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总胆固醇(TC)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TC、ALT水平将254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TC增高组、ALT增高组及TC、ALT同时增高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数据与疾病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年龄差异;采用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他汀类药物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可行性。结果各研究组间发病率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元线性回归显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二者存在线性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ALT水平升高(P〈0.05)。结论TC及ALT增高提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但不同年龄人群诊断依据有所差别。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C、提高HDL-C水平,有助于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且二者存在线性相关。

  • 标签: 总胆固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脑出血 他汀类药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对于肺结核患者,采用利福平胶囊(Ⅱ)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利福平片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使用利福平胶囊(Ⅱ)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研究组患者采用利福平胶囊(Ⅱ)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研究组的ALT、AST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结核 利福平胶囊(Ⅱ) ALT AST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开窗手术治疗肝囊肿的效果及对ALT,TBiL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年8月到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展开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开窗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合手术后两组患者ALT与TBiL水平分析肝囊肿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患者ALT与TBiL水平更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在胆囊肿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手术在胆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值得推广,本院今后将优先选择腹腔镜开窗手术对胆囊肿患者展开治疗。

  • 标签: 腹腔镜开窗手术 肝囊肿 ALT TBiL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在诊断的过程当中,采取生化检验的诊断方式,对于患者的ALT、AST水平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4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人员均进行生化检验项目,对比两组检验人员的ALT、AST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LT、AST数值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测人员的数值情况(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患者采取生化检验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了解当前患者病情的情况,将患者的误诊率有效降低,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诊断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生化检验 ALT AST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PFNA(PFNA组24例)和三代Gamma钉(Gamma钉组22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三代Gamma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疗效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

  • 标签: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Gamma钉固定联合粗隆内后侧植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和早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技术,分析相关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Gamma钉髓内固定及一期股骨粗隆内后侧植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无排斥反应、局部及深部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螺钉切割或退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Gamma钉固定联合股骨粗隆内后侧植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轴线复位,中心位固定,固定牢固,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因内侧骨皮质愈合延迟引起内固定断裂风险等优点,同时手术时间无延长、出血无增多。

  • 标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Gamma钉 粗隆内后侧植骨 骨折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HS、PFN和Gamma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每组52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和Gamma钉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对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显著高于PFN组和G钉组(P<0.05);PFN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和G钉组(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最好的疗效,建议推广至临床应用。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Gamma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Gamma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方式,治疗组采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 标签: Gamma钉治疗方法 转子稳定钢板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生化仪器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差评估,探讨二者检测无偿献血者ALT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依据NCCLS的EP9-A2文件,以奥林巴斯AU400为参比方法,迈瑞BS200为实验方法,用40份献血者新鲜血浆分别在两种生化仪进行ALT双份重复测定,确定数据的有效性,计算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及预期偏差,以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判断两种仪器检测ALT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数据有效,无离群值出现;相关系数R=0.999>0.975,R2=0.999>0.95,检测相关性良好,不同医学决定水平的预期偏差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2内。结论,迈瑞BS200与奥林巴斯AU400检测系统测定ALT结果具有可比性,应急情况下,迈瑞BS200可替代奥林巴斯AU400测定ALT

  • 标签: NCCLS-EP9-A2 ALT 方法比对 偏差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孕妇经孕期抗HBV干预以阻断HBV母婴传播,分娩停药后产妇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复发的特征及预测因素。方法招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慢性HBV感染孕产妇,收集孕期使用抗HBV药物前后资料,产后定期4~6周、12周、36周、48周、72周、96周的随访,完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定量等检查。比较产后ALT正常组与异常组特点,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ALT异常升高的风险因素。结果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到100例产妇,94例慢性HBV感染产妇均在产后12周内出现病毒学复发,并持续HBeAg阳性。发生ALT异常升高者达60%,大部分发生于产后12~24周内,大部分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但产后48~96周仍有27%的发生ALT升高。产后ALT≥5×ULN(upper limits of normal)再次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共24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分娩停药产后ALT异常升高(>ULN)与分娩时ALT升高相关,优势比为1.089。结论分娩停药后产妇ALT异常升高频率较高,大部分可自行恢复正常,但产后48周后仍有ALT异常升高且需再次抗病毒治疗者,因此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孕妇分娩停药后需要规范长期随访。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母婴阻断 谷丙转氨酶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核酸检测(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评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病例中,HBeAg及HBV—DNA反映病毒复制中的价值。方法对酒钢医院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间189例HBsAg阳性,并同时检测ALT及HBV—DNA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析ALT正常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HBeAg间的关系。结果对189例乙型肝炎患者ALT检测与HBeAg、HBV—DNA检测分析,一致性均较差;HBV—DNA及HBeAg结果进行分析,HBV—DNA阳性结果与HBeAg阳性结果分析,HBeAg阳性与HBV—DNA阳性检测分析一致性较好,ALT正常患者中,HBV—DNA及HBeAg在评价乙肝病毒复制状态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时检测ALT水平及HBVDNA定量检验、HbeAg定性检验及对乙肝患者HBV感染、复制、传染性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16-01
  • 简介: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的要求,ALT是献血者血液检测的一个项目。ALT存在于肝细胞中,血站检测ALT,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整个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作为非特异性检测肝炎的替代实验,然而ALT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一些基疾病和非疾病因素均可造成ALT升高,致使采集后的血液大量报废,给血液资源和血站造成较大的损失。本站于2010年6月在采血车上应用艾康Missin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采血前进行ALT快速初筛,结果如下。

