛光最佳抛光剂为金刚石微粉,成功加工出了超光滑微晶光学元件,其表面粗糙度达到0.2nm。

  • 标签: 微晶玻璃 超光滑表面 抛光 表面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