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估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评估不同暴露状况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持续隔离医学观察,收集流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资料,估算不同暴露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结果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流行曲线呈现持续的人传人特征。共追踪调查了2 147名密切接触者,总感染率为6.15%,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6.30%和4.11%,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不同关系的密切接触者,以朋友/香客(22.31%)、家庭成员(18.01%)、亲戚(4.73%)感染较高率,医务人员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各密切接触者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5)。与病例同住(13.26%)、乘坐同一个交通工具(11.91%)、聚餐娱乐(7.18%)均是感染高危因素。医院诊疗环境下的交叉感染也不容忽视(1.94%)。潜伏期中位数为5 d。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高,需严格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流行及患病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根据2018年1月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 094名体检者的甲状腺超声检查的结果,结合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分类方法对各种类型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对TI-RADS 4~5类高危结节病理结果及超声分类进行分析。通过本次研究了解合肥地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类型和年龄分布,为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本组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24 047例,患病率41.39%(24 047/58 094)。统计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逐渐升高(χ2=2 017.00,P<0.01);男性在各个年龄组的患病率均低于女性,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不同TI-RADS分类患病部位左侧叶、右侧叶和双侧叶构成比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P<0.01)。TI-RADS 2类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7.30%(10 050/58 094)、3类患病率为22.70%(13 189/58 094)、4a类患病率为1.23%(713/58 094)、4b类患病率为0.15%(87/58 094)、4c类患病率为0.01%(5/58 094)、5类患病率为0.01%(3/58 094),TI-RADS不同类患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8 000.00,P<0.01)。312例患者明确诊断,良性242例,恶性70例,比较不同TI-RADS分类的恶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2.79,P<0.01)。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59例在恶性占比84.28%(59/70)。结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年龄及性别与其患病密切相关,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筛查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流行病学 患病率 TI-RADS分类
  • 简介:摘要利用天津市死因监测信息和户籍人口信息,分析1999—2016年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死亡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以2000年世界人口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1999—2016年天津市AMI院前死亡率为39.47/10万~90.6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92/10万~53.90/10万,AMI院前死亡构成比为73.96%~81.92%,呈平稳趋势(t=1.09,P>0.05),老年人、女性、农村居住、未婚、离婚和丧偶、文化程度低以及户外工作者AMI院前死亡比例较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死亡 人群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东省首次报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个案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追踪观察方法,对广东省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进行持续追踪观察,收集流行相关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共报告325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其流行曲线与确诊病例流行曲线相似,出现两个峰,分别在1月27日至2月5日和3月17-26日。325例个案,184例(占56.6%)后续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其年龄M为40岁,93.5%(172/184)的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在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3 d内出现症状;141例(占43.4%)持续无症状,属于隐性感染者,占同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8.6%(141/1 642),其年龄M为27岁,从首次采样检测阳性到出院时间M为14 d,90.8%(138/141)的隐性感染者在28 d内出院转集中隔离观察,从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到末次采样检测阳性时间间隔最长73 d。隐性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0.3%,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2.2%。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年龄、感染来源构成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高年龄组为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与0~19岁组比较,40~59岁、≥60岁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730(1.380~5.402)和5.302(2.199~12.783),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境内感染无症状感染者更易转为确诊病例(OR=7.121,P=0.000)。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存在无症状感染现象,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可能强于隐性感染者,高年龄组、境内感染是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后续需要在人群开展血清调查,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2019年位于缅边境地区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开展流行调查,收集病例个案调查表,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结果2019年瑞丽市共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121例,其中本地病例98例(80.99%,包括2例孕妇及其母婴传播的3例新生儿病例即胞胎男婴2例和1例女婴),缅甸输入性病例23例(19.01%,木姐11例、南坎6例、曼德勒3例、九谷2例、腊戌1例)。疫情主要发生在瑞丽市主城区(勐卯镇)和口岸地区,主要流行期为9~11月份,高峰为10月份(74.38%,90/121)。除母婴传播的3例新生儿病例外,病例年龄最小为3月龄,最大72岁,以20~59岁组为主(77.69%,94/121)。男女性别比为1∶1.28(53:68)。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33.06%)、家务及待业(21.49%)和离退人员(11.57%)居多。结论2019年瑞丽市发生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并存的基孔肯雅热流行,来自缅甸的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此为云南省首次报道本地基孔肯雅热流行,应加强中国—缅甸边境地区基孔肯雅热跨境传播的防控。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流行病学特征 暴发
