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民间的瑰宝,是民间艺术殿堂的一朵奇葩,也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皮影戏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戏曲剧种之一,在宋代已成为百戏中的正剧。而浙江海宁皮影戏是南宋影戏的后裔,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笔者结合海宁皮影戏的

  • 标签: 戏曲剧种 艺术殿堂 继承创新 皮影艺术 民族文化遗产 弋阳
  • 简介:《苏秦》戏文,在我国民间流传极广,影响深远。1984年的《文学遗产》,发表过孙崇涛先生《〈金印记〉的演化》一文,对苏秦戏文的源与流作了相当详尽的介绍。那时候海外孤本《风月锦囊》还没有携归祖国与广大研究者见面。去年春末,在我

  • 标签: 青阳腔 苏秦 重校本 印记 抄本 宋元南戏
  • 简介:中央音乐学院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以及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的自身特点,在教学方面有过几次重大的改革。对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以来本科培养目标、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梳理,能够把握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从而对新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我国专业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教育 培养目标 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
  • 简介:“藏族格萨尔史诗从说唱到戏剧演变研究”项目主持人曹娅丽,满族,天津宝坻县人,198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5--2006年为青海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2006--2014年为青海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厦门大学人类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理事。现任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授。

  • 标签: 少数民族戏剧 主持人 格萨尔 中国艺术研究院 演变 说唱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黄土地》代表着第五代电影的一种双轮革命,第五代电影的革命首先表现为看的方式的革命,第五代电影在当时的作用确实称得上一场电影美学革命

  • 标签: 五代电影 双轮革命 旋转五代
  • 简介:姓名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之一,考察唐宋至今回族及其先民姓名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华化"与"寻根"既是影响其姓名演变的重要变量,也是决定不同历史时期其姓名文化特点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民族学的视角出发,对回族及其先民姓名演变中的"华化"与"寻根"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回族及其先民 姓名 华化 寻根
  • 简介:宗教音乐在研究中往往被提升或贬抑到一种不太实事求是的位置,因此在对宗教音乐本质的探讨中经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切实际的偏差。本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唯物史观,面对宗教音乐这个无法回避的音乐历史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对于揭示宗教音乐本质的真面目有着积极的意义。宗教音乐体裁的形成,最早起自宗教仪式的需要。随着社会制度的更迭和宗教领域内部的多次改革运动,宗教音乐体裁风格的演化逐步脱离了仪式的需要而更多地取决于宗教观念

  • 标签: 宗教音乐 布里顿 改革运动 间奏 三全音 赋格曲
  • 简介:在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对农民形象的描绘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农民形象被时代赋予特定内涵的同时也经历了从“赋魅”到“祛魅”的变化,在当下消费文化语境中,农民形象更是被作为一种在市场和资本的操纵下,以“符号消费”的身份而被加以利用的形象符号,呈现出中国本土艺术的形象话语实践所受制的不同意识形态视角.

  • 标签: 农民形象 意识形态 国家形象 符号消费
  • 简介:一拜戏祖及拜师习俗旧社会黄梅戏艺人于每年八月十五,或离开本地到外省外县演出时,或是拜师(俗称铺堂)之前,都要拜黄梅戏祖师爷。八月十五为什么要拜戏祖呢?老一辈艺人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八月十五是戏祖的生日;一说是戏祖的祭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八月十五是黄梅戏戏祖第一次登台唱戏的日子。总之是

  • 标签: 八月十五 祖神 严凤英 铁板桥 梨园神 安庆地区
  • 简介:文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书写"是记录文字传播语言的最主要方式。文字产生之后,"书写"活动便逐渐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日常书写"这一文字使用的书写活动,并使文字记录和传播语言的功能得以发挥。古代的"日常书写"活动遗留下来的大量墨迹资料。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书写 墨迹 文字使用 写本 民间
  • 简介:玻璃器研究对丝绸之路贸易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玻璃属于易碎品,因此所存留下来中原出土玻璃器寥寥,而目前海内外所存的敦煌壁画、帛画中绘制了大量玻璃器皿却未引起关注,特别是没有直接参加丝绸之路贸易的日本地区却保藏了大量隋唐玻璃器,对研究隋唐中原玻璃贸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将结合现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出土的玻璃实物研究成果,对海内外所藏敦煌壁画、帛画中小型玻璃器图像进行分类、分析与溯源,并与东亚出土实物进行比对,最终归纳出其在东传过程中的佛教化演变,其结论能对于更全面研究丝路玻璃器贸易、使用情况等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丝绸之路 玻璃器 古罗马 敦煌壁画 佛教化
  • 简介:文章的研究范围设定为1920年-1945年日治下的台湾妇女服饰中的旗袍。通过文献分析与实物分析。对《凝望的时代--日治时期写真馆的影像追寻》一书中的日治时期写真馆的影像照片与辅仁大学中华服饰文化中心馆藏的1920年--1945年实物旗袍进行交互研究。再以当时出版的人物访谈与回忆录进行比对与验证,用以了解当时日治政府统治下变化绩纷的女性服饰中的旗袍。并以此来探讨当时旗袍于穿著者的内心所感,同时从文化涵义角度区别旗袍与当时其他服饰的不同之处。

  • 标签: 日治时期 台湾地区 妇女服饰 旗袍
  • 简介:个案研究一直是西方历史音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领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个案写作实践的发展,不仅可以了解、发现其中研究观念、视角、方式的转变,而且能够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观察西方历史音乐学研究的学术走向。文章以西方学者自1970年至今对古斯塔夫·马勒交响曲研究的文献为例,梳理并总结近几十年来个案写作的发展趋势,探寻蕴藏于其中的研究路向与学术精神。

  • 标签: 历史音乐学 古斯塔夫·马勒 交响曲 人文性叙述 多元性阐释 立体性思维
  • 简介:从后现代的视角看,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音乐教育哲学发展历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任何音乐教育哲学观念都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与不完备性;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构建需要借鉴“视域融合”的理念,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智慧。

  • 标签: 音乐教育哲学 本质主义 绝对真理 单线进化论 欧洲中心论
  • 简介:“欧化”一词在20年代的电影批评中主要用以指正一种电影面貌和创作观念上的“民族性”缺失。在30年代的电影语汇中,“欧化”的批评指涉更多从文化层面转向了政治层面,跟“反帝”斗争、反对资本主义道路相连。在左翼的电影语汇中“欧化”是“资产阶级化”的近义词。而就电影的本性来说,“欧化”是它与生俱来的印记。中国电影正是在追随“欧化”,反对“欧化”的过程中创造着自己的“民族性”。

  • 标签: 欧化 民族性 民族认同 中西对峙 反帝反封建
  • 简介:戏剧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文艺大众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时空。随着战争和工农革命的进行,戏剧大众化也从单纯为启蒙、为艺术的乌托邦理想实验转变为适应战时环境和革命要求的实用工具,服务于现实的政治和经济,承担起社会革命的担子。

  • 标签: 戏剧大众化 延安戏剧 延安文艺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