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赣江中游流域概况以及面雨量计算方法,并以吉安站为例,阐述了具体的流域气象洪涝指数预报方法.

  • 标签: 流域 面雨量 洪涝 指数 预报
  • 简介:摘要: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土地整治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南小河沟流域是黄土高塬沟壑区的一个典型小流域,其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南小河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经过长期的土地整治工作,南小河沟流域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本次通过剖析该区的土地整治现状,并采用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和PLUS模型结合,提出了优化方案,为全国相似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提供了理论参考。

  • 标签: 土地整治 生态问题 黄土高塬沟壑区 南小河沟流域
  • 简介:摘要:针对水土流失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综合治理的层面,还要注重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提升综合治理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流域内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水土流失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综合治理是必经之路。本文从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综合治理现状、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的策略四个方向深入研究小流域区域内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管理问题,希望能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现代化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资源。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变必然伴随着资源利用水平的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是衡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此,文章将就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及提升路径展开探讨。

  • 标签: 黄河流域 水资源 利用水平 提升 路径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不仅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而且使得地区贫困问题加剧,亟须进行有效治理。为此,深入研究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环境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黄河流域 智慧 水土保持 关键技术 集成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需求不断增长,雷达流量计以其高精度和非接触式测量的优势逐渐成为水文监测领域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地形复杂、水文条件多变的分水江流域,传统测量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而雷达流量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探讨了雷达流量计在分水江流域中的应用路径,通过实例分析,本文旨在为分水江流域及类似山区河流的水文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雷达流量计 分水江流域 水文监测
  • 简介:于2015年10月10-12日,在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湿地和天然湿地中,采集水样,在实验室中测定了水质指标。将研究区水质指标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各类水域的标准进行对比;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恢复湿地与天然湿地水质指标间的关系,对比二者的水质。研究结果表明,恢复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天然湿地相似,但是,恢复湿地水体中的硝态氮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符合或劣于Ⅴ类水域标准,3种聚类方法的分析结果都显示恢复湿地与天然湿地的水质差异明显,恢复湿地与天然湿地水体中的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硝态氮含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显著相关(n=8,p〈0.01),说明由于长期开垦,使滞留于恢复湿地土壤中的氮、磷等物质进入恢复湿地水体中,使恢复湿地水质变差,并且随着水的流动向周围湿地扩散。

  • 标签: 水质 恢复湿地 挠力河流域
  • 简介: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南北变动对淮河流域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利用1952~2001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计算了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变化和淮河流域降水与旱涝的关系,发现气候分界线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即气候分界线北移夏季降水减少、气候偏旱;气候分界线南移则夏季降水增加、气候偏涝。气候分界线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这一对应关系反映了春季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对淮河流域夏季和梅雨降水有重要影响,即春季(特别是3月下旬)冷空气南下活动较强年份的夏季降水可能异常偏多。

  • 标签: 淮河流域 气候过渡带 气候分界线 夏季降水
  • 简介:介绍了赣江中游流域水资源、降水、洪涝概况,并以吉安站为例,阐述了赣江中游流域面雨量预报和气象洪涝指数预报方法,从而为气象部门直接向防汛决策部门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便利.

  • 标签: 流域 面雨量 洪涝 指数 预报
  • 简介:摘要:流域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水资源管理方法,旨在实现跨界河流或湖泊上游到下游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流域管理强调源头污染控制和污染物排放减少,在不同层级建立监测网络,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限制农业、工业和城市活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此外,通过湿地恢复与保育等方法,还能够提高自然过滤效应和净化能力,改善水体质量。本文探讨了流域管理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全球范围内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案例,总结了流域管理对于水环境保护、水质改善、洪涝灾害防治以及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标签: 流域管理 水资源保护 可持续利用
  • 简介:于2012年5~6月,对福建省木兰溪流域11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木兰溪流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门51属68种。绿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有25属36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41.57%;其次是硅藻,有16属21种,占总数的29.70%;蓝藻有5属6种,占总数的26.96%;其他藻类占1.77%。木兰溪流域内,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2.28×106个/L;其中,浮游植物的最高密度(49.67×106个/L)出现在下游木兰陂段,最低密度(6.31×106个/L)出现在上游支流金溪段。水体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是影响木兰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木兰溪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2.87,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3~0.92,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72~2.2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5~0.86。木兰溪流域下游木兰陂段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污染状态;上游支流苦溪和柴桥头溪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污染状态;流域的其他水体处于贫—中营养化污染状态。