  • 简介:摘要报道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例患者的流行和临床特征。该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首发病例无湖北旅居史,其中5例为二代病例,1例为三代病例。潜伏期平均8 d。代间距平均为3.8 d。4例患者出院后2周随访出现病毒核酸复查阳性,7例出院4周随访核酸检测均阴性。提示聚会与潜伏期内传播为此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判断出院患者恢复情况,要综合核酸与特异性抗体的联合检测。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家庭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遗传异常(CA)的构成和频率,基于2018年更新的危险分层标准(mSMART3.0)分析双打击MM(DHMM)及三打击MM(THMM)的发生率。方法纳入全国5个中心的初诊MM患者,磁珠分选CD138细胞或浆细胞比例≥50%的骨髓标本行初诊间期FISH(iFISH)检测CA的基线结果,分析原发CA(pCA)、继发CA(sCA)、高危(HR)CA和DHMM/THMM的发生率,并分析不同CA组合的情况。结果共纳入初诊MM患者1 015例,IgH重排、del(13q)/13q14、1q21扩增、del(17p)发生率分别为54.0%、46.4%、46.1%、9.9%。其中,1q21扩增拷贝数=3、≥4的发生率分别为35.8%、12.7%。454例患者具有完整CA基线结果,pCAt(4;14)、t(11;14)和t(14;16)发生率分别为14.1%、11.2%和4.8%;44.3%患者携带≥2种CA,包括2种CA(28.0%)、3种CA(13.4%)和≥4种CA(2.9%);83.3%的1q扩增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最常见(61.1%),IgH重排次之(31.5%);95.0%的del(17p)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最常见(75.2%),1q21扩增次之(49.5%);68.6%的IgH重排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和1q21扩增最常见(均为61.9%);根据201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的定义,57.7%患者携带HRCA;依据2018年mSMART 3.0的定义,DHMM(HRCA=2)和THMM(HRCA≥3)患者分别占14.3%和2.9%。结论更新了我国初诊MM患者的CA谱,发现基于CA的HR MM占初诊MM患者的比例近58%,并首次报道DHMM和THMM的发生率约为17%。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 流行病学 高危 双打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引起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8年全年因呼吸系统感染入院治疗的患儿痰液标本9 491份及配对外周静脉血标本9 491份。采用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筛选出RSV阳性痰液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随机筛选出的RSV阳性患儿外周血标本T、B淋巴细胞、NK细胞,Roche E411发光分析仪测定降钙素原(PCT),Roche Cobas 8000 C701生化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ysmex XN-BN3血球仪检测白细胞(WBC)。结果2018年河北地区患呼吸系统疾病儿童RSV阳性检出率为13.08%,不同年龄段患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79.297 6,P<0.000 1),RSV感染检出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20.282 7,P<0.000 1),男性患儿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χ2=34.552 7,P<0.000 1)。RS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发生率为29.49%(366/1 241),其中与RSV发生混合感染的主要为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占12.09%(150/1 241),其次是腺病毒(adenovirus, ADV),占3.22%(40/1 241)。RSV感染的主要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流行趋势一致。RSV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组间炎性指标、WBC(P<0.01)、CD4+细胞(P=0.015)、CD4+/CD8+细胞(P=0.016)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RSV是河北地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原,患者年龄越小越容易被感染。RSV易与HRV、ADV发生混合感染,且河北地区RSV的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RSV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可能同时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情况。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淋巴细胞亚群 分子流行病学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9年呼吸道感染患儿7种常见病毒病原体的流行特征,为河北省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2019年1月1日至12月30日,采集在河北省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的10 1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部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ion,NPA)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通过基于荧光免疫标记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A、B型,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Ⅰ、Ⅱ、Ⅲ型进行定性检测。对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及季节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9年呼吸道常见病毒总检出率24.66%;RSV检出率最高(7.60%),其后依次是Flu A型(7.10%)、PIV Ⅲ型(6.54%)、Flu B型(2.01%)、ADV(0.75%)、PIV Ⅰ型(0.38%)、PIV Ⅱ型(0.23%)。Flu A型和Flu B型在1~3岁年龄段第一季度(1~3月)检出率最高;ADV在第四季度(9~12月)检出率最高;RSV在1岁以内第四季度(9~12月)检出率最高;PIV Ⅰ型在第四季度(9~12月)检出率最高;PIV Ⅲ型在第二季度(3~6月)检出率最高。RSV检出率与年龄因素呈正相关(r=0.200)。Flu A和Flu B检出情况与季节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6和0.170)。