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被誉为“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的徐光启入教后不仅自身虔诚奉教、著书译作,更积极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在官界的影响力为传教士创造有利的传教环境。不论是在世时或去世后,其在官界拥有的人际网络对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的展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以奉教士人为核心,通过其拥有的社会关系不断向外扩散的模式可谓是耶稣会“上层路线”传教方针的重要展开形式之一。

  • 标签: 明末天主教 徐光启 在华耶稣会士 上层路线 人际网络
  • 简介:有唐兩次置修文館,前次自高祖武德四年(621)始,止武德九年。後次在中宗神龍至睿宗景雲年間。唐中宗置修文館,不僅人數增多,其政治、文化影響也較大。然這一時期在館文士人數、職官等,兩《唐書》、《唐會要》等所載,有疑待辨者甚多。今考神龍二年(706)十月至景龍二年(708)四月,入館學七人、大學一人。景龍二年四月至景雲二年(711)三月,入修文館文士二十九人。又據唐人詩文、兩《唐書》及墓誌等,考及諸學在館時間、職官、政治文化活動等。另有張昌宗等五人,其入館時間、職官等,均難以確考,謹附録文末。

  • 标签: 唐修文館 神龍至景雲年間 在館學士考
  • 简介:茶道源于中国,经过近千年的演化,原有的茶道形式基本消失。所以现在国人几乎不敢谈“茶道”二字,觉得太高深、太神秘。而汪曙光却大张旗鼓地谈“茶道”,将自己的茶馆命名为“贵茶道”。因为,他心里有一个远大的“茶理想”,他希望中国的茶馆能像星巴克一样开遍全球,把“本真、和谐、平和”的茶文化精髓融人一种生活态度传遍全球。

  • 标签: 茶艺馆 茶道 总经理 品牌 生活态度 星巴克
  • 简介:黄仁宇先生著《万历十五年》,开头说:“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这种平静,其实正隐伏着内忧外患的危机,五年后即万历二十年,日本的关白(摄政)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

  • 标签: 关键人物 《万历十五年》 内忧外患 丰臣秀吉 黄仁宇
  • 简介:坐落在距互助县城3至4公里处的台子乡多代村,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村庄。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贫穷落后与他们如影随形。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多代人通过积极挖掘养猪业潜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全村经济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快步推进。这个有6个生产合作社,324户,1360人,43名党员,3400亩耕地(其中水地1100亩)的纯土族村庄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村党支部 故事 村民 劳务经济 生产合作社
  • 简介: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历经22年之艰辛与磨难,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辟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之端始。现今百年已逝,张弼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有有形的资产,还有无形的品牌价值和名酒的芳香,更为重要的是留下了能使张裕在国运不济时期跻身于世界民族工厂之林的张裕文化与经营理念。至今,这一文化与理念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张弼士 张裕酿酒公司 现代企业 启示 借鉴
  • 简介:1905~1911年章钊曾有过一段在日本和英国留学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章钊的思想改变很大,由一个极端的革命论者转变为一个平和的调和论者,从主张废学救国转变为主张苦学救国。本文考察了章钊赴日前及其在日、英的留学经历,详细地探索了章钊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轨迹。

  • 标签: 膏年章士钊 留学 思想转变
  • 简介:有清一代扬州八怪画家中,安徽有两怪,而且同出一县,同是画梅高手,这就是歙县的汪慎和罗聘。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在艺术上都重视个性发挥,力求创新;在形神关系方面强调写神,形象偏“怪”;都善于水墨写意技法,并赋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更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因此,他们的作品,