  • 标签: ALT 初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保存液对血液筛查ELISA4项检测(包括梅毒螺旋抗体、抗-HCV、抗-HIV、HBsAg)和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进行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阳性、阴性献血者共352名,对其血袋管标本及试管标本同时进行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血袋管标本检测的ALT、梅毒螺旋抗体、抗-HCV、HBsAg阳性率与试管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袋管标本检测的抗-HIV阳性率与试管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保存液对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有重要影响,可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保存液 ALT检测 ELISA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及血清酶ASTALT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近年来就诊的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及血清酶ASTALT比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型肝病中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及AST/ALT比值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肝脏的损伤、恢复程度,三者联合检测对了解临床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肝病 胆碱酯酶 前白蛋白 血清酶AST/ALT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愿无偿献血者ALT升高的非病理影响因素,解决因ALT升高而导致血液报废的问题,有效节约血液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县560名自愿无偿献血者一般资料,采用速率法对所有血资源进行ALT检测,收集自愿无偿献血者的非病理因素资料,分析ALT不合格的各种非病理影响因素。结果所有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有34例ALT检测不符合标准,不合格率为6.07%。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次数和BMI等非病理因素可导致ALT不合格率增加,且各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32岁以下者不合格率低于32~55岁者;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职业因素中办公室人员不合格率高于其它职业;BMI在21~25者不合格率高于其他人群;而献血次数越高,ALT不合格率越低。结论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次数和BMI是导致ALT不合格率增加的重要非病理因素,可依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节约血液资源。

  • 标签: 自愿无偿献血 ALT 非病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无偿献血者献血前使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初筛检测ALT对降低采血后血液复检报废的效果,探讨开展此项工作的经济效益情况,并分析开展此项工作用于献血者日常献血前的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采集2ml静脉血标本,离心后使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初筛ALT,防止ALT>40U的献血者献血,统计开展此项工作前后血液复检报废情况,综合考虑效益情况。结果开展献血者献血前使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初筛ALT可降低采血后血液复检报废的比例达50%以上,费用支出较低,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结论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使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初筛ALT,增加的检测时间不多,在保护了献血者身体健康的同时能够大大降低采血后复检血液的报废率,经济效益明显,适合在各采供血机构采血时使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半自动生化 献血 ALT 初筛 复检 效益
  • 简介:目的:讨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CV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235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RNA,速率法测定ALT,并对抗-HCV(+)/HCVRNA(–)标本进行追踪回访。结果235份抗-HCV阳性标本中,HCVRNA阳性140例(阳性率59.57%);抗-HCVS/CO值1~5实验组和5.01~9.99实验组,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4.29%、26.47%;S/CO≥10时,HCVRNA阳性率为81.68%,与其他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5,P〈0.05;χ^2=39.41,P〈0.05)。抗-HCV(+)/HCVRNA(+)与抗-HCV(+)/HCVRNA(–)组的ALT异常率分别为2.86%、1.05%,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P&gt;0.05)。抗-HCV(+)/HCVRNA(+)与抗-HCV(+)/HCVRNA(–)组献血者的年龄分别是38.05±11.35岁和33.81±11.50岁,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95份抗-HCV(+)/HCVRNA(–)标本成功回访23例,其中1份标本回访检测抗-HCV转阴。结论HCVRNA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有一定相关性,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人群中,ALT异常率与HCVRNA无相关性,感染者年龄与HCVRNA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CV HCV RNA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由于感染的时间及机体免疫清除病毒的能力不同,可表现为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活动性肝炎。目前应用的抗HBV治疗药物,无论是核苷(酸)类似物,还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只有在肝脏炎症活动时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临床上评价肝脏炎症活动最敏感的指标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因此,各国权威指南均推荐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为HBV DNA阳性,且ALT >正常值上限(或2倍正常值上限)。然而,大量研究显示很多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由于没有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使疾病隐匿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甚至首次发作即为肝衰竭。因此,关于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评估及治疗时机选择越来越引起重视,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转氨酶 治疗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承德地区无偿献血丙型肝炎(HCV)感染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以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本文选择承德地区2018年到2019年77886例无偿献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判断HCV感染合并ALT异常状况,并进一步对流行病学特点加以分析,观察无偿献血人群、血液质量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有效从血液传播角度实现HCV感染控制,并进一步降低HCV感染风险。结果:在本文研究中,与ATL阴性者抗-HCV阳性率,ALT阳性抗-HCV阳性率相对较高。结论:在采血过程中,通过在采血前,为献血者提供抗-HCV、ALT快速检测,并指导ALT呈现升高状态的患者予以延缓献血,能够有效减少ALT不合格率,并进一步促进血液资源保护,确保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促进供血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HCV感染 ALT异常