结论呼吸道病毒的检出率与年龄段和季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儿童 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体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活污水中的A组轮状病毒(RVA)的检出情况及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本研究于2016—2018年3年期间,在济南市每月采集生活污水,获得的36份污水样本通过阴离子膜吸附洗脱法浓缩后,进行核酸提取,RT-PCR扩增RVA VP7和VP4基因片段,再经纯化、TA克隆和测序后,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基因定型、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36份污水样本中有31份检测出RVA G基因(检出率为86.1%),33份样本检测出RVA P基因型(检出率为91.7%)。共获得RVA序列536条,其中G基因型序列225条,分属于6个基因型,G9型别占比最多为92.4%(208条);获得P基因型序列311条,分属于4个基因型,优势型P[8]占50.1%(156条),P[4]次之为41.8%(130条)。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优势型别G9、P[8]在当地均存在多个传播链共循环。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济南市生活污水所获得的RVA相关序列进行型别、同源性、系统发生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证实RVA环境监测可行且必要。

  • 标签: 轮状病毒属 分子流行病学 环境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徽省安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11日在安庆市三甲医院确诊的80例COVID-19患者,对其流行及临床资料进行收集。结果80例确诊患者分布于安庆各地区,其中有武汉暴露史者47例(58.8%),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引起发病者29例(36.2%),暴露史不明确者4例(5.0%)。确诊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2,平均年龄42.2岁,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42.5%)。80例确诊患者有8例(10.0%)在就诊时无任何症状,其余72例(90.0%)患者从发病到就诊位时间为5.0 d。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62例(77.5%)、干咳34例(42.5%)、乏力29例(36.3%)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表现为白细胞降低17例(21.3%)、淋巴细胞降低34例(42.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时间延长46例(57.5%)、C反应蛋水平升高49例(61.3%),个别患者存在肝肾功能损害。多数患者的CT影像改变以磨玻璃样阴影(60.0%)和斑片状阴影(25.0%)为主,累及双肺患者(68.8%)多于单肺患者(21.3%)。治疗以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中药制剂等为主,80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COVID-19传染性强,隐匿性强,应对重点人群强化管理及自我防护,对密切接触者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的流行特点。方法利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报道的关于骨质疏松流行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其中具有区域性代表(以北京市、甘肃省、河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代表北方地区,以广东省、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和江西省代表南方地区)的文献。然后人工提取各文献的相关数据,包括研究对象样本量、性别、年龄、骨质疏松患病人数等。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从中收集到研究对象38 941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8 334例(21.4%)。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呈现出一致的流行特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增龄逐渐增高;除20~29岁外的其他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或0.01);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南方地区80~89岁女性患病率更是高达73.46%),老年男性、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北方地区:χ2=960.180、1 315.400,均P<0.01;南方地区:χ2=773.290、1 482.720,均P<0.01)。与南方地区比较,北方地区男性、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更高(非老年人:χ2=39.740、44.660,P<0.01;老年人:χ2=34.540、16.140)。与南方地区对应年龄段比较,北方地区40~49岁、50~59岁及60~69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更高(男性:χ2=29.300、8.000、3.900,P<0.05或0.01;女性:χ2=15.580、50.590、5.860,P<0.05或0.01),但70~79、80~89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更低(男性:χ2=21.570、90.240,P<0.01;女性:χ2=4.430、97.200,P<0.05或0.01)。结论南方地区总体发病率高于北方,两个地区均为70~8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并且各个年龄段女性患者均多于男性。南北两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两地区50岁年龄段人口骨质疏松患病率较前明显升高,临床上应在此时间段予以干预,预防骨质丢失及骨质疏松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 骨密度 区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鄞州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COVID-19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每日COVID-19监测病例数据,分析COVID-19监测病例人群构成、流行史比例、核酸检测率、核酸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结果2020年1月1日至3月30日共报告COVID-19监测病例1 595例,其中社区人群和重点人群分别占79.94%和20.06%。监测病例现场调查核实率100.00%,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接触流行史占6.27%,社区和重点人群中有流行史者占比分别为2.12%和22.81%(P<0.001)。COVID-19核酸总检测率18.24%(291/1 595),有、无流行史者核酸检测率分别为53.00%和15.92%(P<0.001),COVID-19核酸阳性检出率1.72%(5/291)。监测确诊病例发现率0.31%(5/1 595),监测确诊病例和其他确诊病例初次就诊至初次核酸检测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COVID-19监测工作运转良好,但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有待提高。

