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研究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和未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在执行乘除法心算任务时行为数据的差别,旨在探讨珠心算训练儿童与非珠心算儿童认知差别。方法使用美国NeuroScan公司生产的32导脑电记录系统,记录随机选取12名经过珠心算训练儿童(训练组)和12名未经过珠心算训练儿童(未训练组),采集乘除法心算过程的连续脑电信号,对两组被试的行为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珠心算儿童乘除法心算答案正确率高于非珠心算(P<0.05),其反应时小于非珠心算组(P<0.01);2.珠心算儿童在进行乘除心算时正确率有显著差异(P<0.05),反应时无显著差异(P>0.05);3.非珠心算组儿童在进行乘除心算时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珠心算训练能明显的提高儿童的心算能力和心算速度。2.珠心算训练提高了儿童注意、记忆等认知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研究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和未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在执行乘法心算任务时的脑内时程的P300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别,旨在探讨珠心算训练儿童乘法心算对P300的影响。方法使用美国NeuroScan公司生产的32导脑电记录系统,记录随机选取12名经过珠心算训练儿童(训练组)和12名未经过珠心算训练儿童(未训练组),采集乘法心算过程的连续脑电信号,对P300正确率,反应时,平均波幅和潜伏期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珠心算儿童乘法心算答案正确率高于非珠心算(P<0.05),其反应时小于非珠心算(P<0.01);P300的ERP变化脑区主效应在250-350ms内差异显著(P<0.05);乘法运算珠心算组的波峰都大于非珠心算组,而潜伏期珠心算组都小于非珠心算组。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珠心算 P300
  • 简介:目的研究珠心算教学对儿童的启智和教育功能。方法对珠心算实验班及两个对照班儿童进行五年瑞文智力跟踪测验,并根据影响智力的六个因素进行配对分组,进行韦氏智力、临床记忆、非智力因素和艾森克个性测验,阅读和写作能力测定,同时收集分析小学和初中各学期各科成绩和综合考绩资料。结果珠心算教学可显着提高学生的智商,增加短时记忆容量,对儿童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珠心算教学达到一科实验,多科受益的教育目的,各门学科都取得了骄人成绩,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对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结论珠心算教学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有效途径,宜大力推广、普及。

  • 标签: 珠心算 启智 教育 前瞻性研究 教育功能 心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常用药物的配制及换算方法。方法根据药物剂量、规格制定药物的统一配制标准,规范护理操作。结果保证了儿科实际用药的准确性,保证了疗效。结论该简易换算法提高了临床护士的换算速度,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药物剂量 换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算任务的行为学实验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心算能力的变化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早期PD患者及40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测试。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所有被试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再采用行为学实验比较2组被试心算能力的差异。结果早期PD患者执行基线任务和简单心算任务时正确率及反应时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校正后反应时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患者在完成复杂心算任务时正确率下降(t=-2.232,P=0.029),反应时明显增加(t=2.149,P=0.035);2组间校正后反应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03)。PD患者完成复杂心算任务的正确率与MoCA得分呈正相关(r=0.561,P=0.004);与年龄呈负相关(r=-0.532,P=0.008)。PD患者完成复杂心算任务的反应时、校正后反应时与MoCA得分均呈负相关(r=-0.525,P=0.01;r=-0.554,P=0.005);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0.485,P=0.037;r=0.514,P=0.012)。结论早期PD患者存在复杂心算能力损害,且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年龄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心算 认知障碍 执行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