  • 标签: 扬州八怪 绘画艺术 汪士慎 罗聘 个性发挥 形神关系
  • 简介:我叫倪钜卿,1915年出生。现在已经是90岁的老人了。我有4个哥哥、3个姐姐,哥哥都是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大哥倪本卿,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二哥倪源卿,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留校任体育教师、体育部主任;三哥倪清卿,圣约翰大学一年级时因肺病早逝;四哥倪诚卿,圣约翰大学医科毕业。3个姐姐都毕业于裨文女中。我的妻子周慧珍也出生于一个大家庭,她有2个哥哥,都曾经在工部局华童公学读书,4口俎姐也是清心女中毕业。我把我的中小学和大学时期的经历回忆如下。

  • 标签: 求学经历 老人 公学 工学院 圣约翰大学 大学毕业
  • 简介:五四时期是近代中国思想史“转型时代”的高潮。然而,因道德权威性的丧失而带来的道德分歧,也导致了对共和理念的侵蚀。民国初年政治乱局的缘由,就在于政治制度背后共和精神的缺位。共同体如何形成基于“伦理公共善”之上的集体认同,因此成为五四知识分子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章钊、李大钊等致力于民初宪政实践的知识分子,虽然将宪政秩序视为塑造共同体公共认同的重心,但在他们看来,国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而是一个内含公共伦理的“道德共同体”。这种公共伦理或是来源于对国家公共利益的尊重,或是来自个人良知的汇合。如果说,新教改革以来的西方社会,试图通过分离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以应对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挑战。那么,五四知识分子则更注重个人德性与伦理规范的互动。在对中国思想史脉络自我理解的过程中,五四知识分子的公共伦理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性。

  • 标签: 世俗化 公共伦理 宪政秩序 国民公德
  • 简介:若从张弼在槟城的事迹去看他对自己张家宗亲的贡献,张弼曾先后直接替槟城张氏宗亲做过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他向“大伯公”认亲,并以已故“大伯公”张理是本身“嗣伯祖父”为由,请求清廷追封本区域华人心目中象征大众开拓主权的英灵。第二件事,是他出钱出力,率领槟城各籍贯张氏宗亲创立联合各系子孙的张氏清河堂。

  • 标签: 张弼士 槟城 历史 张姓 清代 大众
  • 简介:明末清初的粤东北地区,先是发生地区性的动乱,后为全国性的王朝更替之乱,社会动荡不安。崇祯元年(1628),镇平县发生苏峻等“五总之变”,引起粤东地方社会动荡,一直延至明末。明亡后,粤东土豪竞起,先后有江龙、刘良机、吴六奇等占据程乡、大埔。至顺治八年,始归人清朝版图。但至顺治十年,又经历郝尚久反清复明之变。而在沿海,郑成功的南明势力与清兵在潮州地区进行了长达9年的拉锯战,直至康熙元年(1662)据守南澳的郑军将领陈豹向清朝投降。康熙十二年又卷入“三藩之乱”,潮州再次成为主战场之一。直至康熙十六年,刘进忠投降清朝。康熙十九年清兵攻克达濠寨,丘辉逃往台湾。从此,清王朝对潮州的统治终于得以稳固下来。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统一台湾,同年开海禁。至此,粤东地方近60年的地方动乱局面,终于结束,地方社会秩序渐趋稳定。

  • 标签: 东北地区 乡村社会 动乱 明清之际 大埔县 潮州地区
  • 简介:顺治十八年(1661),王祯出任扬州推官,发动了寄托缅怀故明深意的“青溪遗事画册”唱和,继之又发起了三次多人步韵唱和,其中“红桥”唱和试图在主题意蕴和创作词风上有所改变。唱和中的精神风貌及创作风格,虽得到了唱和中部分词人的认可,但其影响力却在多人步韵词坛上因缺少时代生命力而很快消逝。从王祯首倡的扬州唱和可窥清初词人心态及清初词风之嬗递的深层原因。

  • 标签: 顺康词坛 步韵唱和 扬州 青溪遗事 红桥
  • 简介:徐建春所著《俯察大地——王性传》,介绍了王性一生的思想与成就,明确了他的贡献与价值。

  • 标签: 王士性传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