  • 标签: 健康大数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09—2018年风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风疹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相关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四川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利用SaTScan 9.1.1软件,采用基于离散Poisson模型的时空扫描统计量Kulldorff方法,对龙泉驿区2009—2018年风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8年龙泉驿区共报告风疹病例229例,年平均发病率3.48 /10万;4至6月份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35%(184/229);发病年龄构成以15岁以下居多,占69.87%(160/229);职业构成以学生居多,占51.09%(117/229);龙泉街道平均发病率最高为5.81/10万。20例8~17月龄病例,有免疫史的9例;8例18~23月龄病例,0剂次7例、2剂次1例。结论龙泉驿区应加强风疹防控力度,并继续做好适龄儿童含风疹类疫苗(rubella cotaining vaccine,RCV)免疫,适时开展重点人群RCV免疫工作。

  • 标签: 风疹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扫描
  • 作者: 龙晓茹 朱静 赵瑞秋 许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人冠状病毒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被分离,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已发现7种可导致人类疾病的冠状病毒,其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及2019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及致病性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全球经济。本综述重点阐述以上3种高致病性人冠状病毒在儿童的特点,以期为未来疫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2-2018年浙江省病毒性脑膜炎病原及分子流行特征。方法从设立的监测点医院采集疑似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样本2 173份,其中脑脊液1 718份、粪便455份,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脑脊液中人类肠道病毒(HEV)、腮腺炎病毒(MuV)、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和乙型脑炎病毒(JEV)核酸,粪便样本只检测HEV;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上述5种病毒IgM抗体;对HEV核酸阳性样本扩增病毒VP1基因和测序,确定病毒型别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在2002-2018年2 173份样本检出HEV核酸阳性871份(40.1%),其中脑脊液1 718份、阳性654份(38.1%),粪便455份、阳性217份(47.7%);871份HEV核酸阳性样本,VP1扩增测序阳性670份,其中HEV-A 5份、HEV-B 665份,涉及23个病毒血清型,分别为柯萨奇病毒(CV)A组CVA4、CVA6、CVA9、CVA10,CVB组1~5,埃可病毒(EchoV;E)E3、E4、E6、E7、E9、E11、E14、E16、E18、E21、E25、E30、E33和肠道病毒(EV)-71,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E30、E6和CVB5,该3个血清型间隔若干年呈现病毒活动性增强的趋势。从2012-2015和2018年795份脑脊液检出HEV核酸阳性374份、MuV 6份、HSV和CMV均为5份,对其中的368份脑脊液同时检测5种病毒IgM抗体,HEV抗体阳性2份、JEV 6份、MuV 1份。670份HEV除1份EV-71外,EchoV 517份、CV 152份,两者之比为3.4∶1,两类病毒间隔3~5年存在优势株交替变化的趋势。VP1进化树显示,浙江省HEV位于HEV-A和HEV-B分支上,E30存在h和i基因亚型。结论浙江省病毒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为HEV-B;EchoV检出率明显高于CV,两类病毒存在交替变化的趋势;优势血清型E30、CVB5和E6间隔若干年呈现病毒活动性增强的趋势;监测点HEV活动强度与病毒性脑膜炎暴发疫情的发生两者之间在时间上有较好的相关性。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肠道病毒 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分离株已上传至GenBank序列M片段基本特征及该病毒的遗传和进化规律。方法从GenBank获取2020年6月25日前分离于中国的SFTSV毒株M片段全序,利用BioEdit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比较不同型别及不同来源SFTSV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收集到203株中国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分离株的M片段全序,其中分离于人的毒株185株,占总毒株的91.1%,分离于蜱的毒株共11株,占总毒株的5.4%,分离于其他动物如羊、鼠、刺猬的共5株,占总毒株的3.5%。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中国地区流行优势株为C2基因亚型,占总毒株的42.4%,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4%~100.0%和94 .5%~100.0%。人源毒株与动物分离株同源性极高,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100.0%和92.0%~100.0%。结论对分离自中国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分离株优势株为C2型,且存在着多种型别的共循环。SFTSV可能有从C型向J型进行适应性转换的可能。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一起校内结核聚集性疫情的流行调查结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研究方法,对湖北省枣阳市第一2019年结核聚集性疫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枣阳市第一共发现15例肺结核病例,均集中在校内首发病例班级,首发病例与此次学校疫情存在密切流行关联;依据流行推理,结合追溯结果综合分析初步认定首发病例接触的 1例患肺结核的非直系亲属为此起学校结核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 结论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学校内结核聚集性疫情是由校内首发病例接触的1例患肺结核的非直系亲属引起。

  • 标签: [ ] 结核病 聚集性疫情 传染源追溯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的流行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1 214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RT-PCR与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对HRV等12种病原体进行检测,分析HRV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发病季节的关系。结果HRV检出率为25.33%(2 841/11 214)。HRV阳性标本,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的构成比为41.08%(1 167/2 841),其中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合并感染最多(28.36%,331/1 167)。咽拭子(25.16%)和痰液(33.40%)HRV检出率较高,肺泡灌洗液(13.94%)最低(x2=32.345,P<0.01)。不同年龄段患儿HR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x2=76.433,P<0.01)。咽拭子样本中男童HRV感染率(26.55%)较女童(23.16%)高(x2=15.523,P<0.01)。夏季(37.31%)、秋季(37.11%)HRV检出率较高(x2=1 056.254,P<0.01),且HRV合并感染夏、秋季(13.74%、14.18%)较春、冬季(6.50%、5.78%)高(x2=329.094,P<0.01)。结论河南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夏、秋季HRV的检出率较高,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3岁以下婴幼儿期是HRV的易感人群。HRV常与其他病原合并感染,其中以MP、RSV和HPIV最为常见,且夏、秋季合并感染较高。

  • 标签: 儿童 鼻病毒 河南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