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喀尔喀四盟报灾为中心,分析清代蒙古亲王车林多尔济其人其事.喀尔喀四盟报灾系清光绪时期由土谢图汗盟盟长、亲王车林多尔济主导,联合其余三盟盟长、副将军,以减撤喀尔喀蒙丁差使为主要目的,向清廷报灾之案件.前库伦办事大臣喜昌借此参奏车林多尔济“串通各盟,虚报灾苦”.本文认为,喀尔喀四盟遭遇灾害并深陷窘境,确属实情,但车林多尔济确有把持喀尔喀地区政治,并掣肘库伦办事大臣行使权力之嫌.

  • 标签: 车林多尔济 喀尔喀蒙古 差役 灾害
  • 简介:元和三年制举,牛僧孺因反对削藩被选为对策第一,是“放弃河北”的集体意识与反对削藩势力对主战派的抗争;因此引起主战的宪宗以及李吉甫、吐突承璀等人不满。《旧唐书》此案相关记载中,宪宗态度比较暧昧;《通监》则对宪宗形象进行维护,将一切都转嫁到李吉甫身上;《旧唐书》、《通监》遗漏、改写了一些重要细节;《新唐书》则明确书写了宪宗的不满,代表了修史者的看法,是较为合理的。《唐会要》、《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的记载,较为真实地还原了事件的经过。

  • 标签: 元和三年制举案 宪宗 反对削藩 事件过程
  • 简介:清朝蒙古游牧社会的财产继承问题一直以来被学者们所关注。对这一问题,法制史研究者与社会结构研究者之间持有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包括财产继承在内的蒙古习惯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内地法的影响。后者认为,当时的财产继承问题是取决于蒙古特有的社会结构,与清朝统治没有直接关系。两者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蒙古社会的习惯法与内地的习惯法原本应该截然不同。但是我们无法从法律条文的相似程度断定同样的法律条文在不同社会中的解读也是同样的。因此,本文以实际财产纠纷为例,阐述法律条文在蒙古地区和中国内地实际运用当中的不同解读,以及清朝蒙古例财产相关规定和当时的蒙古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财产继承 清朝 内蒙古 喀喇沁地区 社会结构
  • 简介:《孔氏家儀》是清人孔繼汾所撰的一部家族禮儀著作,因"字句悖逆"、内容與欽定禮典多有不合,於乾隆五十年遭到查禁,孔繼汾亦獲罪遣戍。以往學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從文字獄層面,揭示乾隆時期的文網嚴密程度,未免單一和片面。在史實叙述和史料運用方面,既有研究也存在諸多不足。本文立足於乾隆朝硃批奏摺、録副奏摺和孔府檔等材料,將《孔氏家儀》禁毁放在有清一代宏觀背景下,從"古禮"與"今俗"的衝突、清廷與孔府的矛盾等多維視角出發,對《孔氏家儀》進行重新剖析和探討。以此研究,可以看到清代尤其乾隆時期的禮儀秩序重建、行政體制運作、官紳矛盾等多個面相,豐富對清代政治史的認知和理解。

  • 标签: 孔繼汾 《孔氏家儀》 乾隆帝 禮儀衝突 官紳矛盾
  • 简介:1943年5月,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与调统室发生严重纠纷。此次纠纷的爆发并非一时冲突所致,而是该省党部内朱家骅系与CC系间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由该案切入,通过对抗战时期陕西省党部人事调整与党务运作的考察,本文揭示出国民党党务机构设置上所存在的问题,亦使得面貌向来模糊的朱家骅系渐趋明朗。该案不仅是陕西省党部内派系矛盾的总爆发,也是国民党中央派系斗争在地方的缩影。

  • 标签: 国民党 省党部 调统室 朱家骅系 CC系
  • 简介:清代漕运军丁是由明代卫所军户演变而来,原有卫所屯田的屯丁成为赡运漕粮的军丁。由于漕运军丁担负的造运漕船之责不仅耗费甚巨,而且兑漕任务艰辛危险,军丁避之若虎,因而军丁隐匿逃避,互相推诿,甚至诬扳民人为军丁的案件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清代康熙年间发生在江西吉水县的诬扳军控进行个案分析,由此探寻诬扳漕运军丁身份纠纷背后的社会经济根源,进而剖析诉讼展开过程中官方考量与民间诉求的互动关系。

  • 标签: 清代 漕运军丁 民户 诬扳 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