  • 标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 木兰溪流域
  • 简介: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SIMIP2b协议中提供的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MIROC5这4种全球气候模式,通过4种模式的输出数据耦合VIC模型,分析4种模式在历史时期(1961-2005年)对洪峰洪量极值(年最大洪峰流量、3d最大洪量)、极端洪水的模拟能力,比较RCR2.6和RCP6.0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2021-2050年)年均径流量较基准期(1971-2000年)的变化情况,并结合P-III型分布曲线预估了澜沧江流域在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极端洪水的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VIC模型在该流域能够较好地模拟极端洪水;HadGEM2-ES和MIROC5两种气候模式的输出数据在澜沧江流域有较好的径流模拟适用性;在RCP2.6情景下,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会有略微的增加,而在RCP6.0情景下,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有较大可能增加;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极端洪水较基准期,在RCP2.6情景下无明显变化,而在RCP6.0情景下,洪峰、洪量增加的可能性较大,极端洪水频率和强度也较大可能增加。

  • 标签: 气候模式 VIC模型 极端洪水 澜沧江流域
  • 简介:政区和流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域,前者具有社会属性,后者具有自然属性。探讨二者的多样性,集科学、政策、管理于一体进行生态区评价,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沿课题。通过分析中国政区的流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流域的政区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论证流域内水源区、流经区、河口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探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和云南,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建设优先区域。

  • 标签: 中国政区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流域
  • 简介:利用实际观测资料来分析1998年夏发生在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气候与水文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造成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成因可能是:在ENSO循环中ElNino事件由成熟期转变为衰减期时热带太平洋海温,特别是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变冷,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减弱,致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从而使亚洲夏季风从孟加拉湾、南海携带大量的水汽和热带西太平洋以及西风带来的水汽先在长江中、下游,后在长江中、上游流域辐合,造成长江流域的持续性强降水

  • 标签: 长江流域 特大洪涝 成因
  • 简介:摘要: 小流域综合治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具体需要结合小流域附近生态环境和自然社会环境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根据水土流失现状,提高生态效益,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水土保持、经济、生态功能的综合治理模式,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通过对江西五大江河流域内的测站降水进行统计,分析了各流域的暴雨、连续大降水过程等降水气候特征;同时还对各个流域一些重大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普查,得出了一些统计事实.为今后制作流域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流域 暴雨 强降水 天气系统
  • 简介:采用秩评分方法,选取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实测”依据,以10个统计特征值为基础,评估了21个GCMs对东南诸河流域17个气候要素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气候变量表现出不同的统计特征,GCMs对不同气候变量的模拟效果并不一致.与地面气象站点实测值对比,CSIRO:MK30、GFDL:CM21、GFDL:CM20、INM:CM30对降水和地面气温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好;流域高空气候要素的模拟效果更佳的模式有CGCM2.3.2、GISS:EH、BCCR:BCM20、GFDL:CM20对;综合所有气候变量,BCCR:BCM20、GFDL:CM20、CGCM2.3.2、GISS:EH的表现更优.优选出的GCMs可以为东南诸河流域气候变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GCMS ERA-40 NCEP 评价 东南诸河
  • 简介:本文引用青海湖流域环境变化的部分代用资料和采集的树木年轮资料、器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对湖水位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青海湖 气候变化 水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